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浮海记

春景至若

首页 >> 考古浮海记 >> 考古浮海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异界最强赘婿寂灭万乘兽族崛起诸天之百味人生大荒剑帝魂穿修真界:我的空间能藏娇洛诗涵和战寒爵诸葛孔明纵横异界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巫术师
考古浮海记 春景至若 - 考古浮海记全文阅读 - 考古浮海记txt下载 - 考古浮海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127章 针路残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2022年秋,“海探七号”考古船的锚链在马累岛古港口的珊瑚礁滩上溅起细碎的浪花。程远站在甲板上,指节因用力攥着《郑和航海图》复制品而微微泛白——图上用朱砂勾勒的“马累岛—摩加迪沙”航线像一条鲜红的绸带,“用庚酉针四十五更”的标注旁,还残留着前人用墨笔圈画的痕迹,这正是资料中记载的,郑和船队从斯里兰卡直航东非的核心针路。

“费信在《星槎胜览》里写得很清楚,”林珊从船舱取出一本线装的《郑和航海图》校注本,书页间夹着的叶脉书签是去年在泉州沉船遗址采集的,“第三次下西洋时,他随船过马累岛,‘用庚酉针,顺风二十一昼夜抵卜剌哇’。这里的‘庚酉针’可不是随便标注的——明代罗盘分二十四向,每向又分两针,庚酉针对应现在的262.5度,刚好直指索马里的布腊瓦港。我们这次来,就是要找当年船员留下的针路实证,不然总有人说‘针路是文献虚构’。”

郑海峰扛着摄像机穿梭在甲板上,镜头扫过马累岛沿岸的白色沙滩,突然停在远处一片泛着青灰色的珊瑚礁区:“程队!珊姐!你们快看!”他将镜头拉近,阳光下,一块半埋在珊瑚丛中的石碑一角隐约可见,碑面上似乎有刻痕,“当地向导说,上个月台风把珊瑚吹倒一片,这石碑才露出来的,说不定就是咱们要找的针路碑!”

欧阳宗明和方美怿早已换上潜水服,背着防水相机和光谱仪站在船舷边。方美怿发梢别着的茉莉香包被海风浸得柔软,她笑着拍了拍欧阳宗明的潜水镜:“上次在基尔瓦你跟我抢着清理铭文,这次碑上的字归我来拓,你负责记录珊瑚附着情况,不许耍赖。”欧阳宗明无奈点头,眼底却藏着笑意——从东非考古开始,两人总在这样的拌嘴中,把危险的工作变成默契的约定。

潜入水中的瞬间,清凉的海水包裹住身体,马累岛的水下能见度超过十米,彩色的热带鱼在珊瑚丛中穿梭。两人小心翼翼地拨开附着在石碑上的珊瑚虫,指尖触到碑面时,方美怿突然屏住呼吸——一行清晰的中文刻字在探照灯下显露:“永乐十二年,大明船队过此,用庚酉针四十五更抵木骨都束”。碑面右侧,还刻着一个巴掌大的罗盘图案,指针精准地指向“庚酉”方位,甚至能看清罗盘边缘标注的“二十四向”刻度。

“是针路碑!碳十四检测数据出来了!”方美怿的声音通过防水麦克风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年代是1414±5年,正好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时间!这和《郑和航海图》的记载完全对得上!”

欧阳宗明游到石碑另一侧,用软毛刷清理碑底的泥沙,几行更小的刻字渐渐浮现:“船队分腙,一去亚丁,一去摩加迪沙”。“分腙!”他猛地抬头,对着镜头比划,“资料里说船队在马累岛分两路,一路走‘马尔代夫—埃尔—亚丁’线,一路走‘马尔代夫—摩加迪沙’线,这块碑直接证实了分腙航线的存在!”

水下摄像机突然捕捉到两道人影,正举着撬棍撬动石碑边缘的珊瑚。方美怿立刻关掉探照灯,拉着欧阳宗明躲到一块巨大的珊瑚石后。透过缝隙,他们看清来人穿着黑色潜水服,手里的金属探测器正对着石碑发出“滴滴”声——是之前在阿曼遗址骚扰过他们的盗墓者!

“住手!”欧阳宗明突然冲出去,用潜水刀挡住盗墓者的撬棍。为首的盗墓者愣了一下,随即挥拳朝他打来,方美怿趁机启动摄像机,拍下他们的作案过程,同时通过对讲机向船上报警。

“海探七号”立刻联系马尔代夫警方,巡逻艇五分钟内赶到现场。盗墓者见势不妙,启动快艇想要逃跑,却被警方的拦截网困住。被押上巡逻艇时,盗墓者还不甘心地喊:“那碑上的字能卖几百万!你们懂什么!”

回到船上,方美怿捧着从盗墓者手里追回的石碑碎片,眼眶通红:“他们想把碑敲碎了带走,幸好我们来得及时。”欧阳宗明从防水袋里掏出一枚用珊瑚打磨的小吊坠,吊坠上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方”字——是他在航行途中,用小刀一点一点刻的。“别难过了,”他把吊坠戴在方美怿脖子上,“以后我每天都跟你一起下潜,再也不让你单独面对危险。”方美怿摸了摸吊坠,冰凉的珊瑚贴着皮肤,心里却暖得发烫。

沿着“庚酉针”航线航行三天后,“海探七号”抵达索马里布腊瓦港。这里的海岸线不像马累岛那般平缓,黑色的玄武岩礁石在海水中矗立,浪花拍打在礁石上,溅起白色的泡沫。程远站在古码头遗址的礁石上,手里捧着一本明代抄本《针位篇》,泛黄的纸页上,“从马累到布腊瓦,用庚酉针,四十五更,每更六十里”的字迹虽已模糊,却字字清晰地印证着航线的精准。

“我们用现代航海软件算了一遍,”林珊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两条重叠的航线——一条是《郑和航海图》的针路,一条是现代直航线,“按‘四十五更’算,明代航程约2700里,合900海里,和现在的直航线距离只差不到20海里。要知道,这可是六百年前,没有卫星导航,全靠罗盘和星象,能做到这么精准,太不可思议了。”

郑海峰正调试声呐设备,屏幕上突然跳出一片红色的异常区域:“程队!布腊瓦港外的珊瑚礁区,有一艘长约55米的沉船!船体轮廓和‘清和号’补给船的声呐图比对,重合度超过90%!”

欧阳宗明和方美怿立刻准备下潜。这次,欧阳宗明特意检查了两遍方美怿的潜水装备,连浮力背心的卡扣都反复确认:“布腊瓦的海流比马累岛急,你跟在我后面,千万别离太远。”方美怿笑着点头,心里却甜丝丝的——这个平时连自己袜子都乱扔的人,在考古和她的安全上,从来都细致得不像话。

潜入水下20米,沉船的轮廓渐渐清晰。船体大部分被珊瑚覆盖,像一件天然的铠甲,但船尾露出的铜钉依然泛着青绿色的光泽,钉帽上的“官”字清晰可辨。方美怿游到船舱入口,用手电筒往里照,突然看到一团白色的东西——是用防水油布包裹的物件。

“小心点,别弄破油布。”欧阳宗明递来一把特制的小刀,方美怿小心翼翼地划开油布,里面竟是一本线装的小册子,封面写着《航海针路记》。她轻轻翻开,毛笔字在水下依然清晰:“永乐十二年,随‘清和号’副船,从马累岛出发,用庚酉针,每日五更,四十五更抵布腊瓦。船上载瓷三百件、丝绸百匹,拟与当地酋长交换象牙。”

“是船员的针路记录!”方美怿激动地对着麦克风大喊,“里面还记了每天的海况——‘第七日遇逆风,改针半度,仍循庚酉方向’,这说明船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微调针路,不是死板地按固定方位航行!”

欧阳宗明则在货舱里清理出大量青花瓷残片,其中一片碗底的刻字让他眼前一亮:“美怿!你看这个!”瓷片上刻着“布腊瓦贸易”四个字,字体和马累岛针路碑上的如出一辙,“这些瓷器是永乐官窑瓷,和泉州‘清和号’沉船的瓷器成分完全一致。这沉船就是当年跑‘马尔代夫—布腊瓦’线的补给船!”

就在两人准备拍摄沉船全景时,海面上突然刮起强对流天气,海水瞬间变得浑浊,能见度骤降。程远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焦急:“快上来!风暴要来了!”

方美怿刚想游向水面,脚却被珊瑚礁的缝隙卡住,潜水服的裤腿也被划破,海水顺着破口往里灌。“宗明!我动不了!”她的声音带着恐慌。

欧阳宗明回头看到这一幕,立刻放弃上浮,转身游向方美怿。他试图用手掰开珊瑚,可礁石太硬,手指被划破,鲜血在海水中散开。“别慌!”他从腰间掏出潜水刀,小心翼翼地撬动珊瑚,同时用身体护住方美怿,避免她被乱流冲走。

终于,珊瑚被撬开,欧阳宗明拉着方美怿,奋力向水面游去。当两人被拉上甲板时,方美怿已经冻得嘴唇发紫,但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本《航海针路记》。“幸好没丢……”她虚弱地笑了笑。

欧阳宗明立刻用毛巾裹住她,又拿出备用潜水服让她换上,自己则不顾伤口,忙着整理刚打捞上来的瓷片。“以后不许这么拼命了,”他帮方美怿擦着头发,声音里满是心疼,“文物没了可以再找,你要是出事,我怎么办?”方美怿看着他手指上的伤口,眼眶一红,轻轻抱了抱他:“我知道了,以后都听你的。”

这场风暴让考古队被迫停工两天,但也让欧阳宗明和方美怿的感情,在生死考验中愈发坚定。

一周后,“海探七号”抵达肯尼亚蒙巴萨港。这里的古码头遗址被茂密的红树林环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程远站在码头的一块巨大礁石上,手里翻着《郑和航海图》的“沿岸针路”部分,图上“从摩加迪沙到基尔瓦,用壬丙针,三十更”的标注,旁边还画着简单的海岸线轮廓,与眼前的蒙巴萨港地形完美重合。

“‘壬丙针’是沿岸航行的常用方位,”林珊指着平板电脑上的罗盘示意图,“壬针对应345度,丙针对应165度,刚好沿着东非海岸线南北航行。马欢在《瀛涯胜览》里说,过蒙巴萨时‘沿岸行,每日用壬丙针,夜观星象,不误航程’,就是说白天靠罗盘辨向,晚上看星星校准航线,双保险。”

郑海峰的声呐设备在码头附近的浅水区,发现了一排整齐的木质桩柱:“这些桩柱的间距约1.5米,排列方向与壬丙针一致,应该是当年船队停靠时用来系船的。碳十四检测显示,桩柱的年代是1417±5年,对应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时间!”

欧阳宗明和方美怿这次一起下潜,两人手牵手,慢慢穿过红树林的根系。在桩柱附近的泥沙里,方美怿发现了一枚铜制罗盘——罗盘的盘面虽已锈蚀,但二十四向的刻度依然清晰,指针还保持着指向壬丙针的角度。“是明代官造罗盘!”她用光谱仪检测,“铜锡比例9:1,和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罗盘完全一致!盘底还有‘永乐十五年造’的字样!”

欧阳宗明则在码头西侧的沙丘下,发现了一座简陋的土坑墓。墓中没有棺椁,只有一具蜷缩的骸骨,骸骨旁放着一个青花瓷碗和一枚“永乐通宝”铜钱。“碗底有字!”他小心地清理掉碗底的泥沙,“‘蒙巴萨水手李’——应该是当年船队的水手,病逝后葬在这里。”

经过法医检测,骸骨的年龄约30岁,牙齿里有大量的高粱和小米残留,与明代中国北方的饮食习惯一致。“他应该是长期在船上生活,”林珊看着检测报告,“骸骨的膝盖和腰椎有明显劳损,符合水手长期划船、站立的职业特征。”

蒙巴萨当地的斯瓦希里族长老得知考古队的发现后,带着部落成员来到遗址,还带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一尊用象牙雕刻的小型罗盘。“这是我们部落的传家宝,”长老用生硬的中文说,“祖先说,这是‘来自东方的朋友’留下的,能保佑航海平安。现在交给你们,希望你们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祖先曾是朋友。”

程远接过象牙罗盘,郑重地说:“我们会把它放在‘郑和下西洋考古博物馆’,和这次发现的针路碑、航海日志一起展出,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段友谊。”

当晚,斯瓦希里族举办了篝火晚会。部落成员围着篝火跳舞,还唱起了古老的航海歌谣。欧阳宗明牵着方美怿的手,坐在篝火旁,看着远处的大海。“你看,”方美怿轻声说,“这条沿岸针路,不仅是航线,更是连接两个民族的纽带。我们的考古,不只是挖文物,更是在找回这些被遗忘的友谊。”

欧阳宗明握紧她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用青花瓷碎片打磨的戒指——这是他用布腊瓦沉船出土的瓷片做的,边缘被磨得光滑圆润。“等这次考古结束,”他看着方美怿的眼睛,认真地说,“我就正式向你求婚。”方美怿的脸瞬间红了,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她轻轻点头,眼里满是幸福的笑意。

2022年冬,“海探七号”穿过莫桑比克海峡,抵达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遗址。这里是东非古代斯瓦希里文明的核心,残存的石砌城墙和王宫遗址,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壮观。程远站在王宫遗址的顶端,手里捧着《明成祖实录》的影印本,上面“永乐十二年,郑和船队抵麻林地(基尔瓦),赐其国王丝绸、瓷器,国王献黄金、象牙”的记载,与眼前的遗址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第四次下西洋时,郑和船队开辟了‘苏门答腊—马尔代夫—摩加迪沙—基尔瓦’的远洋针路,”林珊展开一张巨大的航线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出五条非洲针路,“这条航线全程八十二更,约4920里,是当时最长的远洋航线之一。从苏门答腊港出发,先用乾戍针十二更抵龙涎屿,再用丹辛针四十更抵马累岛,最后用庚酉针三十更抵基尔瓦,每一段都有明确的针路记录。”

郑海峰的声呐扫描在基尔瓦港外的深海区,发现了一艘大型沉船的残骸:“这艘沉船长约60米,宽14米,和‘清和号’宝船的尺度一致!声呐图像显示,船体虽然腐朽,但桅杆残件和货舱轮廓还在,很可能是当年的宝船!”

欧阳宗明和方美怿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仅换上了加厚的潜水服,还携带了水下照明设备和样品采集箱。“这次深海下潜风险高,”程远反复叮嘱,“一旦有任何不适,立刻上浮。”

潜入水下30米,巨大的水压让耳朵有些胀痛。方美怿跟着欧阳宗明,慢慢靠近沉船。船首的龙纹装饰虽然大部分被海泥覆盖,但龙首的轮廓依然清晰,龙嘴里的铜制龙珠还泛着光泽。“是宝船!”方美怿的声音带着兴奋。

两人游到船长室,在一个破损的木箱里,发现了一本用桑皮纸写的《远洋针路日志》。日志的纸张已经被海水泡得发脆,但字迹依然可辨:“永乐十二年冬,从苏门答腊出发,用乾戍针,遇逆风三日,改丹辛针半度,二十八日抵马累岛;复行三十更,抵基尔瓦。期间夜观北极星,昼看太阳,针路无差。”

“这里提到了天文导航!”方美怿激动地说,“‘夜观北极星,昼看太阳’,就是郑和船队的‘牵星术’和‘量天尺’导航法,和资料里的记载完全一致!这日志太珍贵了,是远洋针路的完整记录!”

欧阳宗明则在货舱里,清理出大量的黄金锭和象牙。黄金锭上刻着“麻林地贡金”的字样,象牙上还残留着明代绳索的勒痕。“这些黄金和象牙,就是基尔瓦国王献给明朝的贡品,”他对着麦克风说,“与《明成祖实录》的记载完全吻合,证实了‘苏门答腊—基尔瓦’远洋针路确实是郑和船队开辟的!”

就在两人准备返回水面时,水下摄像机突然捕捉到三道人影——正是之前在马累岛和布腊瓦港骚扰他们的盗墓团伙。这次他们换上了专业的深海潜水装备,手里拿着水下电钻,正对着沉船的货舱门猛钻。

“又是你们!”欧阳宗明压低声音,握紧了手里的潜水刀。方美怿立刻将《远洋针路日志》塞进防水袋,紧紧抱在怀里,同时通过对讲机向船上报警:“程队!盗墓者来了,他们在破坏货舱!”

盗墓者头目看到他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挥了挥手,另外两人立刻朝欧阳宗明扑来。欧阳宗明将方美怿护在身后,与盗墓者周旋——深海的水压让动作变得迟缓,但他凭借着常年考古的水下经验,灵活地避开了对方的攻击,还趁机踹翻了一个盗墓者手里的电钻。

方美怿趁机拍摄盗墓者的作案过程,镜头里清晰地记录下他们破坏货舱、抢夺黄金锭的画面。就在这时,“海探七号”的安保潜水队赶到,盗墓者见势不妙,扛起装满黄金锭的袋子就想逃跑,却被安保队员团团围住。

经过一番搏斗,三名盗墓者全部被制服,缴获的黄金锭里,有一块还刻着“麻林地贡金”的完整字样。“幸好你们来得及时,”欧阳宗明看着被追回的黄金锭,松了口气,“再晚一步,货舱里的文物就全被他们毁了。”

回到船上,警方对盗墓者进行了审讯,得知他们是国际文物走私团伙,专门盗窃古代沉船文物,再通过黑市高价出售。“这些人太猖狂了,”程远看着审讯记录,脸色凝重,“幸好我们这次加强了安保,不然损失就大了。”

方美怿坐在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修复《远洋针路日志》。欧阳宗明端着一杯热姜茶走过来,放在她手边:“别太累了,日志可以慢慢修,身体要紧。”方美怿抬起头,看着他眼里的关切,心里暖暖的:“我想尽快把日志修复好,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远洋针路的细节,说不定能帮我们找到更多航线的证据。”

欧阳宗明在她身边坐下,陪着她一起整理日志内容。日志里不仅记录了航线的针路数据,还提到了船员在航行中的生活——“每日三餐,以干粮为主,渴则饮淡水,淡水不足时,取海水煮之”“夜航时,火长登桅杆,观星定针,其余船员轮流值班”。这些细节,让六百年前船员的航海生活变得鲜活起来。

2022年12月,考古队沿着“苏门答腊—基尔瓦”远洋针路,继续南下,前往莫桑比克的比剌港——根据《明成祖实录》记载,这里是郑和船队第四次下西洋时“抵比剌,过德尔加多角,入莫桑比克海峡”的重要港口,也是当年船队遭遇风暴、开辟新针路的地方。

程远站在比剌港的古灯塔遗址前,手里捧着一本清代的《郑和下西洋考》,上面引用了《明成祖实录》的记载:“永乐十二年,郑和船队抵比剌,遇风暴,船偏针路,遂开辟新航线,过德尔加多角,抵孙剌。”“这里的‘偏针路’,就是指风暴导致罗盘方位偏移,船员不得不重新测算针路,”程远解释道,“这也从侧面说明,明代船员不仅能按固定针路航行,还能在突发情况下灵活调整,开辟新航线。”

林珊指着平板电脑上的气象数据:“比剌港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东侧,是热带风暴的高发区。我们查了历史气象记录,永乐十二年冬季,这里确实发生过一次强风暴,与《明成祖实录》的记载完全吻合。”

郑海峰的声呐设备在比剌港外的深海区,发现了一处分散的沉船残骸:“这艘沉船的船体碎片很分散,像是被风暴撕碎的。从碎片的尺寸来看,应该是一艘明代的二千料补给船。”

欧阳宗明和方美怿潜入水下,发现沉船残骸周围散落着大量的青花瓷片和铜钉,其中一片瓷片上刻着“比剌”二字。方美怿在一块较大的船体碎片上,发现了几行用红漆写的字迹,虽然大部分已被海水冲刷模糊,但“风暴”“偏针”“新针路”等字样依然清晰。

“这应该是船员在风暴后留下的记录!”方美怿激动地说,“结合《明成祖实录》的记载,我们可以还原当时的场景——船队在比剌港遭遇风暴,船只偏离了原定针路,船员们在紧急情况下,重新测算罗盘方位,开辟了一条新的针路,最终安全抵达孙剌港。”

欧阳宗明则在残骸附近,发现了一枚铜制的“针路校准牌”——牌面上刻着二十四向罗盘刻度,还有一些细微的划痕,像是船员用来记录新针路数据的。“这枚校准牌太重要了,”他说,“它证明了船员在风暴后,对针路进行了重新校准,是‘风暴针路’存在的实物证据!”

在清理沉船残骸时,考古队发现了一具船员的骸骨,骸骨被卡在两块船体碎片之间,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木质的罗盘。经过法医检测,骸骨的年龄约25岁,骨骼上有明显的骨折痕迹,应该是在风暴中被船体碎片砸伤,最终不幸遇难。

“他应该是负责测算针路的火长,”程远看着骸骨,感慨地说,“在风暴中,他还在坚持使用罗盘,试图为船队找到正确的航向,可惜最终没能逃过一劫。”

林珊轻轻整理着骸骨旁的罗盘,眼里满是敬意:“这些船员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的航海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的故事,不应该被遗忘。”

考古队决定将这具骸骨和罗盘一起,带回中国,安葬在“郑和航海博物馆”的纪念园里,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些为航海事业牺牲的英雄。

2023年年初,考古队带着在非洲发现的针路碑、航海日志、罗盘、校准牌等文物,返回中国。在“郑和下西洋非洲针路考古成果展”上,这些文物被精心陈列在展厅里,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学者和游客。

展厅的入口处,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郑和非洲针路全景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出考古队还原的五条主要非洲针路:

1. 马尔代夫—摩加迪沙线:用庚酉针四十五更,是船队往返东非的核心航线,连接了东非北部的重要贸易港;

2. 马尔代夫—布腊瓦线:用庚酉针四十更,贯穿东非中部,是船队获取象牙、香料的主要航线;

3. 苏门答腊—马尔代夫—基尔瓦线:用乾戍针、丹辛针、庚酉针,全程八十二更,是当时最长的远洋针路,见证了明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4. 摩加迪沙—蒙巴萨—基尔瓦沿岸线:用壬丙针三十更,沿东非海岸线航行,便于船队补给淡水和食物,是沿岸贸易的重要通道;

5. 比剌—孙剌风暴针路:在风暴后重新校准的针路,体现了明代船员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为后世航海提供了宝贵经验。

程远站在全景图前,向参观者介绍:“这五条非洲针路,不仅是明代航海技术的结晶,更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往来的见证。从马累岛的针路碑,到基尔瓦的远洋日志,再到比剌港的风暴校准牌,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六百年前,中国船员跨越印度洋,与非洲人民开展和平贸易、文化交流的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在展览开幕式上,为考古队颁发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国考古人用严谨的考古工作,还原了郑和船队的非洲针路,填补了世界航海史研究的空白。这些文物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们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合作、包容的精神,这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展览结束后,欧阳宗明选择在“清和号”宝船复原模型前,向方美怿求婚。他手里拿着一枚用比剌港沉船出土的青花瓷碎片制作的戒指,单膝跪地:“美怿,从马累岛的针路碑,到基尔瓦的远洋日志,再到比剌港的风暴考验,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未来,我想和你一起,继续探索更多的历史遗迹,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你愿意嫁给我吗?”

方美怿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用力点头:“我愿意!我愿意和你一起,沿着郑和的针路,去更多的地方,发现更多的故事,让这些被遗忘的历史,重新被世人看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考古浮海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百炼飞升录我的悠闲山村生活医道狂尊林阳苏颜武神风暴嘉佑嬉事危险激情:总裁的VIP情人lol之电竞天王凌天战神我们是兄弟一切从退婚开始拜见大魔王明末传奇符尊传学渣妹子又搞事情了吞天圣帝诸葛孔明纵横异界秦舒褚临沉圣祖亿万暖婚之夫人甜又拽
经典收藏第三十三个明天呼吸就变强,从小蜥蜴到葬天巨蜥月牙寨狼兵洪荒混沌天尊石塔门安平录单机穿越者的悠闲都市摊牌了我是路明非浴火天劫闺女别哭,爹其实是无敌神帝碧海幽瞳第一宠妃:遵命,所罗门!大周最风流这个法师真的狗傲世帝妃:爷你太嚣张遮天开始的人生模拟器从狐妖开始穿越诸天玄幻:穿越反派,女主人设全崩了红炎龙君在全职法师中造灵种
最近更新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极武神荒逆生修仙:从白头翁到少年郎小家奴咸鱼翻身记功法太强,娘娘们都乐坏了玄幻:我的情绪银行逆世灵幻天尊贴地武夫,谁教他炼剑起飞的?分身互相传功,我只管破境!将臣真祖:血源破道风云际会:杨仪传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满级帝女归来,开局觉醒昆仑灵考古浮海记只有我不在卷的世界半藏神最强系统传承霜天烛世录如意请我去修真被家族抛弃后,我在北境搞黑科技
考古浮海记 春景至若 - 考古浮海记txt下载 - 考古浮海记最新章节 - 考古浮海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