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灯亮到后半夜还没熄。厨房里,抽油烟机“嗡嗡”地喘着粗气,王铁柱举着锅铲的手都在抖——外卖订单像长了腿似的往店里跑,手机“叮咚”声就没停过,屏幕上的数字看得人眼晕:“皮蛋豆腐25份、乾隆白菜18份、西红柿炒蛋30份……”
“爸!救命啊!”炎昭举着个豁口的勺子,小胳膊抡得像风车,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炒锅里,“鸡蛋不够了!你快去冰箱拿!”
炎曜蹲在地上,正对着一堆外卖盒发愁,小手数得都快打结了:“哥,302号订单要的酸辣土豆丝放哪了?我找不着了!再不来不及了,骑手都在门口催了!”
俩娃忙得像两只被抽了陀螺的小蜜蜂,围裙歪在一边,头发乱得像鸡窝,脸上不是沾着番茄酱就是裹着芝麻酱,活脱脱两只刚从酱缸里捞出来的小馋猫。
李秀莲在前台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计算器按得飞快:“他爸,今天流水创纪录了!比上个月整月还多!” 可笑着笑着,又开始心疼:“你看俩孩子累的,小脸蛋都红扑扑的,跟熟透的苹果似的。”
“还笑!”王铁柱把最后一盘西红柿炒蛋装进外卖盒,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都怪你,整天给他们捧场,现在好了,订单多到接不住,我这老胳膊老腿都快被他俩折腾散架了!” 嘴上这么说,手却没停,帮着炎曜把土豆丝装进袋子里,动作比平时快了三倍。
好不容易把最后一个骑手送走,店里终于安静下来。王铁柱瘫坐在椅子上,看着瘫在地上的俩娃,突然乐了:“咋样?现在知道了吧?做菜累还是学习累?”
炎昭把脸埋在胳膊里,闷闷地说:“学习累……才怪!” 他猛地抬起头,小脸上还沾着点蛋渣,“学习哪有这么多订单追着要啊!老师最多留三张卷子,哪像现在,三十盘菜等着炒!”
炎曜也跟着点头,声音哑得像破锣:“就是!而且学习不用洗这么多盘子!我的腰都快断了,比切一百斤土豆还酸!”
王铁柱被怼得没脾气,苦笑一声:“合着你们还挺骄傲?就不怕哪天累垮了?”
“才不会!”炎昭挺起小胸脯,突然凑近他,神秘兮兮地说,“爸,我发现了,现在客人都爱吃我们做的菜,你做的红烧肉都没人点了!” 炎曜赶紧补充:“张爷爷说,你炒的菜太‘硬’,没有我们做的‘软乎’,吃着像家里的味儿。”
王铁柱:“……” 他活了半辈子,居然被俩八岁的娃嫌弃菜“硬”?这日子没法过了!
关店回家的路上,俩娃蔫得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步三晃。炎昭拖着灌了铅似的腿,嘴里嘟囔:“早知道这么累,当初就不该发明皮蛋豆腐……” 炎曜跟着叹气:“我后悔研究乾隆白菜了,麻酱搅得我胳膊现在还在抖,写作业都握不住笔……”
可到家一看见作业本,俩娃又跟打了鸡血似的。炎昭掏出数学卷子,笔走龙蛇,嘴里还在抱怨:“这破应用题怎么这么难!比算30份蛋炒饭的成本还费劲!” 炎曜对着生字本发愁,小手握着铅笔,写一笔叹口气:“‘醋’字怎么这么难写!比调三十碗酱汁还麻烦!早知道当初就该给它改个简单的名字!”
俩娃你一言我一语,抱怨声此起彼伏,像两只斗嘴的小麻雀。李秀莲端着牛奶进来,听见这话忍不住笑:“行了行了,别抱怨了,写完赶紧睡觉,明天还得上学呢。”
第二天一早,“老灶台”刚开门,就涌进来一群客人。为首的阿姨刚坐下就喊:“老板娘,来十份皮蛋豆腐!要俩小师傅做的!”
李秀莲赶紧迎上去,笑着解释:“对不住啊大姐,俩孩子上学去了,得下午放学才能做。您看要不尝尝别的?老王做的红烧肉也特香,是咱店的老招牌了。”
“不行不行!”阿姨头摇得像拨浪鼓,“我们就是冲俩孩子来的!昨天我闺女吃了他们做的乾隆白菜,说比米其林餐厅的还好吃,非让我今天再来买!”
旁边的客人也跟着附和:“是啊老板娘,我们愿意等!孩子学习重要,我们不着急!”“给我们排个号吧,等小师傅回来我们再点!”
李秀莲心里暖烘烘的,眼眶有点发热:“谢谢大家理解,俩孩子还小,既要上学又要帮忙做菜,有时候忙不过来,怠慢了大家,真对不住。”
“客气啥!”张大爷拎着鸟笼走进来,笑着说,“这才叫过日子的店!孩子上进,菜又好吃,多等会儿怕啥?我这鸟都知道,俩小师傅做的菜香,闻着都不叫了!”
这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店里的气氛又热闹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萌娃菜单”上,那几个歪歪扭扭的菜名,突然显得格外珍贵。
李秀莲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再忙再累都值了——因为这店里的烟火气里,不光有菜香,还有街坊邻居的体谅,有孩子们的成长,更有那份藏在抱怨和忙碌里的,踏踏实实的幸福。
而这份幸福,比任何爆单都让人心里踏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