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腊月三十的清晨,轧钢厂的厂区异常安静,只有寒风卷着碎雪在空旷的车间里打着旋,发出呜呜的声响。往日里轰鸣的机床此刻都披着厚厚的防尘布,像一群蛰伏的巨兽,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厂长办公室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了一道窄缝,透进一丝惨淡的天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
张厂长坐在吱呀作响的藤椅上,手里捏着一份泛黄的文件,指尖在“技术骨干名单”几个字上反复摩挲。文件的边角已经被磨得发毛,上面用红铅笔圈出了十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特长:“林建军——精密加工、军工技术”“王教授——导弹制导系统”“老李——材料热处理”……字迹力透纸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响起,节奏沉稳,是约定好的暗号。
“进。”张厂长把文件迅速锁进办公桌最底层的抽屉,钥匙串上的铜铃铛发出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屋里显得格外清晰。
林建军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军绿色的棉袄上沾着未化的雪粒。他刚从保密档案室回来,老李已经把最后一批技术资料转移到了山里的防空洞,回来的路上,他看见许大茂带着几个人在厂门口贴标语,“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几个字红得刺眼。
“厂长,您找我?”林建军反手带上门,目光落在桌上的搪瓷缸上,里面的茶水已经凉透,杯壁上结着一层薄薄的茶垢。
张厂长示意他坐下,从暖壶里倒了杯热水推过去:“建军,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除夕。”林建军捧着热水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全身,“按理来说,现在该在家包饺子了。”
“是啊,除夕。”张厂长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包“大生产”香烟,抽出一支递给林建军,自己也点了一支,“我参军那年也是除夕,部队在雪地里急行军,连长说‘守住阵地,才能让家里人好好过年’。现在想想,这话放在厂里也一样——守住技术,守住人才,厂子才能活下去。”
林建军吸了口烟,辛辣的味道呛得他咳嗽了两声。他知道张厂长不是随便找他闲聊,这几天厂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贴大字报的人越来越多,连食堂大师傅都在议论“要变天了”。昨天他去给老李送资料时,还看见有人在技术科门口徘徊,鬼鬼祟祟的,像是在打探什么。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一丝凝重:
【检测到“技术人才保护”事件触发,符合“为国家保留工业基础”任务目标,触发特殊剧情。】
张厂长掐灭烟头,打开抽屉,把那份“技术骨干保护名单”推到林建军面前:“你看看这个。”
名单上的名字不多,只有十五个,都是厂里各个领域的技术尖子。林建军的名字排在第二位,后面用红笔写着“重点保护”。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保护措施:“必要时调往三线分厂”“安排至后勤岗位避风头”“以‘病退’名义暂时离岗”……细致得像一份作战计划。
“这是……”林建军的手指有些颤抖。他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张厂长竟然还在为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考虑退路。
“我跟几个老伙计商量了半个月,才拟出这份名单。”张厂长的声音压得很低,“上面的意思越来越明显,‘破四旧’‘批权威’的风很快就会刮到厂里。你们是厂里的根基,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就这么被毁掉。”他指着名单上的保护措施,“这都是我们能想到的办法,实在不行,就往三线送,那里山高皇帝远,相对安全。”
林建军看着名单上王教授的名字,后面写着“调往四川三线,担任技术顾问”,心里一阵暖流。王教授已经六十多岁了,是国内顶尖的制导系统专家,要是被卷进运动,后果不堪设想。
“厂长,这份名单……”
“只有我们三个老厂长知道,连党委副书记都没告诉。”张厂长打断他,眼神锐利如鹰,“这是我们的‘后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但必须提前准备好,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他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密封的信封,“这是你的‘应急方案’,不到生死关头,不许拆。”
林建军接过信封,薄薄的纸片却重如千钧。他能感觉到里面是几张纸,边缘整齐,应该是早就准备好的。
“我知道你手里有不少核心技术资料。”张厂长突然说,目光紧紧盯着林建军的眼睛,“前段时间你转移资料,老李跟我汇报了。做得对,有远见。”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郑重,“建军,不管将来怎么变,技术总得有人搞,工厂总得有人守,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
林建军的喉咙有些发紧,说不出话来。他想起刚进工厂时,张厂长还是车间主任,手把手教他看图纸;想起代食品研发时,是张厂长顶着压力支持他搞试验;想起军工项目攻坚,张厂长把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当临时实验室……这份知遇之恩,比什么都重。
【叮!】
系统的提示音带着赞许的暖意:
【获得“厂长信任”特殊buff:在轧钢厂范围内,可获得管理层的隐性庇护,降低70%的内部政治风险。】
【解锁“工业遗产保护”支线任务:协助保护工厂关键设备及技术文档,任务奖励“设备伪装方案”。】
林建军吸了口气,郑重地把信封放进贴身的口袋:“厂长,您放心,只要我在,就不会让技术断了传承,不会让工厂垮掉。”
“好小子。”张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很大,带着期许和信任,“我就知道没看错你。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算将来厂子真的停了,只要人在,技术在,总有重新开起来的一天。”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望着外面空荡荡的厂区:“我跟苏联专家打过交道,也去过德国的工厂,知道技术落后就要挨打。咱们这代人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总得给后人留下点东西,不能让他们再受欺负。”
林建军看着张厂长的背影,突然发现他的肩膀比去年佝偻了不少,鬓角的白发也多了许多。这位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厂长,心里装着的不仅是一个工厂,更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对了,”张厂长转过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这是我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巧克力,给卫国的。”盒子里的巧克力用油纸包着,整整齐齐,“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补补营养。就说是厂里发的福利,别让他知道太多。”
林建军接过铁盒,入手温热,像是捧着一颗滚烫的心。他知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巧克力有多珍贵,这是张厂长从自己的特供里省下来的。
“谢谢厂长。”
“谢什么。”张厂长摆摆手,“等将来风平浪静了,让卫国来厂里看看,告诉他这些机床有多厉害,告诉他他爸爸为这些机器付出了多少。”
林建军走出厂长办公室时,雪已经停了,太阳从云层里钻了出来,给冰冷的厂房镀上了一层金边。他摸了摸贴身的信封,又看了看手里的铁盒,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份“技术骨干保护名单”,就像一艘诺亚方舟,在即将到来的风暴里,为他们这些技术人员保留了一丝生机。
路过技术科时,他看见几个年轻的技术员正在偷偷收拾东西,把图纸和资料往包里塞,脸上满是惶恐。林建军走过去,低声说:“别慌,正常上班,把重要的东西锁进保密柜,钥匙自己收好。”
年轻技术员们愣了愣,看着林建军沉稳的眼神,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下来:“林主任,我们听您的。”
林建军点点头,继续往前走。他知道,光有保护名单还不够,还得让这些年轻人稳住阵脚,守住自己的岗位。技术的传承,不仅要靠老专家,更要靠这些年轻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希望的亮色:
【“技术队伍稳定”任务完成度+20%,当前进度45%。奖励“危机应对手册(工厂版)”,包含停工状态下设备保养、资料保存、人员安抚等实用指南。】
林建军把手册默记于心,打算晚上整理出来,偷偷发给信得过的技术员。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总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工业基础。
回到家时,苏岚正在厨房里忙碌,锅里飘出饺子的香味。卫国趴在桌上,用黏土捏着一个又一个齿轮,摆成了一条长长的传动链。
“爸爸回来了!”卫国扑过来,手里举着一个最大的齿轮,“你看,我做的‘永动机’!”
林建军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把巧克力盒子递给他:“厂里发的福利,尝尝。”
卫国欢呼着拆开盒子,拿出一块巧克力放进嘴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真甜!”
苏岚走过来,擦了擦手上的面粉:“顺利吗?”
林建军点点头,把她拉到一边,低声说:“厂长拟了份保护名单,有我。还留了应急方案,实在不行,就去三线。”
苏岚的眼睛亮了亮:“那就好,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强。”她指着桌上的饺子,“包了点白菜馅的,还有你爱吃的萝卜丝馅,一会儿煮好,给张厂长送点过去?”
“好主意。”林建军笑了,“就说是‘职工家属的一点心意’。”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照在窗台上的积雪上,融化成一颗颗水珠,顺着玻璃缓缓流下,像一行行无声的泪。林建军知道,平静的日子不多了,风暴随时可能来临。但他心里有底,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信任他的厂长,有支持他的家人,有并肩作战的同事,还有那些需要守护的技术火种。
他看着卫国手里的齿轮,又看了看苏岚温柔的笑脸,心里默念着张厂长的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在,技术在,希望就在。这轧钢厂的“技术骨干保护名单”,不仅保护着他们的人身安全,更守护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未来。
饺子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驱散了屋里的寒气。林建军盛出一碗,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桶,准备给张厂长送去。他知道,这碗饺子里,装着的不仅是节日的祝福,更是技术人员之间无声的默契和坚守。
而在工厂的某个角落,那份“技术骨干保护名单”静静地躺在保险柜里,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等待着风雨过后,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