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 1 月的清晨,县城中心的雪下得绵密。沈浩是被窗棂上的霜花冻醒的 —— 玻璃上凝着层层叠叠的冰纹,像谁用指尖画了片小树林,他凑过去哈了口气,霜花化开个小圆点,能看见院墙上积的雪,厚得能埋住半只棉鞋。
“小浩,快起来穿衣服,今天去看房!” 李秀莲的声音从外屋传来,带着点雀跃。沈浩连忙爬起来,套上那件深蓝色的新棉袄 —— 这是昨天刚做的,针脚密得很,袖口还缝了圈兔毛,是李秀莲特意留的过年新衣服,提前拿出来穿,就为了今天去看房图个喜庆。
沈建国已经把自行车推到了院门口,车把上绑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存折和昨天刚取的现金,还有张叠得整齐的纸,是上次记的房东地址。他正弯腰扫自行车座上的雪,棉鞋踩在雪地里,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赶紧的,房东大爷说今天早点去,能赶在太阳出来前看看采光 —— 冬天太阳矮,采光好才暖和。”
李秀莲牵着沈浩走出来,把个热水袋塞进沈浩怀里:“抱着暖手,路上雪厚,别摔着。” 沈浩把脸埋在棉袄领子里,只露出双亮晶晶的眼睛,怀里的热水袋暖乎乎的,顺着指尖往心里渗。
自行车碾过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县城中心的街道还没怎么有人,只有扫雪的清洁工拿着大扫帚,在路边堆起一个个雪堆。风裹着雪沫子,打在脸上有点凉,沈建国特意把车骑得慢,让沈浩躲在他身后挡风。“快到了,” 他指着前面的胡同口,“你看那胡同里,第三家就是,门口挂着‘房屋出售’的木牌,雪把牌角都盖住了。”
沈浩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看见胡同深处有块木牌,一半埋在雪里,露出 “出售” 两个字。等自行车停稳,他跳下来,抱着热水袋跑过去,伸手把木牌上的雪扫掉 ——“房屋出售,两家相邻” 的字样清清楚楚。
“是沈同志吧?” 门 “吱呀” 一声开了,房东大爷裹着件黑棉袄走出来,手里还拿着把扫雪的小扫帚,“我猜你们该到了,刚扫了扫门口的雪,好走。”
“麻烦大爷了,这么早让您等。” 沈建国连忙递烟,李秀莲也笑着打招呼,沈浩则盯着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 —— 树枝上挂满了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珠子,风一吹,叮叮当当地响。
“进来看看,” 房东大爷推开左边的院门,“这两家格局差不多,都是两室一厅,带个小院子。左边这家有个小厨房,右边那家院子大,能种点东西。”
沈浩先跑了进去。院子不大,雪扫得干干净净,靠墙角堆着劈好的柴,码得整整齐齐。正屋的门开着,里面铺着水泥地,虽然空着,却很亮堂 —— 窗户朝东,清晨的阳光刚好照进来,在地上洒了片暖融融的光斑。“妈,你看!太阳能照到屋里!” 他跑到窗边,指着地上的光斑喊。
李秀莲走进去,摸了摸墙壁 —— 是实心砖,不透气,冬天暖和。她又走到里屋,打开窗户,能看见不远处的实验小学教学楼,红砖墙在雪地里格外显眼:“离学校真近,站在这儿都能看见操场。”
“可不是嘛,” 房东大爷笑着说,“我家小孙子以前就在这儿住,每天上学不用送,自己走过去,也就两三分钟。后来他爸妈在市里买了房,才想着把这两套卖了。”
沈建国走到右边的院子,比左边的大半个,墙角有个小菜窖,上面盖着木板。“这菜窖能放不少东西,冬天能存白菜、萝卜,省得往外面买。” 他敲了敲木板,很结实,“大爷,这两套房子,您想卖多少钱?”
房东大爷搓了搓手,叹了口气:“本来想两套卖 20 万,都是老邻居了,你们也是为了孩子上学,我也不多要,19 万,怎么样?”
李秀莲心里算了算,30 万套现后,除去之前的开销,还剩 28 万,19 万买两套,还能剩 9 万,够应急了。可她还是想再砍砍:“大爷,您看这房子也有些年头了,窗户框子都有点松,我们买了还得修修,18 万行不行?您要是同意,我们今天就能签合同。”
房东大爷愣了愣,又看了看沈浩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样子,笑着点头:“行!18 万就 18 万!你们也是实在人,为了孩子上学不容易,我就当积德行善了。”
签合同的时候,沈浩凑在旁边看,纸上的 “ 元” 写得格外大,他伸手摸了摸,指尖蹭过墨迹,心里满是踏实 —— 以后再也不用走半小时雪路上学了。沈建国把钱点好,递给房东大爷,接过钥匙时,手微微有点抖:“谢谢您,大爷,以后我们肯定好好照看这房子。”
“不用谢,” 房东大爷把钥匙交给沈浩,“给孩子拿着,这房子以后就是你们的了。” 沈浩接过钥匙,是黄铜的,上面还挂着个小铜铃,晃了晃,叮当作响,他赶紧揣进棉袄兜里,生怕丢了。
回家的路上,沈浩坐在自行车后座,怀里抱着钥匙,一路都在笑。沈建国问他笑什么,他说:“以后我能多睡半小时,还能在院子里堆雪人。” 李秀莲听了,也忍不住笑,拍了拍他的头:“还能在院子里种小青菜,开春了让你爸给你搭个小秋千。”
接下来的几天,沈家忙着收拾新家。沈建国请了工人,把窗户框子修了修,又给屋里刷了层白漆;李秀莲则去集市买了新的床单、被罩,还有些锅碗瓢盆;沈浩每天放学都去新家,在院子里扫雪,还把自己画的红苹果贴在窗户上,说是 “平安符”。
这天下午,沈浩正趴在新屋的桌子上写作业,院门口传来 “咚咚” 的敲门声,伴着晓雅妈妈的声音:“建国嫂子在家吗?”
李秀莲连忙跑去开门,看见晓雅妈妈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些自家种的红薯:“快进来坐,外面雪大。” 晓雅跟在妈妈后面,看见沈浩,眼睛一下子亮了,跑过去坐在他旁边:“沈浩,你家的房子真好看!”
“晓雅妈妈,你怎么来了?” 李秀莲给她们倒了杯热水,递到晓雅妈妈手里。
晓雅妈妈捧着杯子,叹了口气,又笑了:“还不是来谢谢你家。上次你家建国给我们推荐的股票,我们投了 5 万,现在也赚了不少,够在县城买套小房子了。我们想着,孩子也该上小学了,想搬来县中心,离学校近点,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沈浩听见这话,连忙说:“晓雅妈妈,我家旁边还有空房子!我爸说,要是你们来,就能住隔壁,我们就能一起上学了!”
李秀莲也愣了愣,随即笑着说:“可不是嘛!我们买的这两套房子,旁边还有户人家要卖,户型跟我们的差不多,你们要是有意,我明天帮你们问问房东。”
晓雅妈妈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那太好了!我们正愁没地方找房子呢。不过……” 她顿了顿,有点不好意思,“实验小学的学区房不好进,我们要是搬来,晓雅能进去上学吗?”
李秀莲想了想,看向沈浩,又看向晓雅妈妈:“我家这两套房子,有一个上学名额还空着。要是你们不嫌弃,就用这个名额,让晓雅跟小浩一起上实验小学,以后俩孩子也能有个伴。”
晓雅妈妈听了,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了,连忙站起来:“建国嫂子,这怎么好意思?你们自己的名额,给我们用,太谢谢你们了!”
“别客气,” 李秀莲拉着她的手,“都是街坊,孩子能一起上学,也是缘分。再说,小浩也盼着跟晓雅一起呢。”
晓雅跑到妈妈身边,拉着她的衣角:“妈妈,我想跟沈浩一起上学,一起在院子里堆雪人。” 晓雅妈妈摸了摸她的头,点了点头:“好,咱搬来,跟沈浩一起上学。”
没过几天,晓雅家就买了隔壁的房子,开始收拾。沈浩每天放学都去帮忙,帮着搬点小凳子、小桌子,晓雅则跟在他后面,给他递纸巾、递水。沈建国还帮着晓雅家修了修院子里的菜窖,说是 “以后两家能一起用,存点东西方便”。
1 月的最后一天,两家都搬进了新家。沈浩的房间在东边,窗户朝东,每天早上都能晒到太阳。他把自己的书包放在新桌子上,旁边放着晓雅送他的小木马 —— 是晓雅爸爸亲手做的,涂着红色的漆,特别好看。
晚上,两家一起在沈家吃饭。李秀莲做了红烧肉、炒青菜,还有晓雅妈妈带来的红薯粥,满满一桌子菜。沈建国和晓雅爸爸喝着酒,聊着以后的日子;李秀莲和晓雅妈妈则说着开春后要在院子里种点什么;沈浩和晓雅则坐在旁边,一边吃着红烧肉,一边商量着明天要一起去学校看看。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屋檐上,积了厚厚的一层,像给房子盖了层白被子。屋里的灯光暖融融的,映着两家人的笑脸,格外温馨。沈浩看着晓雅,又看了看爸妈,心里满是踏实 —— 前世他没有这样的家,没有这样的朋友,这一世,他不仅有了温暖的家,还有了能一起上学的好朋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他拿起筷子,夹了块红烧肉给晓雅:“晓雅,明天我们一起去学校,看看我们的教室好不好?” 晓雅点了点头,夹了块青菜给沈浩:“好!还要看看操场,能不能堆雪人。”
沈建国看着两个孩子,笑着对晓雅爸爸说:“以后俩孩子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们也放心。” 晓雅爸爸也笑着点头:“是啊,多亏了你们,我们才能搬来这里,还能让晓雅上实验小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李秀莲看着满桌子的菜,又看了看窗外的雪,心里满是期待:“等开春了,我们在院子里种点黄瓜、西红柿,让孩子们自己摘着吃。到时候,咱们两家经常一起吃饭,热闹。”
晓雅妈妈连忙点头:“好啊!我还会做饺子,到时候包点饺子,送过来给你们尝尝。”
屋里的笑声飘出窗外,融进漫天的雪花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回黄金年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