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大伯和阿爹扛着狍子来到酒楼。掌柜正忙着招呼客人,一见狍子,眼睛顿时亮了,立马过来:“姜兄弟!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隔壁镇的秦地主要来我们酒楼设宴,我正愁没有野物招待,这狍子够肥,刚好用来招待秦地主?价钱直接给你五两银子,你看如何?”
阿爹连忙点头:“行!就按掌柜说的价”掌柜的马上让账房递给大伯五两银子:“下次你们再有野物,还来我这儿!我保证给的都是最高价,绝不亏了你们。”大伯接过银子塞进怀里,笑着说:“一定一定!下次有好东西,第一个送来您这。”
接着,兄弟两人又来到药铺,先生摸着山羊胡接过药材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又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摇着头说:“你们这药材叫土茯苓,一斤给你三十个铜板把。”
爹往前凑了凑:“先生,那您称一称这两筐有多少斤。”药铺先生称完土茯苓,“这里有四十斤,值一两二钱。” 大伯拿着一两二钱,小心地揣进怀里。
卖完东西,两人直奔布店。布店老板娘见他们进来,连忙迎上来:“两位是要扯布还是买棉花?最近新到了一批棉花,又软又白,做棉袄最合适。”
大伯直截了当:“我们要50斤棉花,再扯几匹布。娘说要蓝布和白布,给孩子们做棉裤棉鞋。”
老板娘转身抱来一捆棉花,递到大伯面前:“您摸摸,这棉花多软和!蓝布和白布也有,您要多少?”
阿爹想了想,说:“蓝布扯五匹吧,孩子们做棉袄棉裤都够了。白布扯三匹,做里子用,白布贴身舒服。”
老板娘很快就把棉花和布包好,放在柜台上:“棉花50斤,六十文一斤共三两银子;蓝布五匹,一百八十文一匹,五匹九百文;白布三匹,一百五十文一匹,三匹四五十文,一共四两两百五十文。看你们是老主顾,给你们抹个零,四两就行,再给你们搭点碎布头。”大伯掏出钱袋,数了拿出银锭子递给老板,两人扛着棉花和布,笑着往家走:“这下好了,棉花布都齐了,孩子们能穿新棉袄了。”
傍晚时分,大伯和阿爹扛着棉花和布回到家。院子里的人一见他们,都围了上来。阿奶赶紧接过棉花,用手摸了摸,笑着说:“这棉花真软和!做出来的棉袄肯定暖和。”
永祥凑到布前,伸手摸了摸蓝布,兴奋地喊:“哇!我有新衣服穿喽!”
永吉也跟着喊:“我也要!我要和永祥穿一样的!”
阿爷走过来,拍了拍大伯和阿爹的肩膀:“辛苦了!卖了多少钱?够不够买棉花?”
阿爹笑着说:“够!药铺先生说那药材叫土茯苓三十文一斤,四十斤卖一两二钱银子,狍子酒楼掌柜的直接给了五两银子,买棉花和布花了四两银子,还剩二两二钱。”
阿爷点点头,看着满院子的人,忍不住笑了:“这下好了,棉花布匹都有了,下次赶集咱们一家人再一起去买点米面盐巴,就安心等下雪了。”
灶房里炊烟刚散,阿奶就把最后一碗荠菜豆腐汤端上桌。桌上摆得满满当当:中间是一大盆野蘑菇炖野鸡,汤面上飘着金黄的油花,旁边是一碟炒白菜油汪汪的,还有一碟腌萝卜干,可以解腻。
月妍给阿奶盛了一碗鸡汤,轻声说:“阿奶,您多喝点鸡汤,补补身子。等棉花做成棉袄,就不用怕冷了。”
阿奶接过碗,笑着摸了摸月妍的头:“还是妍丫头贴心。这鸡汤炖得真鲜,比上次的野猪肉汤还香。”
大伯娘夹了一筷子腌萝卜干,对阿娘说:“这萝卜干腌得正好,不咸不淡。下次咱们再腌点,冬天没菜的时候吃。”
阿娘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缝完棉袄和被子,咱们去菜地里拔些萝卜,再腌几坛子。”
永平忽然想起什么,问大伯:“爹,明天你不用去镇上,我们去把剩下的野柿子摘回来,再看看陷阱有没野物?”
大伯欣慰地笑着说:“永平长大了,家里的活计知道惦记。”
永祥嘴里塞满了蘑菇,含糊地说:“大伯,明天我也去帮忙。”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阿爷说:“家里人都是好样的。”
晚饭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孩子们帮着收拾碗筷,阿爷和大伯则坐在院子里抽烟,商量着下次赶集买什么来过冬。月光洒在院子里,照着满院的温馨,一家人都盼着冬天快点来,好穿上新棉袄,围着火塘吃烤红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