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首页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在漫威当超级英雄的那些年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武道至尊大明官大宋的智慧三国第一狠人极品小侯爷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花豹突击队奋斗在初唐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全文阅读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8章 苏婉之助,核实背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计划在稳步推进,但林霄愈发谨慎。他物色的那些执行人,以及想要保全的目标,其背景信息的真伪至关重要。

他深知,自己此刻仿佛一个在万丈深渊之上走钢丝的人,任何一步的失察,任何一丝信息的谬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万劫不复。他所物色的那些即将被推至台前、执行关键步骤的“棋子”,以及他意图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竭力保全的那些军中栋梁,他们的背景、性情、人际关系,其真伪虚实,已不仅仅是计划成败的关键,更直接关乎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仅凭兵部档案房里那些冰冷枯燥、往往流于表面甚至可能经过粉饰的官方记录,或是市井坊间那些真伪难辨、添油加醋的流言蜚语,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信息源,不仅模糊不清,更可能是一个个精心布置的陷阱,看似平坦的道路下,或许就隐藏着足以致命的捕兽夹。

他需要更深入、更立体、更接近人性本真的核实渠道。他需要听到关于这些人“活生生”的一面,他们的喜好、他们的弱点、他们的家庭、他们不为人知的坚持与无奈。

就在这种对信息极度渴求又极度审慎的氛围中,林霄的思绪,自然而然地飘向了那位虽身处逆境却依旧沉静如水的女子——苏婉,以及她身后那张即便在苏家遭受打击后,依然在悄无声息间维系运转的、由苏正清多年积累的清流名声与人际关系织就的网络。

苏家如今门庭虽略显冷落,苏正清大人仍在病榻之上缠绵,但“清流”二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立场,更是一种跨越了朝堂党派、地域隔阂的士林认同与人情往来。这张网络根须绵密,遍布朝野,上至部阁高官、翰林清贵,下至地方督抚、书院山长,乃至一些虽无实权却德高望重的致仕老臣。

他们传递消息的渠道往往更为隐秘和多样,视角也常与勋贵武将体系那种强调功勋、派系、利益的刚性评判截然不同。他们更关注一个人的品行、家风、学问、交际圈,以及那些在正式公文上看不到的“软性”信息——这些,恰恰是林霄作为翰林官难以直接触及,却又对判断人物至关重要的维度。

选择通过苏婉,林霄内心经过反复权衡。他珍视与苏婉之间纯净而默契的情谊,不愿将其卷入危险;但计划的紧迫性与信息的匮乏,又迫使他不得不借助这条或许最可靠的途径。他只能将接触,严格限定在一种隐晦的、“学术探讨”或“读史感慨”的框架内,用层层隐喻包裹真实意图。

这一日,午后阳光透过集雅斋窗棂上糊着的素绢,变得柔和而朦胧,在铺着旧毡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室内,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混合了陈旧书卷、淡淡墨香和若有若无药草的气息,令人心安。林霄与苏婉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斑竹小几,几上摆放着两盏清茶,热气袅袅升起。

他们先是照例谈论了一些近日读到的前朝笔记、史书疑案,气氛融洽而舒缓。然而,林霄的心神,却早已如同绷紧的弓弦。他需要找到一个自然而然的转折点,将话题引向现实,却又不能留下任何刻意的痕迹。

时机悄然来临。当话题涉及历代边将功过时,林霄状似随意地拿起茶杯,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瓷壁,目光投向窗外摇曳的芭蕉,用一种带着学者式感慨的语调开口:

“苏姑娘,近日我翻检一些故纸堆,看到不少关于国朝早期边镇将官的履历记载,心中颇多感触。发现有些人,早年也曾骁勇善战,凭借赫赫军功崭露头角,光耀门楣,可惜啊,后来或因自身性情骄纵跋扈,或因时运不济卷入了不该沾染的是非漩涡,渐渐泯然众人,甚至晚景凄凉,身陷囹圄。读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深感世事无常,人性复杂。”

他略微停顿,仿佛在整理思绪,也像是在给苏婉一个适应话题微转的过程,然后才继续以举例的方式,抛出了第一个试探:

“譬如……我依稀记得,似乎曾有位名叫王弼的参将,早年曾在北边蓟镇、宣府一带屡次击破小股扰边的蒙古游骑,颇有些勇猛善战的名声,在军中也算是一号人物。可惜,此公脾气据说太过暴躁刚愎,有记载称他曾因粮草补给之事,当众鞭挞过督粮的文官,由此结怨甚多,埋下了祸根。也不知他后来境况具体如何,若其家中子弟有贤良聪慧者,或许还能勉强维系武脉,不至使家族彻底败落。只是,这等涉及家族内幕之事,官修史书往往语焉不详了。”

林霄这番话,看似抒发读史惆怅,重点却巧妙地落在了“家中境况”和“子弟贤良”上。他想知道的,是王弼家族内部是否团结,是否有明理长辈约束族人,后代是否值得培养——这些将直接影响林霄的判断。

苏婉何等聪慧剔透,她手中正在整理的一卷书册微微一顿,抬起眼帘,清澈的目光在林霄看似平静的脸上轻轻掠过。她并未显露出丝毫诧异,也没有追问林霄为何突然对一位早已过气、甚至可能已不在人世的边将的家事产生兴趣。

她只是微微侧首,沉吟了片刻,仿佛在记忆的深处仔细搜寻着相关的碎片。那专注的神情,使她苍白的脸颊似乎也多了几分生气。

片刻后,她轻声开口,语调平稳而清晰,如同山间清泉滴落玉石:“王弼将军?这个名字,妾身似乎有些印象……应是听家父的一位早年门生提起过。那位门生后来曾在北疆某道担任过督粮官职,机缘巧合,确实与王将军有过一段共事之缘,也亲身领教过他的火爆脾气。”

她没有直接评价王弼的功过,而是先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增加了接下来所言的可信度。然后,她话锋微转,提供了远比冰冷档案生动、立体的信息:

“不过,据那位门生后来与家父言谈间提及,王将军虽则性情急躁,易于触怒,但治军却极是严明,有一条颇得军心:他从不克扣麾下士卒的粮饷,分毫必较,足额发放。对于沿途经过的百姓,也能做到秋毫无犯,军纪在那时的边军中算是相当不错的。至于其家中情况……妾身依稀记得,似乎王将军有一位年迈的母亲,是位极为贤德明理的老夫人,在乡里颇有声望,时常书信劝诫儿子收敛脾气,以保全自身。王将军虽在外桀骜,对母亲却颇为孝顺。其子尚且年幼,并未跟随父亲习武,据说天资尚可,读书颇为刻苦,走的似是文途。”

苏婉这番娓娓道来,信息量远超林霄预期。

它勾勒出的王弼形象,并非一个简单的莽夫,而是一个有明显缺点,但也有其底线和优点的复杂将领。更重要的是,家族信息极具价值:有一位能施加正面影响的贤德长辈,后代选择文路,有意或无意地与父亲充满风险的武职进行切割。这大大增加了保全该家族的价值——不仅值得保全,而且存在内部稳定因素,降低了行动难度和风险。同时,后代走文路,也意味着未来或许能在另一条道路上有所作为,延续家族香火。

林霄心中暗喜,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表示听到了这些信息,并将其深深铭刻于心。他不能表现出过度的关注,于是顺势又似闲聊般提起了第二个人选,试图将这种“随机感慨”的氛围延续下去:

“听苏姑娘如此一说,这位王将军倒也是个性情中人,可惜了。说到边将转任,我还想到一位,名叫俞通源的将军。此人据说早年擅长水战,在江防湖寇方面颇有建树,但不知何故,后来却调任至京营任职,离开了其熟悉的水域,倒是有些可惜了其一身水上本领。苏姑娘可曾听闻过此人?不知其为人处世如何?”

这一次,苏婉的回应似乎更快了些,唇角甚至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些许趣味的笑意,使得她整个人都显得生动了几分:

“俞通源将军?这位将军,在京中倒算是一位颇有意思的趣人。听说他极爱杯中之物,酒量甚宏,且有个特点,一旦饮至酣畅处,便喜欢反复念叨当年在鄱阳湖、长江流域剿匪的旧事,言辞间颇多感慨。有趣的是,俞将军的夫人是江南书香门第出身,性情刚直,对他的管束极为严格,常常因为他贪杯误事或酒后失态而厉声责罚。而俞将军呢,在外是统兵将领,回府后却对夫人敬畏有加,这在京中勋贵圈子里,几乎是众人皆知的笑谈,都说他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也正因为他并非核心权贵,性情又有些滑稽可爱,倒也没什么人真与他较劲,或刻意与他为难。”

这番描述,同样提供了关键信息:俞通源专业技能突出,但当前职位未能发挥所长;个人癖好明显,且酒后易吐真言或怀旧,这可能成为突破口或需要警惕的风险点;家庭关系方面,有一位能有效制约他的夫人,且夫人出身背景可能意味着通情达理或可利用其影响力;人际网络相对简单,政治威胁性小。这些信息,对于林霄判断是否值得对俞通源进行保全,以及如何利用其“惧内”等特点,或许通过其夫人进行间接沟通或施加影响,来策划更为稳妥的行动方案,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连续两次成功的试探,让林霄的信心增加了几分。他决定再向前推进一步,触及一个更为敏感、也更接近行动计划核心的人物。他需要核实一个他物色的、负责在底层传递消息和物资的中间人——一个南城赌坊的伙计。此人选需要既具备一定的江湖义气和活动能力,又不能背景过于复杂难以控制。

于是,他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已然微凉的茶水,仿佛只是突然想起一件无关紧要的趣闻般,用最随意的口吻问道:

“说到京城人物,三教九流,也是应有尽有。如今这京城地面,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消息流传极快。我前日偶然听同僚闲聊,说起南城一带,有位姓赵的赌坊伙计,为人似乎颇讲义气,在底层有些名声,也不知是真是假。这市井之中,倒也多有奇人异士。” 这个问题,与他之前谈论的将领话题截然不同,显得有些突兀。

苏婉闻言,细长的柳眉微微蹙起,她认真地想了想,随后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与谨慎:

“赌坊勾栏之地,非妾身所能涉足听闻,其中人物,更是知之甚少。这类市井豪侠之辈,传闻往往夸大其词,真假难辨。” 然而,她话锋并未完全关闭,显示了她愿意帮助林霄的诚意,“不过……家中有位跟随多年的老仆,他的一位远亲似乎在顺天府衙门当差,平日里接触三教九流较多。若林公子确实对此人好奇,妾身或可请老仆代为打听一二,只是需要些时日,且未必能得悉全貌。”

说到这里,她清澈的目光再次投向林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却不知林公子为何突然问起这等市井人物?”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个问题似乎脱离了之前“读史感慨”的范畴,透露出一种不同的意图。

林霄心中微微一凛,暗怪自己有些冒进了。他立刻意识到必须迅速掩饰,不能引起苏婉更深的好奇或担忧。他脸上浮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尴尬的笑容,仿佛是被看穿了某种无谓的好奇心,巧妙地解释道:

“哦,苏姑娘不必麻烦,我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无要紧。实在是前日在翰林院,听几位年轻同僚闲聊市井见闻,当作趣谈提及此人,我便一时好奇记下了。想来也是些不经之谈,当不得真。我们还是继续说说方才那本前朝笔记的考证吧。”

他迅速而自然地将话题引回了安全的学术领域,语气轻松,仿佛刚才的问题真的只是一时兴起的插曲。

苏婉静静地看了他一眼,那双仿佛能映照人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了然,但她没有再继续追问。她只是轻轻“嗯”了一声,顺从地将话题转回了书本之上。

然而,林霄却从她那短暂的目光交汇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声的洞察力。她或许不完全清楚林霄在做什么,但她一定感知到了他话语背后隐藏的沉重与谨慎。这份聪慧与善解人意,让林霄在感激之余,也平添了一份更深的警惕与自责。

他再次于心底重申那个铁律:无论如何,绝不能将苏婉直接卷入任何具体的、可能带有风险的行动之中。她提供的信息是背景,是参考,是照亮暗处的烛火,但她本人,必须始终置身于风暴眼之外的宁静之地。

茶凉,书尽。例行会面结束,林霄起身告辞。苏婉送至集雅斋门口,并未多言,只是微微一福。

走在返回翰林院的路上,午后阳光正好,街市喧嚣,但林霄内心沉浸在复杂情绪中。

苏婉提供的信息,如同散落的珍珠被串起,变得清晰有价值,让他心中的计划拼图更完整,行动底气更足。她的智慧与所连接的清流网络,是他在凶险棋局中最重要的助力和最温暖的慰藉。

然而,这份依赖与信任,也让他肩头责任愈发沉重。利用这份纯洁情谊获取信息,哪怕为更大正义,也让他内心不安。他必须成功,绝不能失败。因为失败不仅意味自身毁灭,更可能将苏婉及其家族拖入深渊。

他抬头望向紫禁城,目光坚定而深邃。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更加如履薄冰,但方向,已然更加清晰。幽兰之言,虽轻虽缓,却足以辨明前路迷雾中的险滩与暗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回到过去当女神我家魔王升级中权欲场乔梁叶心仪绝色丹药师:邪王,你好坏魔法傲世录书剑盛唐花豹突击队没你就不行武神风暴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孕妻1V1:心急老公,要二胎吞噬古帝阴阳诡探医道狂尊林阳苏颜武炼阴阳醉仙葫食鬼猎人武神纪元杀手房东俏房客爱潜水的乌贼作品
经典收藏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高贵大魏芳华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绝世极品兵王穿越我是胡亥唐末狐臣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奶爸劝学史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凤临天下:一后千宠洗尽铅华起飞,从1973年开始一品国公回到三国收猛将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明末开疆
最近更新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救女主?问题不大,看我爆兵百万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大秦:开局人屠,杀敌就变强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逃荒是不可能的闲话清史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