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大捷的余温尚未散尽,渭水南岸的蜀军大营已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庞统站在帅帐前的高台上,望着远处连绵的营帐——自司马懿退回潼关后,蜀军主力已陆续集结于此,加上归降的郭淮部与赶来支援的羌胡骑兵,总兵力已逾十万。
“军师,彻里吉首领派人送来消息,说天水郡已被羌胡军控制,魏军残部退守南安,请求蜀军尽快派兵接管。”参军马谡手持密信,快步上前禀报。
庞统接过密信,快速扫过内容,眉头微蹙:“羌胡军战力虽强,却不善守城。传我将令,命张嶷率五千步兵,即刻前往天水,与彻里吉交接防务,务必守住南安与天水的通道。”
“喏!”马谡领命而去。一旁的诸葛亮看着舆图,轻声道:“士元,如今关中稳固,凉州得手,正是东出潼关的好时机。但司马懿在潼关布下五万大军,又加固了城防,硬攻恐难奏效。”
庞统点头,指尖落在舆图上渭水与黄河的交汇处:“司马懿善守,若我们强攻潼关,只会徒增伤亡。不如换条路——从渭水顺流而下,经蒲坂津渡过黄河,直取河东郡。”
“蒲坂津?”诸葛亮眼中一亮,“那里是魏军的薄弱环节,若能拿下河东,便可绕到潼关后方,断司马懿的退路!”
“正是。”庞统转身召集众将,“赵云、魏延听令!”
“末将在!”两人齐齐出列。
“赵云率三万骑兵,明日清晨从渭水南岸出发,沿河岸向西行进,伪装成要攻打陈仓的模样,吸引司马懿的注意力。”庞统顿了顿,又道,“魏延率四万步兵,携带足够的粮草与攻城器械,随我沿渭水东进,秘密前往蒲坂津。”
“郭淮听令!”
归降不久的郭淮上前一步,神色恭敬:“末将在。”
“你熟悉河东地形,可作为先锋,先去蒲坂津探查魏军布防,若遇小股敌军,务必全歼,不可走漏风声。”
“末将领命!”
部署完毕,众将陆续离去。诸葛亮看着庞统,担忧道:“士元,你亲自率军前往蒲坂津,风险太大。不如让魏延为主将,你留在大营统筹全局?”
庞统笑了笑:“此次奇袭,需精准把握时机,我必须亲自坐镇。放心,有子龙吸引魏军注意力,郭淮引路,此计必成。”
次日清晨,赵云率领的骑兵浩浩荡荡地向西行进,旗帜招展,故意让魏军斥候看到。消息传到潼关,司马懿果然中计,他召集众将道:“蜀军向西进军,定是想攻打陈仓,切断我军与雍州的联系。传我将令,调一万兵马增援陈仓!”
就在魏军调兵之际,庞统与魏延率领的四万步兵,已悄然抵达蒲坂津。郭淮早已等候在那里,低声禀报:“军师,蒲坂津的魏军只有三千人,且防备松懈,今夜便可渡河。”
夜幕降临,渭水之上雾气弥漫。庞统令士兵乘坐事先准备好的木筏,分批渡过黄河。魏军守将以为蜀军主力在西边,并未严加防范,直到蜀军登上河岸,才惊慌失措地组织抵抗。
魏延一马当先,手持大刀劈开魏军的防线,士兵们紧随其后,呐喊着冲锋。不到一个时辰,蒲坂津的魏军便被全歼,蜀军顺利控制了渡口。
次日清晨,司马懿接到蒲坂津失守的消息,如遭雷击:“不好!中了庞统的调虎离山之计!”他急忙下令撤军,想要回援河东,却为时已晚——赵云率领的骑兵已调转方向,向潼关发起猛攻,而庞统则在河东迅速集结兵力,准备迎击司马懿的援军。
潼关城下,赵云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魏军拼死抵抗,却难以抵挡蜀军的攻势。司马懿看着城下的激战,又想起河东的庞统,心中大乱。就在这时,斥候来报:“军师,河东方向发现蜀军主力,正向潼关赶来!”
“腹背受敌!”司马懿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放弃潼关,撤军回洛阳!”
蜀军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潼关,还占领了河东郡。消息传回成都,刘禅大喜,下旨嘉奖庞统及众将,晋升庞统为军师将军,总领北伐军务。
渭水岸边的帅帐内,庞统看着舆图上新增的河东郡,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诸葛亮走进来,递给他一杯酒:“士元,此次奇袭蒲坂津,堪称神来之笔。如今我们占据了关中、凉州、河东,北伐的根基已稳。”
庞统接过酒杯,却没有饮下,而是望着东方:“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巩固河东,再攻打并州,逐步蚕食曹魏的地盘。司马懿虽败,却仍是我们最大的对手,不可掉以轻心。”
帐外,渭水静静流淌,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庞统知道,北伐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会实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