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偏时,满载而归的队伍沿着芦苇荡边的山路往山谷的方向走。
男人们都扛着沉甸甸的渔网,竹篓里的鱼虾时不时蹦出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
女人们提着装满渔获的木桶聊着家常、孩子们挎着小竹篮,你追我赶地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清脆的笑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才刚进村子,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烟囱里很快升起袅袅炊烟,铁锅与灶台碰撞的声响、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丰收的序曲。
姜家大伯娘把木桶里的鱼虾倒进大盆,用溪水反复冲洗,盆底很快积起一层细碎的泥沙。
永吉蹲在旁边,盯着盆里蹦跳的小鱼,忍不住伸手去抓,却被大伯娘拍了下手背:“别捣乱,等娘给你做鲜美鱼汤。”
说着,她从盆中挑出几尾巴掌大的肥嫩鲫鱼,在案板上用剪刀剪去鱼鳍鱼尾,刀尖顺着鱼腹划开一道小口,熟练地掏出内脏和黑膜,再用指甲刮净腹腔内的血线——这可是鱼汤去腥的关键。
处理干净的鲫鱼放一旁晾干,大伯娘往鱼身抹了层粗盐腌制片刻,又切了几片生姜和葱段备用。
土灶里的柴火正旺,铁锅烧得微微发烫,大伯倒入一勺油,油花滋滋作响时放入姜片爆香,随后将鲫鱼沿锅边滑入。
“滋啦”一声,鱼肉的鲜香瞬间迸发出来,她握着锅铲轻轻转动,待鱼身煎至两面金黄,便提起水壶冲入滚烫的山泉水,水量恰好没过鱼身。
大火之下,汤汁很快沸腾起来,原本清澈的水渐渐变成奶白色,像掺了鲜美的牛乳,气泡在锅里翻滚跳跃,溅起的浮沫被她用勺子轻轻撇去。
最后撒上葱花和,一碗香气扑鼻的奶白鱼汤就煮好了,盛在粗瓷碗里,汤色浓醇,鱼肉鲜嫩,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隔壁秦猎户的院子里,秦大婶和正忙着制作鱼干。
她从木桶里捞出几条三四斤重的草鱼,放在案板上用刀从背部剖开,去除鱼骨和内脏,将鱼肉切成两指宽的长条。找来一个大陶盆,倒入粗盐、花椒、八角和少许酒,用手反复揉搓均匀,再把鱼条放进盆中,确保每一块鱼肉都裹满调料。
“用白
酒腌不仅能去腥,还能让鱼干更香醇!”秦大婶一边说,一边将鱼条按压紧实,盖上盖子腌制一夜。
第二天清晨,她把腌好的鱼条捞出,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调料残渣,再用细麻绳从鱼条的一端穿起,挂在院外的晾衣杆上。秋日的阳光正好,微风拂过,鱼条表面的水分慢慢蒸发,渐渐收缩变紧,原本的粉红色逐渐变成深褐色,浓郁的咸香混着调料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不远处,几位妇人围坐在树荫下处理河虾。她们盘腿坐在铺好的麻袋上,面前摆着大盆和剪刀,手指灵活地捏住虾头,轻轻一拧就扯下虾头,顺带拉出虾线。
再用剪刀剪掉尖锐的虾须和虾脚,放入清水中反复淘洗,去除泥沙和杂质。有的妇人会把处理好的河虾分成两份,一份用姜片腌制,准备晚上做油焖大虾;
另一份则平铺在竹席上,准备放在阳光下晾晒成虾干。
晚饭时分,全村都飘着鱼虾的鲜香。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大人孩子围坐在桌旁,桌上摆满了各色鱼虾菜肴:
张家的香煎鱼块外酥里嫩,咬一口汁水四溢;
秦家的油焖河虾色泽红亮,咸香中带着一丝鲜甜;
王家的鱼丸汤清澈见底,鱼丸q弹爽滑……
永吉捧着粗瓷碗,吸溜着鲜嫩的鱼肉,连汤汁都喝得一滴不剩,还不忘咂咂嘴问阿娘:“明天还能喝鱼汤吗?”阿娘笑着点头:“放心,咱们以后有得是鱼吃!”
第二天一早,村长叫村里让都来山谷中央议事,他站在石头上,指着不远处的水潭:“昨天捕的鱼虾虽多,但水洼里的野鱼总有捞完的时候。我看咱山谷那水潭下方的空地平坦,土质也保水,正好挖个鱼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被日光晒得黝黑的脸,“把这次捕到的小鱼小虾养起来,往后咱们就能常年有鱼吃了!”
“好主意!”大伙儿纷纷响应。不过一炷香的工夫,青壮年们就扛着锄头、铁锹,推着独轮车往选定的空地去了。
挖鱼塘的场面热火朝天。铁锹铲进泥土的“咔嚓”声、众人的吆喝声、独轮车轱辘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
木匠叔负责规划塘形,他用石灰粉在地上画出整齐的界线;年轻的永安和几个半大小子负责清理挖出的碎石杂草;连孩子们都来帮忙,递送工具,搬运土块,一个个忙得小脸通红。
不到三天,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鱼塘就初具规模了。最后一道工序是引水——大家挖开一条浅沟,将不远处水潭的活水引入塘中。
清澈的山泉汩汩流入,干涸的塘底渐渐湿润,泥土的颜色由浅变深,最后整个塘底都漫上了一层薄薄的水光。又过了一日,鱼塘已经蓄了半池清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泛起粼粼波光。
放养鱼苗那天,全村老小都来了。大家提着木桶、端着木盆,将这几天在芦苇荡里精心挑选的小鱼小虾小心翼翼地倒入塘中。
那小生灵一入水,先是惊慌地窜动几下,随即摆尾游向深处,消失在粼粼波光里。
村长和大伯则带着人在塘边筑起一道齐腰高的竹篱笆,防止孩子们玩耍时失足落水。
夜幕降临,鱼塘水面映着点点星光。偶尔有鱼跃出,“噗通”一声,又很快归于宁静。
与此同时,山谷里家家户户的院子也成了另一番忙碌景象。
竹席、竹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腌好的大鱼和河虾,家里的老人们戴着草帽,每隔半个时辰就会翻动一次鱼身,确保每一处都能均匀地晒到。。
之后村民们每天都会轮流去鱼塘巡查,投喂自家磨的麦麸和切碎的水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