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权的焦虑
- 坐立不安的孙权,此时正焦虑地在宫殿中徘徊着。他的眉头紧皱,眼神闪烁,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蜀汉的连战连胜,让孙权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深知,如果蜀汉继续这样势如破竹地发展下去,东吴的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孙权一边踱步,一边思考着应对之策。他知道,自己不能坐视蜀汉的崛起,必须采取行动。然而,北上捞一把并非易事,其中的风险和挑战让他犹豫不决。
宫殿中的气氛异常凝重,孙权的脚步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时而停下,凝视着远方,似乎在权衡利弊;时而又继续踱步,仿佛在寻找那个能让他下定决心的关键因素。。
- 无奈受阻:但情报显示,诸葛亮已在东线严阵以待,无机可乘。孙权只得气急败坏地骂道:“又是诸葛村夫!”
2. 张昭的毒计
-张昭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策略——效仿蜀汉的“三三制”。他认为,可以派遣三路水军北上,趁着敌人防守空虚之际,一举攻入敌方阵营。
这个“三三制”并非简单的三路进军,而是一种经过精心策划的战术。每一路水军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还能形成多面包抄之势,增加进攻的成功率。
张昭详细地解释道:“我们可以将水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左路负责佯攻,吸引敌人的主力;中路则是主攻部队,集中力量突破敌人的防线;右路则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中路或左路。”
他进一步分析说:“这样的部署,既能让敌人摸不清我们的真正意图,又能充分发挥我们水军的优势。而且,三路水军同时北上,也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压力,让他们首尾难顾。”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个计策确实巧妙,既借鉴了蜀汉的成功经验,又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够顺利实施,说不定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 具体部署:
- 东路:陆逊佯攻,迷惑诸葛亮。
- 西路:朱然同样示弱,牵制蜀军。
- 中路:蒋钦、周泰、丁奉各率五千精兵,秘密潜往江北,伺机劫掠魏境,甚至在必要时袭击蜀汉的补给线。
- 算盘落空:然而,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充满了对“三三制”的误解和对局势的误判。
3. 诸葛亮的天罗地网
- 早有防备:诸葛亮不仅在正面构筑了坚固防线,还预判了吴军可能的迂回路线,提前布下了天罗地网。
- 将计就计:他看穿了陆逊和朱然的佯攻,并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收紧了对江面的封锁,瓮中捉鳖。
4. 吴军的惨败
- 三路皆墨:
- 中路:蒋钦、周泰、丁奉的偷袭部队刚一登陆,就遭到了诸葛亮早已埋伏好的蜀军迎头痛击,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 东西两路:陆逊和朱然的牵制行动也因诸葛亮的严密防范而无功而返。
- 偷鸡不成:孙权的这次投机行动,最终以损兵折将、偷鸡不成蚀把米而告终。
5. 深远影响
- 魏蜀得利:孙权的贸然行动,不仅削弱了自己,反而让曹魏和蜀汉都提高了对他的警惕。
- 战略困局:此后,孙权在东线再难找到可乘之机,只能眼睁睁看着蜀汉在北线不断扩大战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