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城,金銮殿内香烟袅袅。曹叡端坐龙椅之上,手中正翻阅着一封刚从边关送来的急报。
“贾文和果然了得!”
他读到一半,忍不住拍案而起,脸上露出罕见的喜色。
殿中群臣闻言,纷纷侧目,不知何事让皇帝如此兴奋。
这封书信正是贾诩亲笔所写——先报三城大捷,再陈庐江失守之由,并自请处分。然而在曹叡看来,连破三城已是奇功,庐江失守不过是个别将领玩忽职守所致,与贾诩无关。
“朕早说过,有贾大夫在,东线无忧!”曹叡心情极好,将书信递给近侍,“传朕旨意——”
“贾文和功绩卓着,封为太尉,加食邑三千户,赏黄金千两!”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哗然。太尉之职,在曹魏乃极高荣誉,非功勋卓着者不能担任。而贾诩本就位高权重,如今再受此封,无异于权倾朝野。
然而,贾诩对这些虚名厚禄向来不热衷。他一生谨慎,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但曹叡此举,既是嘉奖,也是安抚——毕竟书信中贾诩曾自请处分。
曹叡似乎看穿了这一点,笑道:“贾大夫乃国之栋梁,理应嘉奖,怎能因小失而受罚?朕此举,不过是了却朕的爱才之心罢了。”
群臣闻言,纷纷附和。有人心中虽有不满,但在皇帝的盛赞之下,也不敢多言。
随后,曹叡话锋一转,神色变得凝重:“至于那位玩忽职守的守将——”
他停顿片刻,缓缓道:“令贾大夫自行处理。可斩,可囚,亦可令其戴罪立功,全凭贾大夫决断。”
这道旨意,比任何封赏都更显分量。意味着曹叡将生杀大权,几乎完全交到了贾诩手中。
殿中顿时一片寂静。群臣都明白,这不仅是对贾诩的极度信任,更是对那位失职将领的严厉警告。
曹叡看着群臣的反应,满意地点点头:“贾大夫智计无双,朕相信他会做出最恰当的处置。”
旨意迅速拟好,加盖玉玺,由快马送往贾诩军中。
而此时,远在前线的贾诩正站在营帐外,望着夜色中的营火发呆。他已收到庐江失守的详细战报,心中早已盘算好对策。
“都督,洛阳急报!”
一名亲兵飞驰而至,双手呈上圣旨。
贾诩接过,快速浏览一遍,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太尉……黄金千两……呵。”
他低声自语,将圣旨递给参军:“收好。”
参军忍不住问道:“都督,陛下如此厚赏,您不……”
贾诩摇头:“这些东西,于我无用。重要的是,陛下给了我处置那名守将的全权。”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寒光:“这才是最有用的。”
对于那位玩忽职守的守将,贾诩心中已有定计。
若直接斩杀,固然能震慑全军,但未免可惜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若令其戴罪立功,则可将其置于最危险的战场,让他用鲜血洗刷耻辱。
“来人!”
“在!”
“传我将令——命那名守将即刻前来大营报到!”
贾诩的声音冷如冰霜,却又带着一种不容抗拒的威严。
他知道,无论那名守将最终是生是死,他的命运都将成为全军的警示。
而在洛阳,曹叡正与群臣商议如何进一步支持贾诩。
有人提议增派援军,有人建议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
但曹叡深知,贾诩用兵素来不喜欢受制于人,过多的干预反而会打乱他的部署。
“朕意已决——”曹叡站起身,“前线一切军务,皆由贾太尉便宜行事。朕只等他的捷报!”
群臣齐声领命。
殿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宫墙。
这一幕,仿佛预示着曹魏的命运,正牢牢掌握在那位被称为“毒士”的老者手中。
而在前线,贾诩已开始秘密召集心腹将领,部署夺回庐江的计划。
他的眼中闪烁着猎人般的光芒——猎物已在陷阱之中,只待他一声令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