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装周的筹备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苏晚带领核心团队提前两周抵达巴黎,进行场地勘测、模特试装、灯光舞美联排等一系列繁琐而紧张的工作。顾晏舟原本计划等她一切就绪后再飞过去,但就在苏晚离开的第三天,一个原本由他亲自坐镇的重大跨国并购项目,因对方董事会内部突发分歧,谈判陷入僵局,需要他立刻前往纽约进行危机斡旋。
一时间,两人分别身处两个不同的大陆,各自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巴黎这边,苏晚几乎是以工作室为家。时差、高强度工作、文化环境的差异以及语言上的细微隔阂(尽管她的法语足够流利,但涉及专业术语和深层次文化隐喻时,仍需要耗费更多心力),都像无形的细丝缠绕着她。她不仅要把握整体的艺术方向,还要协调一支由中法两国成员组成的庞大团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比如,一位首席模特临时生病,或是某件运用了复杂科技的样衣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精密元件的故障。
深夜的巴黎工作室,灯火通明。苏晚刚与国内的科技团队开完视频会议,确定了元件紧急替换方案,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胃部传来一阵熟悉的紧缩感——她又忘了吃晚饭。异国他乡的深夜,孤独和压力如同潮水般悄然漫上心头。她下意识地拿起手机,想给顾晏舟发条信息,却看到屏幕显示纽约时间是下午,他此刻应该正在谈判桌上,与难缠的对手周旋。
她默默放下手机,正准备继续处理邮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负责后勤的法国助理捧着一个精致的食盒走了进来,微笑着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苏女士,这是您先生安排的晚餐,叮嘱您务必按时用餐。”
食盒打开,是还冒着热气的精致中餐,甚至贴心地配了一小盅温润的养胃汤。旁边还附着一张便签,上面是顾晏舟熟悉的、刚劲有力的笔迹:“再忙也要吃饭。一切有我。”
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和恰到好处的关怀,苏晚鼻尖一酸,连日来的疲惫仿佛瞬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眼眶微微发热。她不是一个人在这异国他乡孤军奋战。
与此同时,纽约的谈判桌上,气氛剑拔弩张。对方倚仗着暂时的优势,态度强硬,提出了诸多苛刻条款。顾晏舟面沉如水,冷静地逐一驳斥,但内心的压力同样巨大。这场并购关乎顾氏未来五年在北美市场的战略布局,不容有失。
谈判间隙,他回到酒店房间,松了松领带,第一时间拿出手机。屏幕上,是苏晚十几分钟前发来的一张照片——她正在吃他安排的那份晚餐,对着镜头比了一个“加油”的手势,虽然眉眼间带着疲惫,但笑容依旧明亮。照片下面还有一行字:“晚餐很好吃,胃很舒服。你也要记得吃饭,顾先生必胜!”
看着她的笑容和那句“必胜”,顾晏舟紧绷的神经仿佛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过,唇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他仿佛能透过屏幕,感受到她传递过来的力量。他回复道:“收到。照顾好自己,等我。”
没有过多的言语,却成了彼此在异国他乡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在巴黎,苏晚因为顾晏舟细致入微的关怀(他甚至通过助理了解到了巴黎这几天的天气变化,提醒她添衣带伞)而倍感温暖,那份依赖感让她在面对复杂局面时更加从容。
在纽约,顾晏舟因为苏晚看似简单却充满信任的鼓励而斗志昂扬,那份被需要、被牵挂的感觉,化解了商场的冰冷与算计,让他知道自己所有的拼搏都有一个温暖的目的地。
他们一个在光怪陆离的时尚之都打磨艺术的锋芒,一个在不见硝烟的金融战场扞卫商业的疆土。地理的距离并未拉远心的距离,反而让这种在各自领域奋力拼搏、却又深深依赖彼此的状态,成为一种独特的“甜蜜负担”。
他们知道,自己既是对方最坚实的后盾,也是对方最柔软的牵挂。这种在异国他乡相互依赖、彼此支撑的感觉,让爱意在距离的考验中愈发醇厚,也让各自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因为他们都明白,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都有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系在对方心上,提供着永恒的牵引与归航的坐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