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蜀暗战
- 粮道之争:东吴按司马懿的密图,夜袭蜀汉在巢湖的粮道。
- 将计就计:庞统早有防备,诱敌深入,一举歼灭东吴水军,反将巢湖变成自己的补给线。
二、司马入局
- 北线施压:司马懿趁乱出兵,夺取了蜀汉几座城池,意图切断其南北联系。
- 火攻破敌:诸葛亮在陈仓道设下火阵,逼退魏军,并顺势夺回失地。
三、连环博弈
- 反间计:司马懿散布谣言,挑拨吴蜀关系。
- 识破化解:诸葛亮将计就计,故意泄露假情报,诱使魏军贸然南下。
- 合围歼敌:庞统与诸葛亮南北夹击,一举歼灭来犯的魏军精锐。
四、化劣为优
- 经济反制:面对东吴的贸易封锁,蜀汉转而发展内部产业,并以优惠政策吸引东吴商人,反将一军。
- 战略优势:此战过后,蜀汉不仅稳住了合肥,还在江淮与关中之间开辟了新的通道,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春寒未退,寿春城上的号角声已将清晨撕开。庞统披鹤氅立在城头,看着城下归降的魏军缓缓退去。
合肥已入蜀手,寿春也重归版图。捷报传遍蜀中,群臣称贺,然而庞统却望着江东方向,眉心微蹙。
吴蜀暗战
孙权的祝贺信墨迹未干,江上的摩擦便已开始。
- 江东水师在巢湖口游弋示威,试图封锁粮道。
- 庞统则用一支轻舟队奇袭,烧毁吴军哨船,打通了水路。
- 经济上,蜀盐换吴布的贸易时断时续,双方都在暗中较劲。
表面上,联盟还在,但彼此的信任已如风中残烛。
司马懿的离间
真正的威胁来自北方。司马懿亲率大军南下,却按兵不动,只派了大量使者和间谍,在吴蜀之间散播谣言。
- 对吴,他许诺只要不助蜀,魏国愿与吴平分江淮。
- 对蜀,他又暗示吴军即将偷袭,不如先下手为强。
孙权果然起了疑心,将大将朱桓调往皖口,名为防备,实则观望。吴蜀边境气氛骤然紧张。
庞统的对策
面对危局,庞统展现了他的谋略:
1. 稳固后方:亲自回成都,说服诸葛亮继续全力支持北伐。
2. 稳住孙权:派使者送去厚礼和明确承诺,只要吴军按约牵制魏军,战后的巨大利益少不了江东。
3. 反制司马:将计就计,放出假消息诱敌,成功伏击了一支魏军补给队,让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
尾声
春去夏至,魏、吴、蜀三方在江淮一带陷入僵持。
吴蜀联盟虽然表面上还存在着,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然而,尽管如此,在面对共同的强大敌人时,双方都心知肚明,谁也不敢轻易地先撕破脸皮。
这个强敌实力强大,无论是吴国还是蜀国,单独与之对抗都绝非易事。因此,尽管吴蜀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微妙而脆弱,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谁也不愿意率先打破这种表面的和谐。
这种情况下,吴蜀两国都在暗中观察对方的举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联盟的假象。他们都知道,一旦其中一方先动手,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双方彻底决裂,而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所以,尽管吴蜀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但在共同的强敌面前,他们只能选择暂时忍耐,继续维持这种表面上的合作关系,以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和引发更大的危机。
庞统深知,北伐的成败,已不只是战场上的胜负,更是一场与时间、人心和谋略的赛跑。
他抚过城砖,心中默念:联盟之名,必须守住;北伐之实,更不能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