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危机的硝烟散去,顾氏集团在顾晏舟与苏晚的联手整顿下,仿佛一座经过淬炼的堡垒,运行得更加精密高效。苏晚的生活也似乎回归了设计师与品牌主理人的主轨道,“Su”品牌的新系列设计与华夏艺术中心的项目占据了她的白天,而夜晚,则大多留给了她和顾晏舟难得的静谧时光。
然而,那份属于“零”的警觉,并未因生活的安宁而沉睡。它如同深海中的潜艇声呐,始终保持着对特定频率的监听。
这晚,顾晏舟有个推不掉的应酬,尚未归来。苏晚在书房处理完“织梦”系列延伸款的最后几张设计稿,习惯性地,也是出于一种连她自己都未必完全察觉的责任感,她打开了那台纯黑色的笔记本电脑。
这不是工作,更像是一种……日常巡检。
她连接上一个经由多重加密、通过分布在全球的匿名节点跳转后形成的虚拟专用网络。屏幕上跳出简洁的命令行界面,幽蓝的光映着她沉静的脸。她纤细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一连串复杂的指令,调出了几个她自己编写的、用于监控顾氏集团外围网络活动和安全态势的感知程序。
这些程序如同无形的电子哨兵,潜伏在顾氏庞大网络帝国的边缘阴影里,不主动触碰核心,却时刻感知着那些试图靠近、窥探的异常波动。
起初,一切如常。数据流平稳,防火墙日志干净得如同秋日的晴空。
苏晚端起手边已经微凉的蜂蜜水,正准备关闭界面,目光却无意中扫过日志分析器角落里的一个统计模块。那里显示着过去24小时内,针对顾氏某几个非核心、但涉及未来战略方向调研的海外服务器的端口扫描次数,有一个极其细微的、不自然的峰值。
次数本身并不算惊人,甚至混杂在大量的日常扫描中,很容易被忽略。但苏晚的瞳孔却微微收缩了一下。
问题不在于次数,而在于模式。
她放下水杯,指尖飞快动作,将这部分扫描数据单独提取出来,进行深度行为分析。很快,更多的异常浮出水面:
扫描的Ip来源分散在全球几十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扫描的时间间隔、端口选择的顺序、甚至数据包的大小和特定标志位的设置,都呈现出一种高度一致的、经过精心伪装的自动化工具特征。
这绝不是普通的黑客好奇或者低水平的自动化脚本扫描。这是一种极其专业的、旨在长期潜伏、缓慢渗透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的前期侦察行为!
对方非常有耐心,动作轻得像羽毛拂过水面,若非苏晚这种级别的专家,并且是带着明确目的进行深度行为分析,几乎不可能在初期发现。
她的神色凝重起来。这种手法,带着浓厚的国家级商业间谍色彩,目标明确,行动谨慎,追求的不是一时的破坏,而是长期的情报窃取和控制。
她立刻循着这些扫描数据遗留下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痕迹,开始反向追踪那隐藏在无数“肉鸡”(被控制的傀儡计算机)和代理服务器背后的真实源头。
追踪过程如同在迷雾中穿行,对方显然也是此道高手,清理痕迹做得相当干净。但“零”的直觉和技术,终究更胜一筹。在耗费了近一个小时后,她终于锁定了几个高度可疑的、最终汇聚流量的Ip段,经过特征比对和关联分析,所有的线索,隐隐指向了一个与某西方大国情报机构关系密切的着名商业咨询公司——“灰鸦”。
“灰鸦”……苏晚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国际商业情报界,“灰鸦”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顶级掠食者,以手段高超、背景深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闻名。他们服务的客户,往往是那些试图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的跨国巨头或某些国家的战略企业。
他们盯上顾氏了。
苏晚靠在椅背上,书房里只听得见她自己平稳的呼吸声。窗外的夜色浓重,城市的灯火在远处沉默地闪烁。
这一次的对手,比“迦楼罗”更加隐蔽,更加专业,也更加危险。他们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不急于攻击,而是先小心翼翼地丈量着猎物的轮廓,寻找着最薄弱的鳞片间隙。
她看了一眼时间,顾晏舟应该还在应酬。她没有立刻联系他。这种级别的威胁,需要更谨慎的处理。她需要先确认对方的最终目标,以及他们可能已经渗透到了何种程度。
苏晚重新坐直身体,眼神变得冰冷而专注。她开始在顾氏的外围网络和那些被扫描的服务器上,布设下更多、更隐蔽的密罐和追踪触发器。她要放长线,摸清这条“灰鸦”的完整行动脉络和最终意图。
同时,她编写了一个新的监控脚本,加强了对顾氏核心网络与这些外围服务器之间数据交换的异常检测。她要确保,在对方真正发动攻击之前,她能第一时间察觉。
做完这一切,窗外已是夜深人静。
苏晚合上电脑,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花园里在夜风中轻轻摇曳的树影。平静的生活之下,暗流再次涌动。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独行。她有了可以完全信赖的战友,也有了必须守护的家人和事业。
她拿起手机,给顾晏舟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有点发现,关于公司网络安全的,等你回来细聊。】
信息发出,她握着手机,感受着金属外壳传来的微凉触感。
无声的警报已经拉响。一场新的、更加隐蔽的攻防战,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她和顾晏舟,将再次并肩,迎接来自暗处的挑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