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便衣警卫护送林浩回到老宅时,他彻底傻眼了。
整条街被蓝色施工围挡包围,警戒线密不透风。
每隔几十米就有个戴红袖章的“街道办大爷”站岗。
“燃气管道改造,闲人免进!”
王大妈想凑热闹,立刻被一个和蔼的大爷劝退。
林浩认出那人——昨天审讯室里站在陈老身后的中年男子。
“这燃气管道改造咋搞得这么大阵仗?”隔壁楼的张阿姨探头问道。
“安全第一嘛!地下管道年久失修,一旦爆炸可不是小事。”
戴红袖章的大爷笑呵呵回应。
张阿姨连连点头:“那倒是,这施工队真够专业的。”
林浩暗自佩服。
国家的保密工作天衣无缝,连街坊邻居都被完美糊弄过去了。
老宅处在施工区正中心。
围挡内灯火通明,工程车轰鸣不断,数百工人24小时不停施工。
这哪里是燃气改造,分明在建军事要塞!
“我家…变成工地了?”
林浩下车,望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家,脑子有点懵。
“信使同志,请跟我来。”
一名穿着工程服的技术人员恭敬上前。
林浩注意到,这个技术人员虽然穿着普通工装,但走路姿态笔挺,眼神锐利,明显受过专业训练。
屋内陈设未变,家具全蒙防尘布。
技术人员没带他上楼,而是走向堆杂物的地下室。
“小心台阶,地下施工刚完成。”
地下室墙壁被完全打穿,露出宽阔斜坡通道。
顺坡而下,一个巨大地下空间豁然开朗!
林浩瞪大眼睛。
这里被彻底挖空,改造成充满科技感的庞大基地。
白大褂科研人员在各岗位忙碌,巨型电子屏闪烁数据流。
“天哪!这比电影里的还科幻!”
一个年轻技术员忍不住惊叹,随即被身边的老师傅轻拍脑袋。
“小王,注意保密纪律。”
老师傅严肃说道,但眼中也掩饰不住自豪。
“不过确实,咱们国家的基建能力,世界第一!”
基地划分明确:指挥中心、科研实验室、物资仓储区、休整区…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这是黎明计划前线指挥部,您未来的主要工作场所。”
技术人员介绍道。
林浩大脑宕机。
这就是国家力量?
不到24小时,在自家地下挖出秘密基地?
“信使同志,您别太惊讶。”
一位头发花白的工程师走过来,脸上带着朴实笑容。
“我叫老刘,负责这里的工程建设。说实话,我干了三十年工程,从没见过这么急的项目。”
“多急?”林浩好奇问道。
“昨天晚上十点接到命令,今天下午五点完工。”
老刘擦了擦额头的汗。
“全市最好的施工队,三班倒,连轴转。不过为了国家大事,值得!”
旁边一个年轻工人插话:“刘工,您就别谦虚了。昨晚您可是亲自下坑指挥,一宿没合眼!”
“小李,少贫嘴!”
老刘笑骂道,然后对林浩说。
“信使同志,您放心,这地下基地的安全系数绝对世界一流。防震、防爆、防电磁干扰,啥都考虑到了。”
穿过长廊,来到厚重合金门前。
门上三个字:传送室。
“这门有多重?”林浩忍不住问道。
“五吨。”
守门的小战士挺胸回答。
“合金钢制造,能防核爆冲击波。”
虹膜指纹双重验证,合金门无声滑开。
里面是熟悉书房的超级升级版。
房间扩大数倍,墙壁天花板布满精密传感器和监控设备。
旧皮箱安放在可升降圆形平台上,四周环绕各种仪器。
“传送室经最高级别安全加固,安装能量波动实时监测系统。”
技术人员介绍道。
“您以后所有传送任务都在这里进行。”
一名戴着厚眼镜的年轻科学家走过来,兴奋说道。
“信使同志,我是小张,负责能量监测。您那个皮箱真是太神奇了!”
“昨天的能量波动数据,我们分析了一整夜,完全颠覆了现有物理学理论!”
“小张,别激动。”
旁边一位中年女研究员温和提醒。
“信使同志刚到,让他先休息休息。”
林浩点头,感觉在拍科幻大片。
参观完毕,陈老在小会议室接见他。
同时介绍“黎明计划”首批专家团队。
一个个电视上、学术期刊里才能见到的国宝级泰斗,活生生坐在面前。
研究一辈子抗战史,能背出所有战役细节的白发历史学家王教授。
最高军事科学院,对二战各国战术了如指掌的李将军。
武器研发专家,能把枪械零件分析到分子层面的吴总工。
还有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后勤专家、医疗专家…
群星璀璨,国士无双。
林浩手心冒汗,挨个握手。
真的像做梦。
“小同志!你就是林浩?哎呀,可算见到真人了!”
白发苍苍的王教授没有学者架子,一把握住林浩的手,激动得脸红。
“王老,您慢点,血压高,别太激动。”
旁边一个年轻助手担心地说道。
“去去去!这种时候我能不激动吗?”
王教授摆手。
“快说说,你真见到活的李云龙?他骂人是不是跟电视剧一样有气势?带劲不?”
严肃气氛瞬间轻松。
专家们善意地笑起来。
“王老,您这是职业病犯了,见谁都要采访。”
一位女心理学家笑道。
“这能叫职业病吗?这叫学者精神!”
王教授理直气壮。
林浩紧绷神经放松,挠头不好意思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插曲让他感受到团队的热忱和人情味。
他们不是冷冰冰机器,而是对那段历史怀有深厚感情的人。
寒暄后,会议进入正题。
林浩分发连夜整理的新一团详细报告。
专家们看到数据全部沉默。
一个主力团不到一千人,步枪不到六百支,平均每支枪不到五发子弹,重武器只有几门迫击炮。
数据比任何描述都触目惊心。
“简直是用人命打仗!”
吴总工一拳砸桌,眼睛都红了。
坐在角落的一位老兵默默擦拭眼角。
他是陈老的警卫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
“我爷爷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
他哽咽道。
“他生前总说,那时候真是拿命换胜利。”
“小刘,控制情绪。”
陈老温和提醒,但眼中也闪着泪光。
李将军脸色凝重走到墙边巨大沙盘前。
沙盘根据林浩描述和史料,一比一复刻晋西北地形图。
“这沙盘真精细,每个山头、每条沟壑都标得清清楚楚。”
一个年轻军官赞叹道。
“那是当然,我们用的是最新卫星地形数据,精确到米级。”
制作沙盘的老师傅自豪地说。
李将军指着苍云岭周围区域,语气严肃。
“信使同志,根据你的描述和我们掌握的历史资料,苍云岭大捷虽然挫败坂田联队,但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我们预测,日军华北方面军很快会针对晋西北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时间,可能就在半个月内!”
“我们第一次国家级援助,任务非常明确,也非常紧迫!”
李将军转身,目光炯炯看着林浩。
“我们必须赶在大扫荡开始前,把新一团武装成足以撕开敌人包围圈的尖刀!”
林浩感受到众人期待的目光,深吸一口气。
这一刻,他真正意识到肩膀上担负的重量。
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民族的历史。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所有人都意识到,一场关乎历史走向的行动即将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亮剑:我的时空门,被国家征用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