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门楣上,破天荒地挂了串红灯笼,是张大爷从家里翻出来的,说“热闹就得有个热闹的样”。门框上贴着炎昭写的毛笔字,歪歪扭扭却透着喜气:“谢街坊,庆放假,流水席,管够吃!”
天刚亮,后厨就飘出了混着甜、咸、香的复杂气味。炎昭系着围裙,正对着一锅红烧肉哼歌,冰糖在锅里熬成琥珀色,排骨一倒进去,“滋啦”一声裹上糖色,油亮得晃眼;炎曜则在处理蓑衣黄瓜,刀工练得比考试前还熟练,黄瓜片切得薄如蝉翼,卷起来像件绿色的小蓑衣,浇上醋汁,酸香直往人鼻子里钻。
“哥,锅包肉的汁调好了没?”炎曜举着醋瓶喊,“张大爷说要外酥里嫩,汁得多挂点!”
“来了来了!”炎昭端着调好的糖醋汁跑过来,里面加了点橙汁,是他新琢磨的配方,“保证比上次给同学做的还好吃!”
王铁柱蹲在旁边剁肉馅,准备做麻婆豆腐,嘴上嘟囔:“俩小兔崽子,平时叫你们练刀工磨磨蹭蹭,一到做菜比谁都积极。” 手里的刀却剁得飞快,肉末碎得均匀,是做麻婆豆腐的精髓。李秀莲则在摆盘子,每个碟子里都垫了片生菜叶,说“好看才下饭”,眼角的笑纹里全是暖意。
十点刚过,老顾客们就陆陆续续来了。张大爷拄着拐杖,第一个坐到主位,身后跟着拎着自酿米酒的陈婶;开超市的刘叔关了店门,手里捧着箱冰镇汽水,说“配红烧肉解腻”;穿工装的小伙子带着工友们浩浩荡荡赶来,还没进门就喊:“小师傅,我们要吃锅包肉!上次抢着抢着就没了!”
李秀莲站在门口迎客,笑得合不拢嘴:“快坐快坐,都是家常菜,别客气!” 王铁柱端着刚出锅的蒜泥白肉从后厨出来,肉片薄得能透光,铺在生菜叶上,淋上蒜泥红油,香得人直咽口水。“尝尝这个!”他往张大爷碟子里夹了一筷子,“俩娃非说要创新,我看还是这老味道实在。”
“王老板这是吃醋了?”陈婶笑着打趣,拿起手机对着桌子一阵拍,“我先发个朋友圈,让没来的后悔去!” 她的朋友圈文案写得热闹:“老灶台流水席开席啦!红烧肉颤巍巍,锅包肉金灿灿,小师傅的手艺能馋哭隔壁小孩~ 定位:老灶台,没来的抓紧!”
消息一发出去,评论区瞬间炸了锅。
“刘姐!我在上班啊!能不能给我留份锅包肉?下班马不停蹄赶过去!”
“张大爷替我多吃两块红烧肉!上次没抢到的怨念谁懂!”
“求直播!想看小师傅颠锅!”
穿工装的小伙子见状,干脆架起手机开了直播,镜头对着后厨:“家人们看过来!老灶台的流水席,小师傅正在做麻婆豆腐,这红油!这肉末!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 直播间里的礼物刷个不停,有人问地址,有人喊“给我邮一份”,还有人说“这烟火气比大酒店的宴席看着得劲”。
十二点整,流水席正式开席。第一盘红烧肉端上来,油亮的肉块堆得像小山,颤巍巍的,用筷子一戳就颤,肥而不腻,甜香混着肉香,张大爷夹了一块,嚼着嚼着突然叹口气:“这味儿,比我年轻时娶媳妇那会儿的席面还香。”
锅包肉紧跟着上桌,金黄的肉片裹着琥珀色的汁,咬下去“咔嚓”一声,外酥里嫩,酸甜汁在嘴里爆开,小伙子们抢得最快,有人吃得太急,被汁溅到脸上,抹了把继续抢,笑声震得屋顶都响。
炎昭炎耀端着白切鸡出来时,被大家围了个水泄不通。“小师傅辛苦了!”有人递过汽水,“这鸡嫩得像布丁,姜蓉酱绝了!” 炎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把鸡往大家碟子里分:“多吃点!后面还有麻婆豆腐和蓑衣黄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提议拍照留念。大家挤在灶台前,炎昭炎耀站中间,王铁柱和李秀莲站两边,张大爷举着拐杖比耶,陈婶笑得眼睛眯成条缝。照片发出去,配文:“老灶台的家人局,菜香人更亲。” 点赞瞬间破百,全是熟客的祝福。
下午两点,有人揣着打包盒来“赶晚场”——是隔壁写字楼的白领,午休时间跑过来,喘着气说:“刷到朋友圈就来了,还有剩的吗?哪怕是点汤汁泡饭也行!” 炎昭赶紧往他盒里装了块红烧肉、两勺麻婆豆腐,说“管够”。
到了傍晚,店里依旧热闹。下班赶来的人捧着打包盒,蹲在门口就吃,有人边吃边发朋友圈:“果然没白跑!锅包肉的汁泡饭,香到舔盘!老灶台的流水席,是这个夏天最暖的烟火气~”
王铁柱看着空了又满的桌子,突然对李秀莲说:“咱这店,以前总想着多赚点钱,现在才明白,最值钱的是这些人。” 李秀莲点点头,看着孩子们被客人围着问新菜,眼里的光比灯笼还亮。
夕阳把红灯笼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油亮的红烧肉上,映在大家满足的笑脸上。炎昭炎耀趴在桌子上,看着朋友圈里的照片和祝福,突然觉得,这场流水席比考了满分还让人开心——原来被这么多人记挂着、喜欢着,是比任何奖状都珍贵的事。
而那些没赶来的人,在朋友圈里刷着老灶台的热闹,心里也揣着份念想:明天,一定早点去,哪怕只是喝口热汤,也得沾沾这满溢的烟火气。毕竟,这世上最动人的宴席,从来不是山珍海味,是街坊邻里围坐一桌,就着家常菜唠家常,把日子过成了暖暖的模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