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之行的重头戏——“全省城乡个体劳动者先进经验交流大会”——终于在省总工会礼堂隆重开幕。
那场面,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咳咳,稍微夸张了点)。礼堂里热气腾腾,不是暖气烧得太足,而是几百号从全省各地涌来的“弄潮儿”们散发的蓬勃热气。空气里混合着樟脑丸(来自压箱底的新衣服)、烟卷儿、和一种名叫“希望”的亢奋味道。
于丽娟同志一进场,就像一颗滴溜溜的算盘珠掉进了百货大楼——彻底活了!她那双眼睛,雷达似的扫射全场,精准定位每一个看起来“有点斤两”的代表。她今天可是下了血本,那件大红色呢子外套,垫肩垫得能扛起两袋面粉,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活像一面移动的光荣榜,上书四个大字:我!有!实!力!
相比之下,咱们的林晓燕同志,穿着那身新买的、板正得有点硌人的“的卡”蓝外套和黑裤子,坐得笔直,像棵刚移栽的小松树,紧张得手心冒汗,恨不得把发言稿攥出水来。她左边是意气风发的于经理,右边呢?
右边坐着一位尊大神——陈默同志。他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工装,双臂抱胸,靠在椅背上,眼神平静地看着主席台。他那气场,愣是在这片喧闹的海洋里,隔出了一小块“闲人免近”的绝对领域。晓燕偷偷瞄他一眼,心里就莫名安定几分,好像他不是来开会的,是专程来给她当“定海神针”兼“保镖”的。
“晓燕你看!”于丽娟用手肘捅她,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兴奋,“前排那个,秃顶那个,看见没?听说包了三个县的化肥袋供应!厉害吧?那边那个大姐,对,烫着菜花头那个,是市里第一个开私人照相馆的!啧啧,这得赚多少……”
晓燕听得眼花缭乱,只觉得满会场都是“万元户”在闪闪发光,自己这小点心铺子,简直渺小得像芝麻粒。
大会在激昂的进行曲中开始。领导讲话,政策解读……内容很重要,但漫长的会议时间对起早贪黑的个体户们来说,不啻于一种甜蜜的煎熬。晓燕强打精神记笔记,于丽娟已经开始小鸡啄米,只有陈默,依旧坐得稳如泰山,甚至还能精准地在领导讲话停顿时,跟着众人一起鼓掌,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
终于,到了代表发言环节!晓燕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前面的代表们个个声如洪钟,气吞山河。有号称“轮胎大王”的,讲述如何走遍千山万水收旧轮胎;有“纽扣西施”分享怎样用一颗颗纽扣扣出幸福生活……个个故事精彩,斗志昂扬。
眼看就要轮到自己,晓燕只觉得腿肚子有点转筋。她下意识地又想去摸那份被修改了无数次的发言稿。
就在这时,旁边的陈默忽然极其自然地侧过身,仿佛只是调整一下坐姿,手肘“不小心”轻轻碰了她一下。
晓燕一愣,抬头看他。
陈默目光仍看着前方,嘴唇几不可查地动了动,声音低得只有她能听见:“怕什么。台下坐着的,多半还没你赚得多。”
“……”晓燕眨巴眨巴眼。
噗嗤一下,那点紧张感,愣是被他这句“大实话”给戳漏了气儿!
是啊!她林晓燕,白手起家,从躲市管跑到现在稳定经营,产品供不应求,左邻右舍夸赞,甚至还给联防队供过点心!她凭的是真本事、真辛苦!有什么好虚的!
主持人念出了她的名字:“下面有请,清河县‘林记’传统点心铺的代表,林晓燕同志!”
晓燕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步伐坚定地走向发言席。于丽娟瞬间清醒,瞪大了眼睛;陈默的目光,则像有了实质,稳稳地护送着她。
站定,调整了一下老式麦克风的高度,晓燕开口了。她的声音清亮,带着点儿姑娘家的腼腆,但足够清晰: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叫林晓燕,来自清河县。我……我没啥大本事,就是会做点吃的。”
开场白朴实得让台下有些人笑了,是善意的笑。
她接着讲,讲自己高考落榜后的迷茫,讲继母的冷眼,讲为了不嫁人换彩礼,如何偷偷摸摸开始第一次摆摊。她讲躲市管时的狼狈,讲第一次收到毛票时的激动,讲崔奶奶第一个买她的点心,讲秀芬姐、王大妈、娟子这些邻居如何帮她,讲陈默……呃,讲一位热心同志如何在她最困难时给了她帮助。
她没有喊口号,没有画大饼,就是唠家常一样,把那些苦的、甜的、糗的、暖的点点滴滴摊开来给大家看。讲到为了试验新配方浪费粮食心疼得掉眼泪,台下的大妈们跟着叹气;讲到用好吃的点心“收服”了家属院最难搞的小孩,大家又会心一笑。
“咱个体户是干啥的?说白了,就是靠手艺、靠良心、靠汗水吃饭。政策好了,咱的锅灶才能烧得旺,但锅里炒什么菜,放多少油盐,得咱自己掂量,不能糊弄。你糊弄顾客,顾客转头就走,老天爷都不帮你。”
她举起手,展示那些因为长期和面、烤制而略显粗糙的手指:“这就是我的本钱。我娘留下的食谱是我的底气,街坊邻居的帮衬是我的运气,政策放宽是我的福气。我就想着,把这点心做得更好吃、更干净,让买的人吃得开心、放心。日子嘛,就像和面,你得使劲揉,耐着性子的等它发,最后蒸出来,才能是又白又胖的好馒头!”
发言结束。台下安静了一瞬。
然后,“哗——”!掌声像潮水一样涌起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热烈、持久!好多人都笑着朝她点头,那眼神里是满满的认同和鼓励。晓燕的脸红扑扑的,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暖烘烘,亮堂堂。
于丽娟激动地猛拍陈默的胳膊:“看见没!看见没!咱晓燕!出息了!”陈默不动声色地把胳膊挪开,眼底却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稍纵即逝。
中午休会,吃的是组委会提供的盒饭。好家伙,晓燕简直成了小明星!好几个其他县市的代表围过来,有问她点心咋保持酥脆的,有夸她实在的,还有一个大姐非要给她介绍自己侄子……
于丽娟趁机疯狂散发她那简陋的名片,嘴巴嘚啵嘚啵就没停过。
这时,一个穿着时髦夹克、头发抹得锃亮、一口广普腔的年轻男人挤了过来,笑眯眯地直接递上一张精美的名片:“林小姐?讲得好好精彩啦!我是深城‘金旺食品贸易公司’的经理,阿强啦!”
晓燕还没反应过来,于丽娟已经一把将名片“接”了过去,眼睛放光:“深城?哎呀!特区来的老板啊!幸会幸会!”
阿强显然更关注晓燕:“林小姐,你的故事好感动人!你的产品,有没有兴趣合作啦?我们可以帮你包装,打入南方市场,甚至出口港岛!利润大大滴好!”
出口?港岛?晓燕被这巨大的馅饼砸得有点懵。
于丽娟立刻抢话:“有兴趣!当然有兴趣!阿强老板是吧?我们可以详细聊聊!我们‘林记’正需要您这样有实力的伙伴!”她几乎要把晓燕挤到身后。
阿强却只看着晓燕:“林小姐,你的意思咧?”
晓燕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特区来的大老板固然诱人,但她深知自己几斤几两。她礼貌但坚定地说:“谢谢阿强老板看得起。不过‘林记’现在规模还小,先把本地的顾客服务好最重要。出口的事情太大了,我得回去好好想想,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她特意看了一眼旁边的陈默。
陈默没什么表情,只是往前站了半步,恰好隔开了阿强过于热情的身体倾斜。
阿强愣了一下,大概没见过这么“不开窍”的小老板,但还是保持着笑容:“应该的,应该的!林小姐好稳重!这是我的名片,随时call我啦!”说完,又瞥了一眼于丽娟,才转身去找下一个目标。
于丽娟急得直跺脚:“哎哟我的傻妹妹!特区!出口啊!多大的机会!你怎么就……”
晓燕摇摇头:“于经理,事儿太大,太快了,我心里不踏实。咱的根还没扎稳呢,就想跑,容易摔跤。”
于丽娟还想说什么,陈默在一旁,淡淡地插了一句:“嗯。步子太大,容易扯着。”
于丽娟:“……”她看着这一个比一个沉得住气的家伙,差点憋出内伤。
下午的小组讨论,主题是“开拓经营”。于丽娟逮着机会,上台抢过话筒,开始大谈特谈她的“信息致富经”,什么“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什么“南北差价”、“港式潮流”,滔滔不绝,唾沫横飞。
起初大家还觉得新鲜,但听到后面,发现全是空泛的概念和炫耀,底下开始有人交头接耳,甚至有人不耐烦地咳嗽。
于丽娟正讲到兴头上:“……所以说,我们要敢于闯荡!比如我,就经常去南方进货,那边的新鲜玩意儿,第一时间搞回来,那就是暴利!就像我身上这件外套,省城刚流行,我……”
“那位女同志!”主持讨论的一位老工商干部忍不住打断了她,皱着眉头,“请多谈谈你的具体经营项目、如何管理、如何保证质量和服务?你倒腾的那些‘新鲜玩意儿’,有正规进货手续吗?依法纳税了吗?”
“我……”于丽娟卡壳了,脸涨得通红。
台下传来几声压抑的窃笑。于丽娟这“时髦先行者”的人设,在务实的分组讨论里,有点塌房。
她灰溜溜地下了台,坐下来半天没吭声。晓燕悄悄递给她一颗自己带来的芝麻糖。
于丽娟剥开糖纸,狠狠咬了一口,嘟囔:“……老古板!”
一整天的会议终于结束。晓燕收获满满,笔记本上记满了干货,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于丽娟虽然受了点小挫,但很快又活泛起来,盯着那张阿强留下的名片,眼神闪烁,不知在琢磨什么。
回招待所的路上,于丽娟还在喋喋不休地分析阿强那条“线”的潜在价值。晓燕抱着笔记本,看着省城华灯初上的街道,若有所思。
陈默走在晓燕外侧,隔开了熙攘的人流。快到招待所门口时,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那个阿强,指甲缝里有泥。”
“嗯?”晓燕没明白。
“皮鞋很亮,但后跟磨偏了。名片印得好看,公司电话是深城的,但区号写错了一位。”陈默目视前方,语气平淡得像在评论天气。
晓燕猛地停下脚步,惊讶地看着他。
陈默也停下,转头看她,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所以,你没接茬,做得对。”
于丽娟在前面听见,回头嚷嚷:“啥?陈师傅你说啥?电话写错了?不可能!我看看……”她慌忙掏出那张名片仔细研究。
晓燕看着陈默,忽然笑了。夕阳的金光洒在她脸上,也落在他肩头。
原来她的“定海神针”,不仅能定海,还自带火眼金睛呢!
省城很大,机会很多,陷阱看来也不少。但这一刻,晓燕觉得,只要脚踏实地,擦亮眼睛,身边还有靠谱的伙伴,前路再复杂,似乎也没什么好怕的了。明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她倒是对去省城的副食品市场逛逛更感兴趣——看看人家省城人都爱吃啥点心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