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在家的这几天,秋月的高考成绩单也收到了,她403的高考分,离420分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差了17分,没有考上大学,秋月在家哭了3天,可是除了复读就剩回家种地了。
清秋一直安慰她:“今年考不起没关系,我们再去复读一年,我不也是复读一年才考上本科的嘛,现在姐姐有工作了,你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读书了,我供你。”
秋月听了姐姐的话,心里稍微宽慰了一些,但还是很沮丧。清秋知道,复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对妹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她相信秋月有能力再次尝试,并且她会尽全力支持妹妹。
清秋决定亲自送秋月去迎春一中复读,她想亲自了解复读班的情况,并与老师沟通,确保妹妹能得到最好的指导和帮助。
在去学校的路上,清秋鼓励秋月:“复读不是失败,而是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你有潜力,只要努力,明年一定能够考个好学校。”
到达学校后,清秋和秋月一起见了复读班的班主任。班主任对秋月的情况表示理解,并承诺会特别关注她的学习进度。清秋还向班主任询问了复读班的学习计划和考试策略,确保秋月能够有针对性地准备。
回到镇上时,清秋去派出所找姜涛,她要把教育局的通知情况和自己被分配到哈卡乡中心学校工作,后天就要去报到的情况告诉姜涛,和他分享自己的喜悦。
清秋说:“昨天接到教育局的通知,我被分到哈卡乡工作,特来告诉你和张所。”
听到清秋带来的消息,姜涛的心情由起初的兴奋慢慢转为沮丧,他知道哈卡乡是迎春县唯一的一个回族乡,乡里80%的都是回族,回族人民风彪悍,规矩又多,不好相处,并且和大庄镇分别分布在迎春县的东边和西边,虽然是一个县,却相隔近150多公里且山路崎岖,以后怕是一个月也难得再见上清秋一面。
清秋看出了他的心思,故意逗他说:“怎么,我有工作了你不高兴?”
姜涛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我只是担心你离我太远了,被别人追了去。”
清秋红着脸说:“这么不自信?”
姜涛说:“谁让你这样优秀呢?”
其实,姜涛顾虑的问题也是清秋担忧,所以她下决心要好好工作,争取拿到好成绩才能早日申请调到大庄镇工作,这样既可以和姜涛在一起还能照顾家庭。
清秋看着姜涛,她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和不舍,但她也明白,为了两人的未来,他们必须各自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难。
她微笑着对姜涛说:“姜涛,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是距离不是问题,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会在哈卡乡好好工作,你在大庄镇也要努力,我相信以后一切都会好的。”
姜涛点了点头,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没事,我会经常去看你的,而且我会用工作上的成绩来争取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
清秋和姜涛也把这个消息向张所做了汇报,张所对姜涛说:“既然媳妇要去报到了,我放你两天假,你开着所上的车送她去。”
清秋听到所长的话,又高兴又害羞,高兴的是得到所长的关心,让姜涛开车送自己去,解决了她正发愁自己一个人带不走锅碗瓢盆等这么多的行李,害羞的是所长说自己是姜涛的媳妇,可是他们还连男女朋友都还没确定呢。
姜涛却激动地马上立正站到所长面前,严肃又认真地向所长敬了个军礼说:“谢谢所长关心,我一定早去早回。”
张所笑着说:“好了好了,平时没见你这么认真过,我是担心清秋一个人到那个僧多粥少的地方,被别人追了去,你送着去,也算是去宣示主权。”
姜涛也嬉皮笑脸地说:“就张哥理解我了。”
清秋要回家收拾行李,姜涛开车把清秋送回向家坝后,就离开了,他要到县城给清秋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第二天,清秋和姜涛一早就出发了,警车里装满了清秋的行李和生活必需品。
路上,姜涛让清秋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个红色的摩托罗拉的手机,精致小巧,是当前市面上最流行的款式。比刘柳的那款还好看。
“喜欢吗?”姜涛问。
清秋看着手机,眼中惊喜地说:“姜涛,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她知道这款手机的价格不菲,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姜涛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并且他自己都没舍得买一个呢。
姜涛微笑着回应:“清秋,你就要去一个全新的地方工作,那里离我这么远,我不能时时刻刻在你身边,但至少有个手机可以让我们随时联系。你不用担心,我最近工作表现不错,所里发了点奖金,就当是我送你工作上任的礼物。”
清秋被姜涛的细心和体贴感动,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部手机,更是姜涛对她无尽的关怀。
清秋说:“可是你都还没个手机,要不你自己留着用吧,等我发了工资,我也可以自己买。”
姜涛说:“我暂时不用买手机,我办公室有座机电话,你知道的,我一个人的办公室,说话也很方便的,等以后有了闲钱我再去买一个。”
清秋感动地把手机紧紧地握在手中,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幸福,她知道姜涛的用心良苦,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对姜涛的感激和爱意。
警车继续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路上他们来不及找地方吃饭,只在车上吃了点姜涛提前准备的面包。当他们接近哈卡乡时,清秋的心情变得既紧张又期待。
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警车终于驶入了哈卡乡中心学校的大门。
清秋深吸了一口气,可是,这个地方并不是终点,中心学校只是管理全乡各个村小学的机构,新入职的老师都要先到中心学校报到,再由中心学校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各村小学的需缺情况进行岗位分配。
如果说在教育局选乡镇时,大多人还可以根据自己考试的分数选择,相对公平,那么到了乡镇中心学校,把谁分到什么学校,离乡镇的远近或学校办学规模的大小就全凭自己的关系和运气了。像清秋这样的草根,是不指望能分配到好一点的学校的。更何况她都没有参加考试,是替补进来的,更是没有选择的机会了。
清秋和姜涛到达中心学校后,首先去见了负责分配的张主任。张主任是个中年妇女,面带微笑,看起来和蔼可亲。她仔细地查看了清秋的资料,然后说:“你是本科生,还是美术教育专业的,我们各个学校都缺你这样的人才,可是你怎么现在才来呢,今年新分配的昨天就已经报到分到各个学校了,现在只剩一个岗位了,那个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你愿意去吗?”
清秋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替补的,所以来晚了,条件艰苦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不管去哪里我都会好好工作的。”清秋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而且她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张主任满意地笑了,然后告诉清秋,她将被分配到距离哈卡乡中心学校约有三十公里远的泥黑村小学。这所小学规模不大,只有1至4年级的150多个学生,全校仅有3位教师,除了校长是正式教师之外,其余两位都是来自本村的代课教师。通往这所学校的路不太好走,平时只有马车和摩托车经过,越野车也勉强能通行。
清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她默默记下了地址,但是也没有办法了,好歹也是正式教师的编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都要坚持下去。
姜涛在一旁听着,也为清秋担心,但他没有表现出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一株沙漠里的仙人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