倏忽间便到了三月底。
府试定于四月举行,时间紧迫,陈家人再次聚在一起,商议谁陪同陈耀祖前往府城。
陈铁柱老爷子第一个拍着胸脯站出来,声若洪钟:
“我虽年长,但身子骨还硬朗!陪耀祖去府城,定能将他照顾得妥妥帖帖!”
然而,话音未落,便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
“爹,您年纪大了,府城路远,万一累着了可怎么好?”
张小花首先劝道。
“就是,爹,您在家坐镇就好,这等奔波之事,交给我们晚辈。”
陈二喜也连忙接口。
本身陈二喜是最适合的,但腿脚问题,还是不太妥。
钱秀娥更是直接瞪了老伴一眼:“你个老骨头凑什么热闹?别到时候还要耀祖分心照顾你!”
最后,毫无悬念地,身强体壮、为人沉稳的陈大勇获得了这项“殊荣”。
他是家中体格最好的,又是陈耀祖的亲爹,于情于理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小花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个沉甸甸的布包塞给丈夫,里面是足足十两碎银子和一些铜钱:
“穷家富路,在外面别太省着,该花就花,务必把耀祖照顾好。”
她又转身替儿子整理行囊,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又把自家闺女新做好的鞋袜塞了进去。
陈耀祖则是收拾那几本书籍在路上打发时间用。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结伴而行是最好选择。
王富贵家早已约好,还有同窗刘文书也将一同前往。
刘文书在县试中排名靠后,此次心态颇为悲观,路上时常叹息:
“两位贤弟不必宽慰我,我比你们年长五岁有余,苦读多年才堪堪过了县试,名次如此不堪。此番府试,怕是只能陪跑,积攒些经验罢了。”
陈耀祖与王富贵连忙岔开话题,还未上场岂能先灭自己威风?
王家的豪华马车再次派上用场,空间宽敞,容纳六人也丝毫不觉拥挤。
此次陪同王富贵的是其祖父王金山,刘文书则由其父陪同。
此外,还有王家的得力仆役阿福和一名叫做大强的健壮家丁随行护卫,那胳膊上虬结的肌肉看着就令人安心。
王金山与刘父不算熟稔,但与憨厚实在的陈大勇却颇谈得来。
一路上,三位长辈聊着年景生意,倒也并不无聊。
也就是陈大勇这两年做小买卖,嘴皮子也利索了一些,不然要搁以往,那是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来。
车厢内,陈耀祖、王富贵、刘文书三人则摆开了棋盘。
陈耀祖的棋艺是徐夫子亲手所授,初学时惨不忍睹,但他心思缜密,善于布局,一旦掌握规则便进步神速。
如今连徐夫子有时都需谨慎应对。
对付王富贵和刘文书更是游刃有余。
一路上,或对弈,或看书,或眺望窗外渐变的风景,时间过得倒也不慢。
唯一让陈耀祖难受的便是晕车。
即便行驶在平坦的官道上,马车足够平稳,时间一长,他仍觉得胃里翻江倒海,浑身骨头像散了架。
幸好王金山体恤,不时让车夫停车休息,让众人下车活动腿脚,呼吸新鲜空气,陈耀祖这才勉强支撑下来。
陈大勇更是心疼无比,想着这次赶路唯独漏了最重要的东西。
早知道就应该去药铺抓上一些晕车的药方,看着儿子如此难受,他就觉得自己没用的很。
陈耀祖安慰了自家老爹一番,毕竟就连他自己也忘了。
下次可一定要去药铺抓上点药放着,晕车难受起来真的很影响状态。
清丰县离府城算是近的,正常行程两日可达。
若加紧赶路,一天半也能到。
但顾及王金山年岁已高,以及陈耀祖晕车难受,行程安排得较为宽松。
第二日下午,巍峨的府城城墙便映入眼帘。
城门口车马辚辚,行人如织,远比县城繁华喧嚣。
高耸的城门上方,“天元府”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威严气势。
城门口排查的兵卒神色肃穆,但见到他们这辆明显是送考学子的马车,也只是简单询问便放行了。
一进城,一股蓬勃的烟火气和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宽阔整洁,可容三四辆马车并行。
两旁店铺林立,旌旗招展,酒楼、茶肆、银楼、绸缎庄、书局、客栈……应有尽有,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不绝于耳。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其中不少是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的学子,或踌躇满志,或面带忧色,显然都是为府试而来。
距离府试仅剩十几天,此时才来找住处,无疑难如登天。
稍好些的客栈早已爆满,即便有空房,价格也高得离谱。租赁院落更是稀缺。
然而,陈耀祖和刘家父子却毫不担心——他们再次沾了王富贵的光。
王金山在府城亦有产业,早已吩咐下去备好了一处清静小院。
“诸位千万莫要客气,出门在外,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王金山笑呵呵地说道,引着众人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一处白墙黛瓦的小院前。
早已候在门外的牛管事连忙迎上来行礼:“老爷,您吩咐的院子都已收拾妥当了。”
牛管事引着众人入内。
院子不大不小,收拾得干净利落,有正房三间,厢房两间,恰好够他们六人分住。
院中有口老井,墙角还种着几竿翠竹,环境颇为清幽。
“这院子离考场不算远,步行约莫两刻钟。
拐过街角就有市集,采买日常吃食很是方便。”牛管事详细介绍着。
众人都十分满意,这等闹中取静、设施齐全的院子,若非王金山,他们花大价钱也未必能租到。
安顿下来后,王富贵便迫不及待地拉着陈耀祖和刘文书去逛府城最大的书肆——
清雅集。府城书肆的规模绝非县城可比,书籍种类繁多,版本也更精良。
陈大勇豪气地塞给儿子十两银子,加上阿奶给的,陈耀祖怀揣“巨款”,走进了书海。
清雅集内果然学子云集,摩肩接踵。三人分头行动。
陈耀祖如鱼得水,目光扫过一排排书架,发现不少好书。
对于薄而精要的,他便倚仗过人记忆力快速翻阅强记;
对于厚重且极具参考价值的,如那本详录大夏律例与判例的《刑案汇览》,他毫不犹豫地买下。
他还觅得好几套印刷清晰的往年府试、院试真题汇编。
王富贵自是看中便买,毫不手软。刘文书也精选了五六本心仪的典籍。三人皆收获颇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