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大伯和爹刚出门卖竹荪没多久,家里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起来,爷爷带着哥哥们去田里忙活。
与此同时,家里的妇女和孩子们也没闲着。大伯娘背着竹筐,挎着竹篮,手里拎着小锄头,对着院门口的杨氏和两个丫头喊:“老二家的,妍丫头,桃丫,快些!趁着日头还不毒,把后山剩下的竹笋和竹荪都拾掇回来!”
杨大花正系着围裙出来,手里还拿着块粗布帕子:“来了来了,昨儿挖的那些要是今天都卖完,明天又是赶集日怕没得卖了,今日多挖些,明日当家的和大伯又可以去集市上换钱。”
几人说着便拿上背篓往后山去,晨露还沾在草叶上,踩过去湿了鞋尖,倒也添了几分凉意。山路旁的竹林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缝洒下细碎的光斑,落在地上的腐叶层上,隐约能看见点点褐色的笋尖冒出来,像一个个憋足了劲的小拳头,看着就喜人。
“就在这一片找,仔细些,别漏了。”杨大花放下竹筐,抡了抡胳膊,举起小锄头在一棵竹子根部扒拉了两下。
土块松动间,一截裹着浅褐色笋壳的嫩笋就露了出来,顶端的笋芽还带着淡淡的鹅黄。她手腕一沉,锄头刃贴着笋身斜着扎进土里,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嫩笋应声断在根上。她弯腰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笋尖的泥土,放进篮里:“你瞧这笋,壳薄得一撕就开,里面的笋肉嫩得能掐出水,炖肉最香,等会儿挑些小的回去,晚上炖个笋片汤。”
大伯娘也找着了目标,那根笋藏在两块石头中间,只露出小半截笋尖。她蹲下身,先把周围的碎石块挪开,又用手细细扒掉表面的腐叶和浮土,直到笋身露出大半才拿起锄头。
“这笋长得结实,得顺着根挖才不会碎。”她嘴里念叨着,锄头轻轻落下,小心翼翼地切断笋根,再一使劲,把整根嫩笋从土里撬了出来。那笋足有她小臂粗,笋壳层层包裹,掂量着就沉甸甸的,大伯娘笑得眉眼弯弯:“这根能卖个好价钱。”
桃丫挎着竹篮跟在娘亲身边,眼睛瞪得溜圆,盯着地上的腐叶仔细瞧。忽然,她看见一片宽大的竹叶底下,有个细细的白尖儿冒出来,连忙拽了拽大伯娘的衣角:“娘!这儿有笋!”走过去一看,果然是根刚冒尖的嫩笋,只露出寸许长的笋芽。
“桃丫眼神真尖。”大伯娘吴氏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开笋周围的泥土,“这笋太嫩,用锄头容易伤着,直接拔就行。”
桃丫点点头,双手攥住笋尖,轻轻一用力,“噗”地一声,带着泥土的嫩笋就被拔了出来,她举着笋笑得开心:“娘,我也挖到啦!”
月妍则专盯着竹荪,她知道这稀罕物爱藏在潮湿的腐叶底下,尤其是竹林深处靠近水源的地方。
她扒开一丛厚厚的落叶,忽然眼前一亮:“这儿有一小簇!桃丫快拿篮子,小心些。”
桃丫连忙颠颠地跑过去,把竹篮递到跟前。只见三四朵竹荪亭亭玉立地立在腐叶中,菌盖像撑开的小白伞,菌裙层层叠叠垂下来,泛着淡淡的光泽。姜月妍屏住呼吸,手指轻轻捏住菌柄底部,慢慢往上提,连带着底下的一点泥土一起放进篮里:“可别碰着菌裙,碰坏了就卖不上价了。”
桃丫凑过去看了又看,小声问:“这竹荪卖得贵,是不是比红烧肉还好吃呀?”
杨大花笑着摇头,又转向另一处腐叶堆:“这是稀罕物,咱们可舍不得吃,卖了钱给你和杏丫、妍丫头买花布做新衣裳。”
桃丫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我想要粉颜色的!像村长女儿那件一样!”
大伯母吴氏直起身捶了捶腰,望着满林冒头的竹笋和藏在腐叶间的竹荪,笑得眼角起了细纹:“等你爹他们回来,拿到银子,别说粉布,给你买块带小花的花布都成!”
日头渐渐升到头顶,林间的雾气早已散尽,阳光晒得人微微出汗,几人的竹篮却都装得冒了尖。杨大花索性把带来的空竹筐也用上,连月妍和桃丫的小篮子也塞得满满当当,沉甸甸的坠得人胳膊发酸。“差不多了,再挖就背不动了,咱们回去等你爹他们的消息。”杨大花拎起竹筐,几人互相搭把手,扛着竹篮、挎着竹筐往家走。
回到家往院子里一倒,嫩黄的竹笋、洁白的竹荪瞬间堆成了小山。月妍和桃丫围着堆儿转,时不时伸手摸一下光滑的笋身,又轻轻碰一碰蓬松的竹荪,眼里满是期待。李氏看着这堆山货,又想起男人出门时揣着希望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好日子,总算是要来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