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间悄然流转,日子仿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自海兰偷炭、娴妃求追封两场风波后,后宫似乎被一层无形的薄冰覆盖,底下暗流仍在,表面却暂时维持着勉强的宁静。
在这段时间里,宫廷中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延禧宫的那位娴妃乌拉那拉·如懿。
如懿原本在宫中的地位并不高,但在经历了生母追封事件后,她却意外地触怒了皇帝,导致自己一度失宠。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懿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通过某种方式,逐渐缓和了与皇帝之间的关系。
更让人惊讶的是,如懿竟然收养了一直养在撷芳殿、生母早逝的大阿哥永璜。这个决定不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让人们对如懿的手段和心机产生了更多的猜测和议论。
毕竟,永璜作为皇帝的长子,其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如懿能够成功收养他,显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代价。真的不愧是青梅竹马。而这一举动,也使得如懿在宫廷中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听说原来慧贵妃也想收养大阿哥,却被如懿成功截胡,和高唏月结仇。
这件事在宫里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说娴妃是借此固宠,有说她是想找个依靠,也有暗地里嘲讽她自己生不出才养别人的孩子。何玉蓉(安陵容)冷眼旁观,只觉得如懿这一步走得险却也妙。失了圣心,便抓住一个皇子,无论如何,总算是在这深宫里多了一道护身符,也全了她潜邸旧人的那点情分和体面。至于这其中皇帝点了多少头,皇后又是否乐意,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这件事,后宫再无大的波澜。高贵妃依旧时不时寻衅滋事,但目标多是失宠的娴妃或是不得宠的低位嫔妃,手段也依旧是那般直来直去的羞辱斥骂,毫无长进。嘉贵人依旧笑吟吟地扇着阴风点着鬼火,乐此不疲。皇后依旧端坐中宫,维持着四平八稳的贤德模样。
何玉蓉的日子过得更是平淡。她谨守“静”字封号,每日除了按规矩去长春宫请安,便是窝在永寿宫偏殿这一方小天地里。她重拾了前世调制香料的手艺,但因材料有限,也只能做些简单的熏香或香囊自用,或是研究些糕点甜汤的新花样。
她从不主动去御前邀宠,也绝不在皇帝可能经过的路线上“偶遇”。但她会让喜儿,每隔三五日,便提着一个精巧的食盒,在皇帝批阅奏折的间隙,送到养心殿御前太监李玉的手上。
食盒里有时是几块造型别致、甜而不腻的江南点心,有时是一盅温润滋补、火候恰到好处的冰糖炖雪梨或杏仁酪,每次都分量不多,刚好够皇帝略尝几口,绝不会显得刻意或贪心。附上的话也永远是那般谦卑得体:“我们小主惦记皇上操劳,亲手做了些粗陋点心\/汤水,聊表心意,不敢打扰皇上正事。”
第一次送去时,李玉或许还不在意。次数多了,连李玉也不免对这位安静得几乎没存在感的静答应生出了几分好感。东西虽不贵重,难得的是这份细心和持之以恒的体贴,且从不借此要求什么,懂事得让人省心。
偶尔,皇帝批折子批得烦了,或是腹中略有空乏,看到李玉端上来的还冒着热气的甜汤或精巧的点心,也会随口问一句:“又是永寿宫送来的?”
李玉便会恭敬回答:“是,静答应身边的喜儿刚送来的,说是小主的一点心意。”
皇帝“嗯”一声,舀一勺温热的汤羹,清甜滋润,恰到好处地抚慰了疲惫。他或许不会说什么,但这份不惹麻烦、安守本分却又细水长流的关怀,终究是在他心里留下了一点极淡的、正面的印象。
久而久之,连皇帝自己也习惯了。有时隔得日子稍长没见到永寿宫的点心盒子,还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一日,一道晋封的旨意便这般平静地落在了永寿宫偏殿。
依旧是李玉带着徒弟前来,笑容比上次更真切了几分:“恭喜静常在!皇上口谕,静答应何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深得朕心,特晋封为常在。望尔日后谨守本分,勤勉侍上,钦此。”
没有盛大的赏赐,没有过多的褒奖,就是这般水到渠成的一道晋封。从答应到常在,虽只是小小的一阶,却意味着她真正在这后宫无数低阶嫔妃中向前踏出了一小步,站稳了脚跟。
何玉蓉恭敬地叩首领旨谢恩,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欣喜与惶恐。
送走李玉,巧儿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喜儿也眼眶微红,替主子感到欣慰。
何玉蓉看着镜中已然是“静常在”的自己,神情却依旧平静。这一步,在她预料之中。恩宠如同细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不如像现在这样,如同无声的春雨,一点点浸润,反而能留下更深的痕迹。
位份升了,是好事,但也意味着将更多地进入某些人的视线。未来的路,需得更谨慎才行。
她轻轻抚过鬓角,眼底是一片深沉的静默。这平淡日子下的暗涌,她看得分明。而她,只需继续等待,继续蛰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综影视之不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