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第一道山梁的脊背,眼前豁然撞进一片平缓的谷地。踩在上面,脚下传来“沙沙”的轻响,混着泥土的湿气,别有一番野趣。
穿过一片颜色绚烂的枫林,第二道山梁便矗立在眼前,坡度陡然变得险峻起来,裸露的青黑色碎石与松动的腐叶层交叠,稍不留神就有滑倒的风险。
阿爹走在最前头,每走几步就回头叮嘱:“踩着我的脚印走,慢点不碍事,安全第一!”
走到一半,月妍脚下的碎石突然松动,“哗啦”一声顺着陡坡滚落下去。她身子一歪,重心瞬间失衡,惊呼声卡在喉咙里,只觉得天旋地转。
阿爹反应极快,几乎是本能地回身,一把攥住她竹篮的背带,粗糙的手掌发力,稳稳将她拽向自己身边。
月妍惊魂未定地靠在山坡上,心脏“怦怦”直跳,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
她低头看向竹篮,只见几朵肥硕的牛肝菌已经滚落坡下,顺着湿滑的山体滚进了茂密的草丛,再也寻不到踪迹,心疼得她眉头紧紧蹙起,眼圈微微泛红。
阿娘连忙上前拍了拍她的后背安抚:“没事就好,几只菌子而已,咱们后面再找就是了。”
当全家人气喘吁吁地终于翻过这道陡峭的山梁,转过一个弯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瞬间顿住了脚步。
一片银白色的苇穗在秋风中轻轻起伏,漾成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沙沙的声响如同大地的低语,一直蔓延到视野的尽头。
“哇!好大的芦苇荡!”永祥和月妍齐齐张大了嘴巴,眼睛里满是惊叹与好奇。
阿爹眯起眼睛,望向芦苇深处:“你们看,那水影里,是不是有东西在动?”
众人顺着阿爹指的方向凝神细看,只见芦苇丛的间隙里,果然有灰褐色的身影在水面上灵活地游弋,它们时而扎进水中觅食,时而浮出水面梳理羽毛,偶尔有白色的羽翼掠过水面,牵起一串晶莹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光。
“是野鸭子!”阿爹压低声音,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惊喜,“有野鸭子芦苇荡里肯定能找到野鸭蛋!”
芦苇秆又高又密,一人多高的秆子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走进去仿佛瞬间被绿色的海洋吞没。
脚下的淤泥粘稠,每踏一步都深陷其中,拔出时发出“咕唧咕唧”的声响,泥浆顺着裤脚往上爬,很快就沾满了裤腿。
阿娘和月妍没有往芦苇荡深处去,只沿着相对干燥些的岸边仔细搜寻。她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在芦苇丛中来回扫视,手指轻轻拨开一丛格外浓密的芦苇。
只见芦苇根部,一个由干草和柔软的羽毛精心铺成的小窝里,正安然卧着五枚青绿色的野鸭蛋,蛋壳光滑细腻,还沾着些许湿润的水草和泥点,透着新鲜的气息。
“在这儿呢!”阿娘的声音里带着欣慰的笑意,她小心翼翼地将手探进窝里,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易碎的珍宝,将那几枚还带着野鸭子体温的鸭蛋一枚枚取出,放进早已垫了厚厚一层干松针的竹筐底层,又轻轻盖上一层干净的芦苇叶,防止鸭蛋受到磕碰。
月妍踮着脚尖拨开一丛芦苇,刚俯下身准备仔细搜寻,就听得身边传来“扑棱棱”一阵急促的声响。
一只野鸭子几乎是贴着她的面颊惊飞而起,翅膀带起的风拂过她的脸颊,吓得她身子一软,向后坐倒在淤泥里,心跳得如同擂鼓一般。
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定过神来,拍了拍胸口,望向野鸭子起飞的所在。果然,在芦苇秆的掩映下,一个简陋却温暖的巢穴里,躺着三枚带着浅褐色斑点的鸭蛋,像极了撒了芝麻的小团子。
“阿娘!我也找到了!”她瞬间忘了刚才的惊吓,兴奋地压低声音呼唤,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几枚温热的蛋。
“爹!快来!这里好多!”永祥呼喊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打破了芦苇荡的宁静。
阿爹闻声连忙赶过去,拨开他面前的芦苇,只见一个隐蔽的浅水洼旁,四枚野鸭蛋零散地卧在几根干芦苇上,仿佛在静静等待被发现。阿爹笑着帮他把蛋一一拾起,看着他花猫似的小脸,忍不住揉了揉他的头发:“咱们永祥今天立大功了!晚上给你多煎两个鸭蛋吃!”
阿爹则沿着水线稍深的地方搜寻,果然,在菖蒲的掩映下,一个搭建得更结实的巢穴里,躺着八枚个头更大的野鸭蛋,圆润饱满,透着诱人的光泽。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鸭蛋一枚枚取出,刚把最后一枚蛋放进怀里,转身时不小心碰断了一根枯芦苇。
“咔嚓”一声脆响,在寂静的芦苇荡里显得格外清晰。远处的野鸭群瞬间被惊动,纷纷振翅飞起,嘎嘎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在芦苇荡上空盘旋了几圈,才渐渐朝着远方飞去。
日头渐渐软了些,柔和的光线透过芦苇秆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水面上,泛起一片金辉。姜家的几只竹筐此刻已经变得沉甸甸的,底层是稳稳码放的三十多枚野鸭蛋,上层铺着新采的菌子还有几簇不小心发现的鸡油菌。
菌子的土腥气混着芦苇的清苦香气,再加上野鸭蛋隐隐透出的淡腥气,交织成一种独属于秋日丰收的丰饶味道。
月妍扒着竹筐沿,小脑袋凑得很近,数着里面的鸭蛋,一边数一边掰着手指算:“今晚煮五个,不,煮六个!剩下的让阿奶腌起来,冬天就着粥吃,肯定香极了!”
阿爹抬头看了看天色,阳光已经开始微微西斜,他连忙招呼还意犹未尽的家人:“时候不早了,回程的路远,还得翻两道山梁,得赶在日头偏西前下山,不然天黑了山路更难走。”
大家这才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这片慷慨的芦苇荡,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夕阳将他们的身影在崎岖的山路上拉得长长的,竹筐里的鸭蛋随着步伐轻轻磕碰,发出“哒哒”的细微声响,像是在唱一首丰收的歌谣。身后,芦苇荡的风声、渐远的野鸭鸣叫,还有一家人叽叽喳喳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在秋日温煦的暮色里,飘出去很远很远。
等回到家时,夕阳已经快要沉入山坳,余晖将姜家的山洞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
阿娘和阿奶忙着收拾战利品,清洗菌子、处理野鸭蛋,准备晚上的大餐;
阿爹则把竹筐整理好,将需要晒干的菌子摊在院子里的竹席上;
永祥则在一旁蹦蹦跳跳地帮忙递东西,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晚上的鸭蛋。厨房里很快飘出了菌子汤的鲜香,混着柴火的烟火气,弥漫在整个小院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