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奋斗的兔哥

首页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花豹突击队我的美女俏老婆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大唐第一少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权柄大明赘婿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大唐:六岁皇子,开局拔李二胡子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奋斗的兔哥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全文阅读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txt下载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章 寒炉论政?镇国公的试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2章:寒炉论政?镇国公的试探

弘治十年(1497年)?冬?京城?镇国公府?松韵斋暖阁

铅雪初霁,碎玉般的冰晶凝在松枝上,将镇国公府的琉璃瓦映得一片寒光。松韵斋的地龙已烧得十足,铜脚炉里煨着银丝炭,暖阁内暖意融融,与窗外的凛冽寒冬判若两个世界。

陆砚昭披着一件玄色镶獭兔毛边的家常罩袍,半倚在铺着厚毡的窗边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大明会典》。自上次解决井堵之事已过去半月,他的右肩伤势渐愈,虽仍不能用力,却已能下地行走。这半月里,他一面借着养伤的由头深居简出,一面争分夺秒地消化原主记忆,恶补明朝的典章制度与朝堂格局。

“二公子,该换药了。”春桃端着药碗和换药的物件走进来,见他又在看书,忍不住笑道,“您这几日可真是变了个人,从前最厌这些之乎者也的,如今倒看得这般入神。”

陆砚昭抬眸,目光从书页上移开,落在春桃清秀的脸上。这丫鬟是原主母亲房里拨来的,性子爽利细心,自他醒来后便一直贴身伺候。他微微笑了笑,合上书卷:“躺久了无聊,看看书打发时间罢了。”

他没有解释太多,只是将书放在一旁。穿越者的身份是他最大的秘密,在彻底站稳脚跟前,任何一丝异常都可能引来祸端。

春桃放下药碗,熟练地解开他肩上的绷带。伤口愈合得不错,红肿已消,只留下一道淡粉色的疤痕。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替他上药,一边道:“老爷方才差人来问,说您若好些了,便去前院书房一趟。”

陆砚昭心中一动。父亲陆崇渊这半个月来虽也来看过他几次,但大多是寥寥数语,眼神里的审视从未减少。今日突然召他去书房,恐怕不仅仅是问安那么简单。

“知道了,”他点点头,“替我换身得体的衣服。”

片刻后,陆砚昭换了一身石青色的直裰,外罩一件深灰素面比甲,头发用玉冠束起,整个人显得清俊了许多,少了几分纨绔的轻佻,多了几分沉静。他跟着小厮穿过抄手游廊,往府中前院的书房走去。

镇国公府的布局极为讲究,前院是处理公务和接待宾客的场所,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陆砚昭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回廊里,脑中快速梳理着关于父亲陆崇渊的记忆。

镇国公陆崇渊,当今圣上亲封的世袭罔替国公,官拜太子太保,兼领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在朝堂上,他是手握兵权的勋贵,更是深得弘治皇帝信任的股肱之臣。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威严持重,对子女要求严苛,尤其是对他这个顽劣不堪的二儿子,更是少有好脸色。

书房位于前院东侧,是一座三开间的硬山顶建筑,门前两株苍劲的古松,枝桠上还挂着未化的残雪。小厮在门外通禀后,里面传来陆崇渊沉稳的声音:“进来。”

陆砚昭定了定神,推门而入。

书房内光线充足,正北墙上挂着一幅《寒江独钓图》,两侧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靠窗的书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几摞卷宗整齐地码放在一旁,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淡淡的檀香。

陆崇渊坐在书案后的太师椅上,正在批阅一份公文。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官常服,腰间玉带熠熠生辉,见陆砚昭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狼毫,抬眸看向他。

“伤好些了?”陆崇渊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劳父亲挂心,已经好多了,多谢父亲那日差人送来的上好金疮药。”陆砚昭恭敬地行了一礼,姿态不卑不亢。这半个月的揣摩,让他大致摸清了这位父亲的性情,太过谄媚会被轻视,太过桀骜则会引来反感,唯有沉稳恭敬,方能让他另眼相看。

陆崇渊微微颔首,指了指书案前的椅子:“坐下吧。”

陆砚昭依言坐下,挺直了背脊,静待父亲开口。

陆崇渊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端起桌上的茶盏,慢条斯理地品了一口茶,目光却如同鹰隼般锐利,紧紧锁在陆砚昭脸上,仿佛要将他心底的秘密看穿。

书房内一时安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隐约的更鼓响。陆砚昭能感觉到那道审视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压力不小,但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迎上父亲的视线。

“前几日,后院那口老井的事,是你做的?”良久,陆崇渊才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褒是贬。

陆砚昭心中了然,果然是为了此事。他坦然点头:“是孩儿做的。只是略懂些取巧的法子,侥幸罢了。”

他没有居功,也没有掩饰,只是将其归结为“取巧的法子”,既承认了自己的作为,又避免显得太过张扬。

陆崇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似乎没想到他会如此干脆地承认。在他印象里,这个二儿子闯了祸向来是推三阻四,如今不仅主动承认,还如此谦逊,确实与往日大不相同。

“嗯,”陆崇渊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敲击着书案,“那口井用了几十年,从未出过那般蹊跷的堵塞。府里的管事查了半日没头绪,你倒好,一盏灯、一根竹竿就解决了。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

这显然是在试探。陆砚昭心中暗道,面上却不动声色,开始编织早已构思好的理由:“孩儿那日听小厮说井堵了,便想着下去看看。只是身子不便,只好让他们把灯吊下去。井壁青砖松动,多半是年久失修,有砖石脱落卡住了泉眼。孩儿想着,若是硬勾,怕把更多砖石勾下来,便用重物撞击,将那卡住的砖石震松,如此便可落下去了。不过是些粗浅的道理,让父亲见笑了。”

他将现代的物理原理用最粗浅的语言表达出来,归结为“粗浅的道理”,既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

陆崇渊静静地听着,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在思索他话中的真伪。半晌,他才缓缓道:“你能想到这些,倒是比以前长进了。看来,这一跤摔得未必是坏事。”

这算是难得的一句褒奖了。陆砚昭心中微松,面上却依旧恭敬:“孩儿以前顽劣,让父亲和母亲操心了。以后定会好好改过,不再惹是生非。”

“改过?”陆崇渊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带着几分深意,“你今年十七了,也到了该懂事的年纪。镇国公府的子孙,不能只做个斗鸡走狗的纨绔。”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书案上的卷宗,语气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你可知,如今朝堂之上,是何局面?”

陆砚昭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他定了定神,根据记忆中的信息,小心翼翼地回答:“孩儿听说,当今圣上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朝政清明。只是……”

“只是什么?”陆崇渊追问。

“只是……”陆砚昭斟酌着词句,“只是近年来,各地水旱灾害频发,流民渐多,国库也并不充裕。而且,北方鞑靼屡犯边境,南方亦有土司不稳,朝堂之上,关于如何治国安邦,似乎也有不同的声音。”

这些都是他从《大明会典》和原主记忆中拼凑出来的信息,虽然不够深入,但大致说出了弘治朝中期的主要问题。

陆崇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倒是知道些皮毛。不错,如今圣上虽有中兴之志,但内忧外患并存,朝堂之上,亦是暗流涌动。”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皑皑的白雪,声音低沉而凝重:“我们镇国公府,自太祖皇帝时便立下赫赫战功,得以世袭罔替。历经数朝,能有今日的地位,靠的不是祖宗的余荫,而是每一代子孙都要懂得审时度势,恪守本分,更要懂得为君分忧,为国尽忠。”

陆砚昭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是波澜起伏。这位父亲看似在训诫,实则是在向他透露家族的生存之道,甚至隐隐有将他纳入家族核心的意思。

“你大哥砚青,如今在宣府练兵,将来是要镇守边疆的。你妹妹明瑶,虽为女子,却也懂些诗书谋略,将来嫁个好人家,于家族亦是助力。”陆崇渊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陆砚昭身上,“而你,砚昭,你将来的路,打算怎么走?”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巨石,砸在陆砚昭心头。他知道,这是父亲在问他的志向,更是在问他是否有资格成为镇国公府真正的继承人之一。

穿越前,他是警校教官,心中装的是现代的法治与正义。穿越后,他成了明朝的国公府二公子,身处截然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他的志向,也必须随之改变。

他抬起头,迎上父亲锐利的目光,眼神坚定而沉稳,缓缓开口:“孩儿以前愚钝,只知享乐,从未想过这些。但如今既然活了下来,便不想再虚度光阴。大哥能征战沙场,孩儿虽文不成武不就,却也愿尽己所能,为父亲分忧,为家族尽孝,为朝廷效力。”

他没有夸下海口说自己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从家族和朝廷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这既是他的真实想法,也是此刻最稳妥的回答。

陆崇渊盯着他看了许久,久到陆砚昭几乎以为自己说错了话,才见他缓缓点了点头,眼中的审视终于化为一丝认可。

“好,你能有此心,为父很欣慰。”陆崇渊走回书案后坐下,拿起一份卷宗,递给陆砚昭,“这是户部刚发来的关于京畿地区灾荒的奏报,你看看,说说你的想法。”

陆砚昭心中一喜,知道父亲这是要开始考察他的实际能力了。他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卷宗,回到座位上仔细阅读起来。

卷宗里详细记录了京畿周边几个州县今年秋收以来的灾情,以及官府的应对措施。由于今年夏天雨水过多,导致多地农田被淹,粮食减产,如今寒冬已至,不少灾民缺衣少食,开始涌入京城周边,情况颇为严峻。

陆砚昭看完后,沉吟片刻,开始分析起来:“从奏报来看,灾情主要集中在顺天、保定等府,尤以顺天府的通州、香河等地为重。官府目前的应对之策,主要是开仓放粮和设立粥厂,但似乎效果有限,灾民仍在不断涌入。”

他顿了顿,继续道:“孩儿以为,开仓放粮虽是应急之策,但京畿粮仓储备有限,若灾情持续,恐怕难以为继。而且,设立粥厂容易引发混乱,也可能滋生贪腐,粥米被克扣的情况恐怕难以避免。”

“哦?那你觉得该如何应对?”陆崇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似乎对他的分析很满意。

陆砚昭深吸一口气,开始将现代的救灾理念结合古代的实际情况,娓娓道来:“孩儿以为,救灾之事,需分两步走。一为‘治标’,二为‘治本’。”

“所谓‘治标’,即眼下的应急之策。除了开仓放粮和设立粥厂,还可鼓励富户和官绅捐粮捐钱,给予一定的荣誉奖励,如立碑表彰等,以此扩大救济规模。同时,需严格监管粥厂和粮仓,派专人负责,记录发放数量,防止贪腐。”

“至于‘治本’,则需着眼长远。如今灾民涌入京城,与其让他们滞留在此,不如组织起来,以工代赈。比如,京畿地区的河道多有淤塞,可征调灾民疏浚河道,官府以粮食作为酬劳。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灾民的生计问题,又能兴修水利,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可鼓励灾民前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开垦荒地,官府给予种子和耕牛的支持,待来年春耕,便可自力更生。”

这些想法,在现代社会已是救灾的常规手段,但在明朝,却显得颇为新颖。陆砚昭尽量用古代的语言表达出来,避免使用现代术语。

陆崇渊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眼中的光芒也越来越亮。等陆砚昭说完,他没有立刻评价,而是拿起桌上的朱笔,在那份奏报上圈点起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这一次,陆砚昭心中不再紧张,而是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自己的这番话,很可能会改变父亲对他的看法,甚至改变他在这个世界的命运。

良久,陆崇渊放下朱笔,抬起头,看向陆砚昭的目光中,已然充满了惊讶和赞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以工代赈……”他缓缓重复着这四个字,“此法倒是新奇。以往遇灾,多是单纯放粮,从未想过还能如此安排。你这脑子,倒是比为父想的还要活络些。”

这是陆崇渊第一次如此直白地夸奖他,而且是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陆砚昭心中一暖,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孩儿只是胡乱猜想,若有不当之处,还请父亲指正。”他谦虚地说道。

陆崇渊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不,你说得很好。这些想法,我会让人整理一下,呈给圣上看看。”

他站起身,走到陆砚昭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动作很轻,却带着千钧之力:“砚昭,你果然没有让为父失望。从今日起,你便搬来前院书房旁边的‘知止斋’住吧,平日里多看看公文,跟在为父身边学学处理政务。”

陆砚昭心中巨震,这无异于将他正式纳入了家族政治的核心!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恭敬地行了一礼:“是,孩儿谢父亲栽培!”

“嗯,”陆崇渊点点头,“回去吧,好好养伤,伤好了便搬过来。对了,”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过几日,宫里会传来旨意,让你入东宫,给太子殿下做陪读。此事关系重大,你需好好准备,莫要失了镇国公府的脸面。”

太子陪读!

陆砚昭心中又是一惊,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方案中的关键节点。他知道,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接近未来的皇帝,无疑是一步登天的好棋,但也意味着从此卷入更深的政治漩涡。

“孩儿明白,定不负父亲所望!”他沉声应道,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从解决井堵小事,到参与讨论国政,再到即将成为太子陪读,陆砚昭知道,自己在这个明朝的世界里,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几步。

走出书房,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但陆砚昭的心中却一片火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斗志。

镇国公府的寒炉旁,一场看似寻常的父子对话,却悄然改变了一个穿越者的命运,也为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明朝,埋下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

他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那里,将是他下一个战场。而他手中的“绣春刀”,此刻虽未出鞘,却已在鞘中微微鸣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嘉佑嬉事幸孕宠妻战爷晚安诸葛孔明纵横异界烈火集团:早安腹黑BOSS孕妻1V1:心急老公,要二胎十月蛇胎光明纪元总裁,宠妻请排队孝婷恋续文:罪爱我的美女俏老婆斗破之风起青山武神纪元没你就不行神医凰后:傲娇暴君,强势宠!醉仙葫重生之投资大亨学渣妹子又搞事情了真仙奇缘II封魔武神风暴
经典收藏锦衣血诏唐末狐臣三国之霸主刘琦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谬论红楼梦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穿越枭雄二战那些事儿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一世浮城洗尽铅华医品毒妃倾天下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幻之盛唐回到三国收猛将嫡女归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起飞,从1973年开始
最近更新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我在大周是天子争霸天下:日月所照大阵主红楼之百变奇瑛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我,修炼葵花宝典后,比女人还妖异世谋主:乱世定鼎躺赢的咸鱼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回到东汉当赵云丐帮神丐封御三国:潜龙问鼎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奋斗的兔哥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txt下载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最新章节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