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5)
陈友谅:“都出来听故事,别在群里不出声,我知道你们都在!”
朱元璋:“友谅,你这是雪姨上身了吧?”
朱棣:“爸爸,您还知道雪姨呐?”
朱由校:“雪姨?雪姨是谁啊?”
陈友谅:“别管雪姨不雪姨的,赶紧接着说事儿吧!”
朱棣:“我真想把他踢出去。”
朱元璋:“Judy,我也正有这个想法。”
陈友谅已被朱元璋踢出群聊
陈友谅(话外音):“老朱,你也太不够意思了!”
朱棣:“这可是我朱家皇帝群。”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4)
朱标:“准确说,这是四弟家奇葩后代群。”
朱棣:“大哥,您咋这么说四弟我呢,咱俩关系多好呀!”
朱允炆邀请方孝孺加入群聊
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25)
方孝孺:“各位皇上好啊,我是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浙江宁海人。”
朱棣:“你怎么进来的?我当初让你写即位诏书,你可没答应。”
方孝孺:“哟,原来是燕王啊,我可是被建文皇上邀请进来的,当然有我的道理。我就是看不惯你篡位的行为,还想让我写即位诏书,做梦去吧!”
朱棣:“你!你这个老古板,我这是顺应天命,怎能叫篡位?”
朱允炆:“就是就是,四叔您就别狡辩了,方先生可是忠臣,怎么会如您所愿。”
朱元璋:“好了好了,咱们还是赶紧听听允炆的故事吧。”
朱允炆:“我叫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洪武十年,在应天府(今南京)出生,是咱大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我是太祖爷的孙子,懿文太子的二儿子。”
朱标:“我大儿子朱雄英早早去世,我原配常氏死后,允炆的母亲吕氏就扶正,所以我爸就把允炆当成嫡长孙。
允炆从小就聪明好学,特别孝顺。我生病的时候,他才十四岁,就小心伺候我,整天都不离开一步。
这样过了两年,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我病逝,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允炆守孝的时候,因为太伤心,人都瘦了。”
朱元璋:“我当时还安慰他说,你这么真诚孝顺,就不考虑考虑我吗?”
朱允炆:“皇爷爷,我当时一门心思就想好好守孝,不能辜负您和爸爸的期望。”
朱棣:“哼,就你孝顺,我这个四叔为了大明江山南征北战的,就不孝顺了?”
朱元璋:“Judy,你又要开始自吹自擂了,还没轮到你显摆的时候。”
朱棣:“爸爸,我南征北战那可是事实。行吧,@朱允炆 侄儿你接着说。”
朱允炆:“我从小熟读儒家经书,身边接触的人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所以我的性格跟我爸一样,温文尔雅,长大后更是以宽厚出名。
洪武二十九年,我向皇爷爷提议修改《大明律》,参考《礼经》和历朝刑法,把《大明律》里七十多条太严苛的条文给改了,这事儿可赢得了不少民心。”
马秀英:“允炆做的棒,皇奶奶给你点赞。”
朱允炆:“谢谢皇奶奶。”
马秀英:“哎,平常活跃的良玉妹子,还有朱祁镇、朱祁钰、朱厚照、朱厚熜呢?”
秦良玉:“孝慈高皇后,我正听得入迷呢!建文皇上这改律法的举动,确实厉害,很得民心啊。”
朱祁镇:“他这律法改得好是好,可最后还不是没保住皇位。”
朱祁钰:“你还好意思说别人,你自己亲征,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还把自己弄成了……算了,不说了。”
朱厚照:“哈哈哈哈,你们俩别吵啦,都差不多半斤八两。不过允炆这性格,确实不太适合当皇帝,太软和了。”
朱厚熜:“就是,当皇帝有时候就得狠一点,优柔寡断可不行。”
朱允炆:“我只是想以仁治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能想到最后会变成那样……”
方孝孺:“建文皇上心怀天下,以仁为本,这有什么错?错的是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朱棣:“你少在这儿挑拨离间,我当初起兵也是形势所迫,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标:“都别吵了,大家都为大明出过力,只是方式不一样罢了。允炆,你接着说。”
朱允炆:“我于1398年6月30日在应天府即位,当时才21岁。我把第二年定为建文元年。
我书生气十足,又温文尔雅,继承了我爸温和、爱思考的性子。
我这人腼腆,还没啥治国经验,别说跟皇爷爷比了,就是和我那些有雄才大略的叔父们比,我也没他们那种自信和强硬的性格,能力也比不上。
因为我这温顺的性格和儒家教育,我一心就想实行理想中的仁政。我在朝廷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做了一些大的变革,结果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朱瞻基:“要是建文一直当大明皇帝,那我爸的明仁宗庙号是不是就归建文啦?”
朱允炆:“哟,瞻基,你可别乱说啊,这庙号都是有规矩的。”
秦良玉:“宣德皇上,您爸爸洪熙皇上在位时间短,又被嘉靖皇上踢出太庙,您就别为难他了。”
朱厚熜:“……”
朱厚照:“秦将军会说话,就多说点,哈哈哈。”
朱高炽:“我活着的时候不受爸爸待见,死了还被后辈踢出太庙,我也太难了。”
朱厚熜:“北京那地儿寸土寸金,要怪就怪堂兄没儿子继承皇位。”
朱厚照:(吐血表情包)
朱瞻基:“哈哈,我就开个玩笑嘛,爸爸、建文别当真。不过@朱允炆 建文,你当时都实行了哪些变革,怎么就成灾难性后果了?”
朱高炽:“自己儿子得宠着,算了算了。”
朱允炆:“我才当四年皇帝,所以得慢慢说。我把三位儒家师傅当成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
我即位后六月,任命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让他们一起参与国家大事。
七月,又把汉中府教授方孝孺召来,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同时还下诏实行宽仁政策,赦免有罪的人,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
朱允炆:“1399年,建文元年正月,我在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让太祖爷爷配享,还主持修撰《明太祖实录》。
二月,追尊我爸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我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我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册立我妃子马氏为皇后。封我弟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为衡王,朱允熙为徐王,立我大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
(熥:没相似音调字,所以用拼音,读作teng,第一声)
(熞:同“尖”音)
朱棣:“哟呵,允炆侄儿,你这刚上台动作还挺多啊,又是封官又是追尊的,忙得不可开交。但你就没想过,这么大动静,下面人能没意见?”
方孝孺:“燕王休要胡说,皇上这是拨乱反正,彰显皇恩浩荡,有什么错?”
朱祁镇:“得了吧,方先生,最后不还是没挡住成祖爷的靖难之师嘛。”
朱祁钰:“就是,你看我当初临危受命,最后还不是被我哥把皇位又抢回去了。”
朱厚照:“哈哈,你们俩别老提这事儿,都快成你们的口头禅了。允炆,接着说,我还挺好奇你那些变革的。”
朱允炆:“@秦良玉 秦将军,我能@你吗?”
朱厚照:“难道?”
秦良玉:“@朱允炆 建文皇上,您说的是结尾的事儿吧,没问题,你们是皇上,我听你们的。”
朱厚照:“那你也听我的,别结束,我让朱翊钧充VIp,因为我还想听。”
朱翊钧:“人在家中坐,钱包却瘪了,这跟我有啥关系?”
朱允炆:“@秦良玉 那好,那你宣布结束。”
秦良玉:“@朱厚照 正德皇上,该谁说故事,我就听谁的。对了,除了群里的事儿,您也别找我玩,我可不想玩物丧志。”
朱厚照:“……”
朱厚照:“@朱翊钧 那是你有钱,二十多年不上朝,整天在家数银子,我肯定找你借啊。”
“啪!”
秦良玉:“因为建文皇上的故事短,所以我们节约时间说,明天接到摆,大家搞快些回家切吃饭了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