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师”那仿佛取之不尽的资金支持下(来源被巧妙地解释为“分散的、匿名的、对未来科技感兴趣的沉默资本”),克里斯滕·莱特的研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旧实验室不再仅仅依靠父母遗留的设备和塞雷娅有限的津贴维持,大量精密的测量仪器、高纯度的实验材料、甚至是哥伦比亚军方都严格管控的某些特种合金,开始通过隐秘渠道流入这栋位于城郊的建筑。
塞雷娅起初对此极为警惕,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每一件新设备的到来,她都要求“导师”提供尽可能清晰的来源说明,并亲自核查安全性。
但“导师”提供的资金链条异常干净,设备也确实是顶尖的科研用品,而非伪装起来的武器或监控装置。
久而久之,在确认这些资源确实极大地推动了克里斯滕的研究,且并未带来直接威胁后,塞雷娅的警惕虽未放松,但也不得不默认了这种“资本燃料”的注入。
有了充足的资源,克里斯滕那被“导师”引导至更广阔天地的思维,如同被施了肥的幼苗,开始迅猛生长。她不再局限于粗糙的模型和理论推演,而是能够进行小规模的、高度受控的原理性实验,验证那些关于推进、材料、能源转换的崭新构想。
一些原本需要数年甚至更久才能突破的技术节点,在近乎无限的试错成本支持下,被快速攻克或至少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莱茵生命未来那庞大科技帝国的基石,正在这里以远超原定历史的速度,被悄然奠定。
也正是在一次由“导师”资金赞助的、哥伦比亚年轻科研人才的小型交流论坛上(“导师”并未露面,但安排克里斯滕以匿名方式提交并宣讲了一篇关于“非源石依赖型高能推进理论框架”的论文,引起了小范围轰动),克里斯滕结识了一个让她印象极其深刻的人。
那是一个看起来和她年纪相仿,有着柔顺绿色长发和灵动眼眸的少女。她不像其他与会者那样专注于具体的公式或技术细节,反而对克里斯滕论文中提到的“系统性生态维持”与“封闭环境生命循环”的潜在关联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
论坛休息间隙,绿发少女主动找到了独自在角落整理笔记的克里斯滕。
“你的论文很有意思,”
少女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好奇与探究,
“跳出了源石技艺的范式,去思考一个完全自洽的、基于物理规律的系统。尤其是你在附录里提到的,关于长期太空旅行中,维持乘员生命所需的微型生态圈构想……这和我正在研究的一些东西,有奇妙的共鸣点。”
克里斯滕有些惊讶地抬起头。她的这篇论文,因为涉及太多“离经叛道”的概念,在论坛上毁誉参半,主动来搭话的人不多,更别说能精准抓住生态维持这个看似边缘实则核心难题的人。
“你是?”
克里斯滕问道,带着一丝科研工作者遇到潜在同行时的审视。
“缪尔赛斯。”
绿发少女微笑着伸出手,笑容干净而富有感染力,
“目前……算是个独立研究员吧,主要兴趣在生物工程和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模拟上。”
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缪尔赛斯的思维极其跳跃,时而深入到克里斯滕推进器设计的散热问题,时而又天马行空地畅想起如何在飞船内模拟出森林的空气循环。
她的知识面广得惊人,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往往能提出一些克里斯滕从未想过、却又切中要害的角度。
克里斯滕发现,和缪尔赛斯交谈,与和“导师”学习的感觉完全不同。“导师”是引导者,是知识的源泉,为她构建坚实的理论基座。而缪尔赛斯,则像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共鸣体,能激发她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如何将冷硬的科技与生命的需求相结合方面。
“我觉得,你的飞船,不应该只是一个冰冷的金属盒子。”
缪尔赛斯眨着眼睛说,
“它应该像一个……会呼吸的、小小的世界。哪怕只是为了一个宇航员,也应该让他感觉到,自己携带着一片故土的生机去往星空。”
这句话,莫名地让克里斯滕想起了“导师”讲述的那些关于人性与温暖的寓言。她看着缪尔赛斯那双充满生机与想象力的眼睛,心中一动。或许,“导师”所说的“带着人性去探索”,不仅仅指宇航员本身,也包含了他们所置身的环境?
这次短暂的交流,在克里斯滕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她没有立刻邀请缪尔赛斯加入,毕竟她的“事业”还处于高度保密和初创阶段。但她记下了缪尔赛斯的联系方式,隐约觉得,这个思维独特的少女,未来或许会成为她构建那片星空梦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能为冰冷的钢铁注入生命气息的园丁。
回到实验室,克里斯滕向“导师”和塞雷娅提起了缪尔赛斯。“导师”在面具后似乎笑了笑,只是简单评价了一句:
“生态循环是长期太空生存的关键。一个优秀的生物学家,价值不亚于一名顶尖的物理学家。”
而塞雷娅,在初步调查未发现缪尔赛斯有明显威胁背景后,也默许了这种潜在的接触。
资金、技术、人才……未来莱茵生命的几大支柱,在“导师”这只来自异时空的蝴蝶翅膀扇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汇聚。克里斯滕的星空之路,似乎因为这份提前到来的助力,少了几分孤寂的悲壮,多了几分扎实的希望与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明日方舟之燎原星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