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营中军帐的烛火彻夜未歇,庞统指尖按着案上的江防图,目光落在“柴桑”二字上。帐外传来亲兵的脚步声,他抬头便见参军捧着一封密信进来:“军师,洛阳细作传回消息,司马懿已接管魏军西线兵权,曹真昨日已启程回朝,此事在曹魏关中已传开,当是真的。”
庞统颔首,将密信折好递回:“既已确认,便即刻让邓芝动身,带我的亲笔信去建业见吴主孙权。司马懿虽初掌兵权,但此人用兵沉稳,若给他时日稳住军心、疏通粮道,后续北伐便难了。唯有请东吴出兵合肥,牵制曹魏东线兵力,咱们才能趁西线混乱再图进展。”
三日后,邓芝带着庞统的信与十车蜀锦抵达建业。孙权在武昌宫接见他时,殿内已坐了张昭、陆逊等江东重臣,气氛却有些微妙。
“吴侯,”邓芝躬身行礼,将信呈上,“我家军师言,曹魏西线换帅,军心未稳,正是吴蜀联手之机。若东吴能出兵合肥,蜀军便会全力攻打陈仓,两军夹击,定能让曹魏首尾难顾。”
孙权展开信,目光扫过纸上字迹,眉头却微微蹙起。张昭率先开口,声音带着几分审慎:“邓校尉,非是我江东不愿出兵,只是曹魏换帅之事太过蹊跷。前几日我方细作传回消息,说曹真回朝是因染了风寒,并非失权;如今蜀军又说司马懿接管兵权,两处消息相悖,谁能保证这不是庞统的计策,故意诱我江东出兵,好让曹魏转头来攻?”
“张公此言差矣!”邓芝立刻反驳,“我军细作已在关中亲眼见司马懿点检兵马,曹真的仪仗更是从渭水北岸一路往洛阳去,沿途百姓皆有目睹。若只是诱敌,何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再者,吴蜀结盟多年,唇齿相依,曹魏若灭蜀,江东岂能独存?”
陆逊坐在一旁,手指轻叩案几,语气沉稳:“邓校尉所言有理,但若司马懿掌权是真,此人绝非曹真可比。他若察觉我江东出兵,必会调东线兵力回防,届时合肥之战怕是难有胜算;可若不出兵,蜀军若在西线受挫,曹魏下一个目标便是江东。此事需谨慎,不可冒进。”
孙权放下信,看向殿内众人:“孤也觉得此事需再查。司马懿老谋深算,曹真虽败,却也是曹魏宗室重臣,岂能说换就换?传孤命令,让吕蒙再遣细作去洛阳、关中核实消息,十日之内务必传回准确情报。在此之前,江东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邓芝闻言,心中急得发紧,却也知道多说无益。孙权素来谨慎,江东群臣又多有顾虑,若没有确凿证据,他们绝不会轻易出兵。他只能拱手道:“既如此,便盼吴侯早日得悉实情。我家军师在西线已备好攻势,只待东吴消息,迟则恐生变数。”
邓芝离开武昌宫时,建业的雨淅淅沥沥下着,打湿了他的衣袍。他望着江面往来的东吴战船,不由得叹了口气——蜀军在西线好不容易等到曹魏换帅的良机,若江东迟迟不表态,这战机怕是要白白错失。
而蜀营之中,庞统接到邓芝传回的消息时,正站在渭水岸边眺望北岸的魏营。姜维在一旁道:“军师,孙权犹豫不决,怕是难指望江东出兵了,咱们是否要调整计划?”
庞统摇头,目光依旧落在远处:“孙权虽慎,却也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只是怕这是曹魏的诱敌计,等他查清真相,必会出兵。咱们眼下不必等,先按原计划,再袭一次司马懿的粮道——我要让孙权知道,蜀军有能力牵制西线魏军,也让他明白,此时出兵,是他最好的选择。”
渭水的风卷起庞统的衣袂,他指尖在袖中攥紧——这盘棋,不仅要跟司马懿斗,还要跟江东的犹豫斗,一步都不能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