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宸刚出偏殿,就被几名御史拦住了去路。为首的御史张迁手持奏章,面色严肃:“赵宸接旨!”
赵宸心中一凛,依礼跪下,却见张迁展开的奏章上,赫然写着“劾宗室旁支赵宸妄议朝政、出身不明,请陛下严惩”。
“张御史,”赵宸叩首起身,目光平静,“何为妄议朝政?方才在殿上,臣所言句句有据,皆是军国大事;何为出身不明?楚康惠王一脉族谱现存宗正寺,臣随身携带的牒文可证,何来不明之说?”
张迁被问得一噎,随即厉声道:“你不过一介白身,竟敢在金銮殿上非议大臣、质疑国策,此乃妄议!你自称楚康惠王后裔,却多年流落在外,谁能保证牒文不是伪造?此乃不明!”
“哦?”赵宸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族谱,“张御史既疑出身,可敢随我去宗正寺对质?这族谱上有七代印记,每代宗正官的签押俱全,倒是张御史,突然弹劾于我,不知是出自公心,还是受了他人指使?”
他话音刚落,李若水恰好走来,见状朗声道:“张御史,赵宸身世,老夫可以作证。其祖父曾与老夫父执相交,牒文与族谱绝非伪造。至于殿上之言,句句切中时弊,何来妄议?”
张迁脸色变了变,他本是高俅心腹,受其指使前来发难,没想赵宸竟随身携带族谱,还请动了李若水作证。
正僵持间,徽宗派内侍传话:“陛下说,赵宸身世既有族谱为证,李侍郎作证,便不必再查。其殿上所言虽直,却是忧国之言,暂不追究。退下吧。”
张迁捧着奏章,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对着赵宸狠狠瞪了一眼,悻悻离去。
不远处,高俅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气得一拳砸在廊柱上。他本想借御史弹劾,将赵宸定为“伪宗室”,彻底断绝其靠近徽宗的可能,没想这小子竟如此缜密,连族谱都随身携带,还拉上了李若水这老顽固。
“废物!一群废物!”高俅低声咒骂,看着赵宸与李若水并肩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狠厉,“赵宸,你以为这就完了?咱们走着瞧!”
赵宸似有所觉,回头瞥了眼高俅的方向,目光冷冽。他知道,这次发难只是开始,高俅绝不会善罢甘休。但他并不畏惧——从踏入汴京的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与这些蛀虫周旋的准备。
李若水拍了拍他的肩:“高俅老奸巨猾,往后行事需更谨慎。但你今日能顶住压力,拿出实证自证清白,已是难得。”
赵宸点头:“多谢李大人提醒。只要行得正坐得端,任他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
阳光穿过廊檐,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赵宸握紧手中的《射法》,心中更加坚定——前路纵有高俅之流作祟,他也要一步步走下去,为这风雨飘摇的大宋,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争一线生机。
赵宸揣着系统刚刷新的“人才扫描”界面,指尖划过那两个闪烁的红点——一个在城西破庙,标注为“种师道后裔,善兵法,遭排挤”;另一个在太学附近的书斋,显示“陈东,太学生,敢直谏,忧国忧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