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4)
秦良玉:“@于谦 于大人,接着给咱讲讲皇上派您去江西平反冤案的经过吧。”
于谦:“当时皇上派我去,我就寻思着,必须把这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到了江西一看,我都惊呆了,那冤案多得跟小山似的。我就挨个儿去查访,找证人、翻卷宗,忙得我脚不沾地。”
朱元璋:“干得漂亮!咱老朱家的江山就需要像你这样实心办事的人。要是都跟那些贪官污吏一样,咱大明早就玩完!”
朱棣:“爸爸,您别光夸于谦啊。想当年咱打天下的时候,那也是出生入死,给大明开疆拓土,这江山能稳,我功劳也不小啊!”
朱允炆:“四叔,现在是听于大人讲。@于谦 您接着说。”
于谦:“好的,建文皇上。”
于谦:“1430年,就是宣德五年,宣德皇上觉得我能担重任。那时候正好要增设各部右侍郎,直接派到省里当巡抚。
于是皇上亲手把我的名字写好交给吏部,越级提拔我当兵部右侍郎,去巡抚河南、山西。
我到任后,就轻装骑马,把管辖的地儿跑了个遍。跟当地父老乡亲聊聊,考察哪些事儿该办,哪些事儿得革新,完了马上上书。一年能上好几回书,稍微有点水旱灾害,我立刻就上报。”
朱高炽:“@朱瞻基 儿子,你可以啊,还越级提拔于谦。”
秦良玉:“不愧是于大人,居然骑马跑遍辖区。”
朱瞻基:“@朱高炽 那必须的,咱这叫慧眼识珠!于爱卿这么能干,越级提拔是应该的。就冲于爱卿不辞辛苦,骑马跑俩省的这份儿劲儿,就该重用!”
朱厚照:“骑马跑遍俩省,于大人可比我会玩多了。我也就骑骑马在京城附近溜达溜达,于大人这直接跑俩省啊!”
朱厚熜:“照照,你少在这儿打趣。于大人这是心里装着百姓,认真做事,哪像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朱厚照:“哎哟,老……堂弟,你可别教训我,我这是佩服于大人呢。再说了,你修仙炼丹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
朱由校:“你们说,于大人这一路骑马,得多累呀。说不定晚上到地儿,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哈哈哈哈!”
朱由检:“皇兄,都啥时候了,你还开玩笑。于大人一心为民,这功绩,值得咱们好好学习。”
海瑞:“都安静!注意群里的言行,别在这儿嬉笑玩闹。于大人做的事儿,都是为了大明百姓,为了江山社稷,得敬重。”
戚继光:“海大人说得对!于大人这么尽心尽力,我们武将在边关打仗,不就是为了让于大人这样的能臣,能安心给老百姓谋福利嘛!”
徐达:“是啊,想当年我跟着大哥,也就是你们太祖爷打天下,就盼着有个太平盛世,让这些有本事的人能施展才能,造福百姓。”
朱元璋:“好好好,知道你们都厉害。咱接着听于谦说,@于谦 你继续。”
于谦:“1441年,正统六年,我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存了好几百万斤粮食。
每年三月份,让府州县上报那些缺粮的困难户,然后按份额给他们发粮食。
先给豆类和高粱,接着给小米和麦子,最后给稻谷,等秋收后让他们还。要是因为年老生病或者太穷还不上的,就免了。
州县官吏任期到了该升迁的,如果预备粮不够,不能走。还得让风宪官员经常监督。明英宗皇上同意这么办。
河南黄河边上,老是被洪水冲开缺口。我就下令把堤坝加厚加固,每个乡里都设个亭,每个亭安排个亭长,让他们负责督促修缮堤坝。
我还让老百姓种树挖井,后来,路边全是榆柳,行人走路都不渴了。大同孤零零地在塞外,负责山西安抚的官员经常去不了。我就请求另外派个御史去治理。还把镇边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地,全都收归官家屯田,用来补贴边防开支。这么一来,我的恩威远扬,太行山的盗贼都不敢露头。”
朱厚照:“说到亭长,我就想起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他以前就是泗水亭亭长。汉朝和咱大明可都是得国最正的朝代。”
朱厚熜:“照照,你跑题了!”
朱厚照:“哎呀,一下子没忍住就扯远了,堂弟你别介意,接着听于大人说。”
朱翊钧:“于大人这治理手段太牛了!又是储备粮食救灾,又是治水种树,还搞边防屯田,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朱标:“于大人这么做,真是老百姓的福气,大明的幸运。”
朱由校:“啧啧,我要有于大人一半的本事,也不至于一门心思扑在木匠活上咯。”
朱由检:“皇兄,你又提这事儿。还是认真听于大人讲,多学点儿治国理政的本事。”
海瑞:“都别在这儿闲扯了,好好听于大人说。”
秦良玉:“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大家也都累了。明天咱接着听于大人讲他的功绩。”
于谦:“@秦良玉 好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