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牵马!给卢大人换上衣服,我们走!”
赵子龙吩咐道。
立刻有亲卫送来一套准备好的普通百姓衣物,并牵来两匹缴获的、最健壮的官马。
众人动作飞快,换上衣物,消除痕迹,随即翻身上马。
赵子龙将卢象升扶上马背,自己也跃上另一匹马,一刻也不耽误,低喝一声:“走!”
三十余骑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融入愈发深沉的暮色之中,沿着预先勘察好的小路,向着南方疾驰而去。
卢象升端坐马上,骑艺竟比一般亲卫还要精湛。
他自幼研习武艺,在明末武将中武力超群,听说日常练习的大刀都重达170余斤,远超关羽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
若干年后围剿起义军时,他尤其擅长战场冲锋,常手持战刀冲锋陷阵,令农民起义军闻风丧胆,被敌方称为“卢阎王”。
卢象升伏在马背上,感受着耳畔呼啸的风声,看着前方赵子龙挺拔的背影,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这一刻起,已经彻底改变。
而救他的这个赵子龙,以及他背后的“兴国军”,究竟是何等样的存在?
自己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这一切,都如同这沉沉的夜色,一切都笼罩在未知之中。
十余日后,赵子龙一行人,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基地。
一路奔波劳顿,回到属于自己的地盘,赵子龙才感到一丝放松。
将卢象升交给孙郎中继续医治,他则回了家。
刚进内院,就闻到一股……略显奇特的饭菜香味。
“夫君回来了!”
李贞妍系着围裙,脸上还沾着点面粉,带着几分期待和紧张地迎了上来。
她身后,同样穿着围裙的金秀雅、朴慧媛两位朝鲜女子,纷纷向他行礼。
林婉儿几人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热闹。
“你们这是……”
赵子龙有些诧异。
李贞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 我们又跟着秀娘姐姐学做了几道中国菜,想……想让夫君尝尝。”
赵子龙这才想起,之前似乎随口夸过一句她们做的泡菜不错,鼓励她们多学学中国菜,没想到这三个朝鲜姑娘还真上了心。
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学中国菜,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差点没将厨房都点了。
赵子龙几人也是被她们祸害得不轻,天天要吃些稀奇古怪的菜,就像毒药一样。
不知道今天又会是什么奇葩的菜品。
他无奈地跟着李贞妍走进饭厅,只见桌上摆着几盘菜:一盘颜色略深的红烧肉,一碗飘着蛋花的清汤,一碟炒得有些发软的青菜,还有一盆……看起来像是米饭,但似乎水放多了,有点粘糊。
这卖相,实在算不上好。
三女都紧张地看着他。
赵子龙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红烧肉。
嗯,咸了,而且糖色没炒好,有点苦。
他又舀了一勺那粘糊的“米饭”,尝了尝,有点像稀饭,口感确实不佳。
最后喝了口汤,味道倒是清淡,就是蛋花打得有点碎。
三个女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赵子龙放下筷子,看着她们紧张又期待的眼神,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伸出大拇指:“好!太好了!”
三女都愣住了。
“这红烧肉,色泽红亮(虽然他觉得是黑了),肥而不腻(其实有点柴),咸香适口(其实是齁咸)!这米饭,软糯香甜(其实是粘牙)!这汤,清淡鲜美!尤其是这炒青菜,火候恰到好处(明明过火了)!”
赵子龙面不改色地夸赞道,“贞妍、秀雅、慧媛,你们这手艺,可是进步神速啊!比我第一次下厨强多了!以后咱们家的饭菜,看来都得指望你们了!”
他这番“昧着良心”的夸奖,让三个朝鲜女人顿时笑逐颜开,脸上的紧张和忐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红晕。
李贞妍更是眼眶微红,用力鞠躬:“嗯!主公,我们以后会做得更好的!”
看着她们高兴的样子,赵子龙心里也松了口气,同时暗自嘀咕:看来以后得让秀娘几人多教教她们,或者……自己空间里那些现代化调料,是不是可以“偶然”发现一些了?
不过,这顿或许算不上美味,但却充满心意的“家宴”,让他多日奔波的疲惫,似乎也消散了不少。
为了奖励几人的辛劳,晚上,赵子龙好好犒劳了她们一番,搞得几人一晚上都鬼哭儿狼嚎的。
第二天早上更是难得的睡了懒觉。
赵子龙却是神清气爽,雷打不动地早起,到练武场上练一练拳脚和武器。
经过上一次的比试,军士中武艺最高的曹变蛟、刘七都不敢上前挑战了,否则能被虐成菜,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赵子龙还想着等卢象升身体好起来之后,和他切磋一下,在当今这个年代,卢象升也算是武将里面武艺最顶尖的那一撮人了。
现在自己手下的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曹变蛟四人,都是文武兼备,就是不知道在个人武艺方面,几人孰高孰低。
吃完早饭,赵子龙与孙传庭一同来到卢象升暂居的屋舍。
经过一夜休整,卢象升的气色好了不少,只是眉宇间仍带着一丝难以化解的凝重与困惑。
“卢大人,昨夜休息得可好?”
赵子龙笑着拱手,态度随意而亲切,就仿佛老友一样打着招呼。
卢象升连忙还礼,神色却很是复杂:“多谢赵……赵公子挂怀,卢某尚好。”
他顿了顿,看了看赵子龙和他身旁的孙传庭,他也认得这位曾颇有清名的官员的,忍不住问道:“只是,卢某心中实在疑惑,此地究竟是……”
“卢大人不必有什么疑惑,跟我和伯雅兄一起走走看看,自然就明白了。”
赵子龙做了个请的手势,率先向外走去。
三人信步而行,首先映入卢象升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营房区和热火朝天的训练场。
士兵们精神饱满,号令严明,操练的不是传统的弓马刀枪,而是以奇怪的姿势端着一种前面带有刺刀的火铳进行瞄准练习,队列行进也与他所知的任何明军迥异,充满了剽悍锐气。
“这是……”
卢象升是知兵之人,一眼便看出这些士兵非同一般。
“此乃我‘兴国军’之陆军一团。”
孙传庭在一旁解释道:“主公练兵,首重纪律与火力。”
赵子龙接口道:“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我辈练兵,非为逞强斗狠,乃为‘让所有人吃上饭,所有人不纳粮’!”
这口号让卢象升心头一震,如此直白,却又如此……大逆不道。
他默然不语,一边思考,一边继续跟着走。
穿过军营,来到开阔的田野上。
眼前景象更是让卢象升目瞪口呆。
只见金灿灿的玉米秆一眼望不到边。
地瓜、土豆这样的块茎作物,藤蔓覆盖着大片土地。
无数民众正在田间忙碌收割,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那堆积如山的粮食,是他为官多年从未见过的丰饶景象。
“这……这些作物为什么能够如此丰收?一亩地能产多少?”
卢象升声音都有些发颤,乱世中没有什么比见到粮食更令人激动的。
“这是经过改良后的玉米、地瓜、土豆,都是优质的高产物种。”
赵子龙随手掰下一个饱满的,比正常大许多的玉米棒子递给卢象升,骄傲地道:“经过我们的用心改良,悉心耕种,亩产能达到数千斤,甚至上万斤,而且现在已经实现了一年三到四熟。”
“上万斤?!四熟?!”
卢象升几乎失声,他捧着那沉甸甸的玉米,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这样说来,亩产岂不是能达到正常产量的十倍左右?!”
赵子龙嘿嘿一笑,心中得意,这都要感谢灵泉的功劳,经过灵泉的改良和优化,种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若此等神物能广植天下,何愁……”
卢象升话说一半,却戛然而止,脸上也露出苦涩的表情。
朝廷的现状,他比谁都清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