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汉皇刘禅励精图治,与群臣同心同德,大汉朝政蒸蒸日上,国势日渐昌隆。至公元255年新春,天下承平,民生富足,昔日汉高祖“安得猛士守四方”的忧思早已化作“稻米流脂粟米白”的盛景——大汉百姓不仅实现了日日食肉的宏愿,更得享水果自由,南来的荔枝、西域的葡萄、中原的桃李在市井间随处可见,寻常人家的餐桌亦是丰饶热闹。
这般富庶,离不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彼时,南匈奴王早已归附大汉,岁岁朝贡;西域诸国亦慕大汉繁华,争相通好,双方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匈奴的良马、西域的牛羊源源不断涌入汉地,换回的却是大汉精美的丝绸、醇厚的茶叶与精巧的瓷器,驼铃声声漫过河西走廊,成了两国交好的见证。
与此同时,沿海的捕鱼、捕鲸业亦是蒸蒸日上,渔民驾着坚固的海船,乘风破浪,归来时舱中总是满载着海味;山林之间,猎户们循着兽迹,捕获的山珍野味亦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据太仓令统计,此时大汉国人均年食肉量已近百斤,谷物更是堆积如山,太仓及各地官仓的粟米累积千万石以上,陈粮未耗,新谷又至,真真到了“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境地。
然盛世之下,亦有隐忧。盘踞东北数世的高句丽,自恃山高路远,始终对大汉若即若离,虽偶有朝贡,却常怀异心,实为大汉东北边境的一大隐患。
刘禅素有远虑,欲以怀柔之策化解隐患,遂效仿当年南匈奴归附之事,派遣使团出使高句丽,欲晓以利害,劝其归附。使团携带大量丝绸、茶叶、珍宝,一路风尘抵达高句丽王都,孰料高句丽王竟傲慢无礼,不仅拒不跪拜接受汉皇诏书,更下令扣留汉朝使团,将所携物资尽数吞没。
消息传回长安,未央宫顿时一片哗然。刘禅端坐龙椅,听闻此事,勃然大怒,猛地一拍龙案:“小小高句丽,竟敢如此放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盛怒之下,汉皇当即下令整军备战。他命驻守朔方郡的车骑将军魏延率领十万精锐,与南匈奴王麾下五万铁骑会合;又令卫将军赵统、参将张遵统领五万步骑,会同幽州刺史廖化所部四万边军,合计二十五万大军,从陆路分兵数路,直扑东北高句丽腹地。
与此同时,水路亦有部署。汉皇命诸葛恪、李丰、张嶷等将领,率领楼船二百艘、艨艟斗舰五百艘,满载十万甲士与百万斛粮秣,从青州威海、营口两处港口扬帆起航,沿海东进,伺机登陆朝鲜半岛,直捣高句丽心腹之地。
水陆并进,近四十万大军压境,高句丽王闻讯大惊失色。他万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傲慢竟引来如此雷霆之怒,汉军人多势众,兵锋锐利,高句丽军根本难以抵挡。短短三个月间,高句丽十余座城池接连被汉军攻破,兵锋直指王都。高句丽王见大势已去,再无抵抗之力,只得素服出城,束手而降。
此战之后,大兴安岭以南、东北平原直至朝鲜半岛,尽数归入大汉版图,东北边境再无大患。
捷报传回长安,刘禅大喜过望,遂下旨安抚高句丽遗民,设郡置县,纳入大汉版图管辖。又封高句丽王为琅琊侯,将其与麾下贵族宗亲尽数迁往青州琅琊郡,赐予食邑一万户,令其安居于此,永为汉臣。
经此一役,大汉国威远播,四夷皆服,一个更为强盛的大汉王朝,正昂首阔步地走向新的辉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