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冬日的中午,看似阳光明媚,但风中却带着阵阵寒意,迎春中学下课铃声响过,2000多人的校园顿时沸腾了起来,一群群高中生拿着各式各样的口缸、洋瓷碗、饭盒纷纷从各个教室里蜂拥而出,有的缩着脖子、捏着袖口,有的双手抱肩、屏住呼吸,侧头躲避开迎风刮来的阵阵寒风,朝着食堂的方向奔去,食堂顿时变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从学生的饭碗里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家庭条件,有的碗里有红烧肉、回锅肉,有的碗里只有一两个蔬菜,如辣椒炒青菜、炸洋芋丁等。
高二(三)班的向清秋扎着她标志性的高马尾,穿着单薄的校服,蹬着妈妈做的塑料底方口鞋,拿着那个从刚上初一年级时,爸爸扛了150多斤竹子,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卖了钱,给她买的铝皮饭盒,一路小跑来到食堂。
打饭的同学已经不多,不用排队,她到打饭窗口递了一张二两饭票,胖大婶用二两勺子舀起饭来习惯地抖了抖,哐当一声,熟练地倒在向清秋饭盒里,旁边年纪稍大一点的大妈习惯地舀起一勺酸菜红豆等着向清秋过来给票打菜,向清秋犹豫着走过去,今天的酸菜红豆煮的真好,豆子煮的软糯,酸菜味道也浓郁,看上去很好吃,她咽了一下口水,一个转身坚定地走出了食堂……
教室里,向清秋从书包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黄豆酱,舀了一小勺放在那二两饭上,就着饭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来自大庄镇偏远闭塞的向家坝的向清秋,家里几代人没一个识字的,爸爸向光柱是小组长,思想开明,做事果敢,公道正派,但大字不识一个,为此吃尽苦头,因此发誓要供四个孩子读书,出人头地。
这几年,随着娃娃们都上了初高中,家里开销越来越大。
好在向光柱脑子灵活,他种的庄稼总比别人的上市早,根据他多年的种植经验,比如种玉米时,他总是提前一个时令下种,玉米成熟也就提前几天,在市场上还没有新鲜玉米时,他的新鲜玉米就成了高价抢手货,就这样,靠着夫妇俩的勤劳苦干勉强维持着娃娃们读书的开销。
清秋在家里排行老大,二妹、三妹和小弟都在大庄镇上中学,二妹向冬梅上初三,三妹向秋月和小弟向飞扬上初一。虽然离家只有25公里,但都是山路也得在学校里吃住,每周都要回家拿生活费,连上清秋的,向光柱每个月都在为4个孩子每人100元左右的生活费发愁。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从小就懂事的清秋总是省吃俭用,一般情况她一顿只打二两饭和一个菜,饭3角,一个素菜4角,加上早点,每天不到3元钱够了,只有到下午有体育课时,为了保证体力,中午打饭时她才会加一个菜,这样下来,每周还可以剩下两三块钱,回家时还能给年迈的奶奶带点她喜欢的糖果,或给她买个新鲜的小玩意。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清秋很压抑和自卑,平时尽量装得开朗大方,可心里总觉得矮人一等。
一天中午,班主任老苍到班上宣布,教育局出了新规定,从本学期开始,全县中学生的学费从每人每学期80元增加到120元钱,让同学们本周回家带着需要补交的40元钱,下周一回来补交。
补交40元钱的学费,大部分同学并未有太大反应,只有几个来自农村的学生面带难色,发出声声叹息但清秋来说却是晴天霹雳,一人补交40元,姐弟四人就要补交160元钱,加上每周80元的生活费,父母一下要拿出240元,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让父母上哪儿去弄?
想到村里的小姐妹阿莲,小学毕业就到昆明当保姆,每个月可以挣100块钱,如果自己也出去打工,每月有100块钱的工资,弟弟妹妹的生活费就有着落了,父母也不用这样辛苦了。
清秋想她是家里的老大,牺牲她一个,好好挣钱供弟弟妹妹上学,也是件光荣和伟大的事。
清秋决定回家和父母商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一株沙漠里的仙人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