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渐渐西斜,将办公室窗外的树影拉得老长。姜南星检查了一遍相机包里的设备——主机、备用电池、存储卡、麦克风——确认万无一失,正准备拎包起身出发时,放在桌面的手机屏幕率先亮了起来,伴随着一阵舒缓的铃声。
来电显示是“叶天”。
她按下了接听键,将手机贴近耳边:“喂?”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叶天温和而清晰的声音,背景音里还夹杂着一些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显然他已经在茶厂忙碌着了:“南星,准备出发了吗?要不要我这边安排个人过去接你?晚上山路不好开。”
他的语气里带着自然而然的关切。
姜南星心里一暖,但立刻婉拒:“不用那么麻烦啦,我自己开车过去很方便的。又不是不认得路。”
叶天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并没有坚持,但嘱咐的话却像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地涌来:“那好吧。那你开车一定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时间完全来得及,我们不着急开工,一定等你到了再说。晚上天黑,咱们这山路弯多,有些路段还没路灯,你速度千万放慢点,看好路况。到了村口那段路尤其要小心,偶尔会有村民放的杂物……对了,你车子油够吧?要不要先去加满……”
他事无巨细地叮嘱着,仿佛她要去的不是几十公里外的茶厂,而是 一场遥远的冒险。
姜南星握着手机,安静地听着,并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电话那端传递过来的、沉甸甸的担心和关怀。她甚至能想象出叶天一边检查着萎凋槽里的茶叶,一边皱着眉认真嘱咐她的样子。
直到他一股脑儿地把能想到的注意事项都说了个遍,语气稍顿,似乎在想还有没有遗漏时,姜南星才带着笑意,用一种极其可靠的口吻回应道:“好啦好啦,叶大总经理,你的安全须知我都一字不落地记下了。放心,油是满的,眼睛是亮的,车速是慢的,保证平平安安、完完整整地到达茶厂,行了吧?”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轻松的调侃,巧妙地安抚了电话那头的担忧。
叶天在那头似乎也笑了,终于放心了些:“好,那你路上随时保持联系。我就在厂里等你。”
“嗯,待会儿见。”姜南星这才挂断了电话。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
她深吸一口气,拎起沉甸甸的相机包和随身挎包,顺手从抽屉拿出几个面包丢进挎包里。走出了办公室。刚走到楼梯口,恰好迎面碰上了正从楼上下来的局长夏云州。
夏云州看到她这副“全副武装”要外出的架势,停下了脚步,温和地问道:“小姜,这是要出去?”
“局长,”姜南星立刻站定,恭敬地回答,“是的,天叶茶厂今晚要连夜赶制头批春茶,我过去跟拍一下全过程,收集点素材。”
夏云州闻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但随即也流露出和叶天如出一辙的关切。他像是叮嘱自家晚辈一样,非常自然地说道:“哦,是好事!拍点真实的一线素材很有价值。不过……这都快天黑了,你一个女同志开车过去,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路上慢点开,不赶那一时半刻的,工作再重要,也没人身安全重要。”
姜南星认真地点头,回应着领导的关怀:“谢谢局长关心,我会注意的,您放心。”
夏云州这才满意地笑了笑,又鼓励了一句:“好,去吧。期待你的成果。”说完,才转身继续下楼。
姜南星站在原地,目送着局长夏云州的背影消失在楼梯转角,直到脚步声渐渐远去,这才缓缓收回目光,转身快步走向停车场。
夕阳的余晖给她那辆白色的小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她拉开车门,将设备放好,系上安全带,启动发动机。叶天和局长两人的叮嘱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她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方向盘,驶出单位大院,融入了傍晚时分车流渐稀的道路,朝着茶厂的方向,平稳而坚定地驶去。
晚上七点,天色已黑,但“天叶茶业”的手工制茶车间却灯火通明,宛如一座不夜城。姜南星将车停在铺着青石板的院坝里,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叶天快步迎上,两人简短寒暄后,叶天便引着她走向一栋飘散着浓郁茶香的传统建筑。
一推开车间的木门,一股温暖、湿润、带着浓郁杀青叶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映入姜南星眼帘的,是一派井然有序、充满仪式感的忙碌景象。十几口电炒锅整齐排列,每口锅前都端坐着一位老师傅,他们和周围的工人们一样,统一戴着白色的棉帽、口罩,穿着整洁的工服,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我们这儿的规矩,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叶天在一旁低声解释道,语气中带着自豪。
姜南星立刻会意,迅速从背包里拿出她的专业相机,调整好参数,开始无声地记录下这一切。她的镜头,成了捕捉这门传统技艺的眼睛。
第一幕:萎凋 - 灵感的初醒 镜头首先对准的是车间一角的萎凋槽。鲜翠欲滴的茶青均匀地摊放在竹席上,下方有柔和的热风缓缓送入。叶天在一旁解说:“这是萎凋,也叫摊青。让刚采下来的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得柔软,花香和内质才会慢慢凝聚出来。”姜南星的特写镜头下,茶叶的边缘微微卷曲,失去了硬挺的光泽,却焕发出一种内敛的活力。
第二幕:杀青 - 烈焰下的涅盘 车间的核心区域,是手工杀青的舞台。姜南星将镜头对准一位老师傅。只见他赤手探入近200度的铁锅内,抓起一把茶叶,手腕灵巧地一抖、一扬、一按,茶叶在空中散开又落下,发出“噼啪”的轻微爆响,浓郁的热香瞬间迸发。 “手工杀青是关键,”叶天的声音在镜头外响起,“温度、时间、手法,全凭师傅的经验。差一秒,茶的命运就完全不同。目的是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发酵,留住云雾茶的鲜爽。” 姜南星屏住呼吸,用高速连拍和特写视频,记录下茶叶在老师傅掌间翻飞、颜色从鲜绿转为深绿油润的魔法时刻,以及老师傅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
第三幕:揉捻 - 风骨的锤炼 杀青后的茶叶被迅速转移到竹匾中,稍作摊凉后,便进入揉捻阶段。工人们围坐在揉捻台前,双手环抱茶叶,运用腕力和腰劲,沿着同一方向反复搓揉。叶天解说:“揉捻是为了破坏叶细胞,让茶汁溢出,便于冲泡。同时也为茶叶塑形,形成我们云雾茶紧结弯曲的条索。” 镜头聚焦于工人手臂上绷紧的肌肉和专注的眼神,以及茶叶在力道下逐渐变得紧实、渗出些许润泽茶汁的过程。
第四幕:理条 - 仪态的修整 有些茶叶在揉捻后需要进行理条。姜南星的镜头又转向另一口温度稍低的炒锅。师傅用手在锅里反复抓、拉、甩,使茶叶条索进一步收紧、挺直,形态变得更加匀整美观。这个过程充满了韵律感,像在给茶叶梳理发丝。
第五幕:干燥 - 灵魂的定格的 最后一步是干燥。理好的茶叶被均匀薄摊在烘笼上,下方是文火慢烘。“这是提香和定型的最后一步,”叶天道,“要彻底蒸发水分,便于保存,同时将香气牢牢锁在茶叶内部,发展出更悠远的内蕴香。” 姜南星调整相机,拍下茶叶在烘笼上静静等待着蜕变的样子,以及工人不时用手背试探温度的专注神情。
最后一幕:成品的检阅 整个过程结束后,制好的干茶墨绿显毫,散发出无法抗拒的馥郁干香。叶天用手捧起一捧最终成品,递到姜南星的镜头前。茶叶条索紧结弯曲,白毫微显,色泽绿润,是上品云雾茶的模样。
南星的手稳如磐石,将相机的镜头缓缓推近,最终定格在那一盒已然包装完毕的云雾茶成品上。
黑色的礼盒质感沉稳,正中一方洒金宣纸,上书“云雾”二字,笔力遒劲,仿佛透着山间的仙气。她的镜头如同一个细致的审视者,清晰地捕捉到纸张细腻的纹理、烫金工艺微微凸起的质感,以及盒盖上那一道若隐若现、模拟山峦起伏的压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惟见南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