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首页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逍遥小憨婿锦衣夜行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终极战争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我的美女俏老婆大魏能臣我大哥叫朱重八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全文阅读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0章 墨海藏锋,暗流渐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洪武二十四年的初夏,应天城在一场连绵数日的透雨之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澄澈阳光。

雨水洗刷了宫阙殿宇上的积尘,琉璃瓦反射着耀目的金辉,连带着翰林院庭院中那些蓊蓊郁的古木,也舒展出格外鲜亮的翠意。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仿佛连日来的阴郁沉闷都被这一场甘霖涤荡而去。

然而,在这片表象的明净之下,那股自帝国权力核心滋生、并悄然蔓延至官僚体系末梢的紧绷感,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如同这初夏的气候,在阳光照射下,蒸腾起一股更为黏稠、更令人窒息的低压。

文华殿那场关于藩王策的奏对,虽仅限于林霄与太子朱标之间,并无只言片语外泄,但其引发的无形涟漪,却已悄然触及了林霄身处的小小漩涡。

林霄依旧每日准时出现在翰林院典籍库,埋首于那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他负责的《洪武大典》“舆地门”编纂工作,已进入更为精细、也更为繁琐的校勘与定稿阶段。相较于前期广搜博采的宏阔,眼下更多的是需要极致耐心与严谨的字斟句酌。

一页页泛黄的书稿,一行行模糊的刻字,一个个需要考证的人名、地名、典章制度细节,构成了他全部的世界。他比以往更加沉默,行动轨迹更加固定,将自己完全隔绝在学术的壁垒之后,仿佛真的成了一尊只会呼吸墨香的古籍雕像。

同僚们早已习惯了他的存在方式。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位林修撰自从参与了大典编纂的“要务”后,非但没有借此机会攀附钻营,反而愈发显得“不通世务”。他对待那些枯燥考据工作的专注与投入,在那些期待着凭借文章才华直上青云的同僚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自讨苦吃”。

孙耀宗如今见到他,偶尔会停下脚步,用一种混合着些许怜悯与更多是“此子不堪大用”的最终定论的目光扫过他,或许会随口问一句“琼州物产志校得如何了?”语气平淡,再无之前的审视与探询。林霄总是立刻起身,恭敬回答:“回大人,正在逐一核对地方志与前朝笔记异同,力求无误。”态度谦卑,回答得体,将话题牢牢锁定在具体事务上。孙耀宗便会“嗯”一声,不再多言,背着手踱开。

林霄这种“安于本职”、“心无旁骛”的表现,无疑完美符合了上至皇帝、下至掌院学士对他“勤于案牍”的定位,也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他可能存在的任何潜在威胁。

然而,在这层精心构筑的“书蠹”保护色之下,林霄的头脑却从未停止过高速运转。

文华殿奏对的每一个细节,朱标太子那沉重而疲惫的眼神,那声关于“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叹息,都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他的心底。

他知道,自己那番“强干弱枝,徐徐图之”的建议,或许为忧心忡忡的太子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向,但根本无力改变那日益迫近的结构性矛盾。

朱元璋对北疆的强势布防,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而朱棣在北平的隐忍与暗中积蓄,则像是地下奔涌的熔岩,寻求着喷薄的裂口。

这表面的平静,不过是风暴来临前最后的间歇,压抑得令人心悸。

这种对大局的深刻忧虑,反而促使他更加珍惜眼前这方由故纸堆构成的“避风港”,也更加坚定了要利用这“编纂大典”的绝佳平台,为自己、也为远在琼州的“方舟”积蓄力量的决心。

他的工作,远非简单的抄录与校勘。

这一日,他负责审核“舆地门”中“江南道·镇江府”部分的一批稿件。稿件由一位名叫吴思贤的翰林编修初步整理完成,内容主要涉及镇江府历代沿革、山川形胜、名胜古迹。

表面看来,文稿引证丰富,文笔流畅,并无明显纰漏。但林霄在核对一条关于城西“蒜山”的典故时,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稿件中引用了《太平寰宇记》的记载:“蒜山,在城西三里,临江绝壁,相传汉末周瑜与诸葛亮于此议拒曹公,谋算于此,因名。”这似乎是再寻常不过的地理典故引用。然而,林霄记得自己此前在整理另一批前元文人笔记时,曾看到过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他立刻起身,在密集的书架间穿梭,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数月来对库藏典籍的熟悉,很快便找到了那册名为《至顺镇江志》的残本。翻至相关篇章,果然看到上面记载着:“蒜山,旧名算山,或云晋代某隐士精于算术,结庐于此,故名。其地险要,南朝时尝为屯兵之所。至唐末,始有附会周郎、诸葛事者,盖因山势临江,便于观览形势耳,然考之正史,二人未尝至镇江,此说实为后人穿凿。”

两相对照,差异立现。《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北宋,而《至顺镇江志》为元朝所修,后者时代更晚,且明确指出“周瑜诸葛亮蒜山定计”之说为唐末后人附会穿凿。吴思贤在整理稿件时,显然看到了这两种记载,但他却选择了传播更广、也更富戏剧性的前者,而对后者的辨正之说只字未提,甚至未加任何考辨按语。

若在平时,这或许只能算作学术上的疏漏或偏好不同,并非大奸大恶。但在编纂《洪武大典》这等“盛世修典、彰显文治”的重大文化工程中,这种对史料缺乏严谨考辨、甚至有意无意忽略不利于“名人效应”记载的做法,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尤其是在涉及诸葛亮这等被历代君王推崇为“忠臣楷模”的人物事迹时,更应谨慎。

林霄不动声色,继续仔细审阅吴思贤负责的其他部分稿件。

很快,他又发现了几个类似的问题:在记述某处南朝古寺时,吴思贤大肆渲染其与某位帝王(非本朝)的渊源,却略去了该寺在元末曾遭兵燹、部分建筑为前朝遗老集资重建的记载;在收录当地文人诗词时,明显偏好辞藻华丽、歌功颂德之作,而对一些反映民间疾苦、风格沉郁的诗文选择性忽略。

这些看似零散的“瑕疵”,汇聚在一起,却隐隐勾勒出这位吴编修某种趋利避害、迎合上意的学术倾向,或者说,是一种缺乏求真精神、习惯于“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式。

林霄的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他想起此前偶尔听同僚闲聊,提及这位吴编修出身江南书香门第,家族与朝中某些清流官员关系密切,其本人亦以“才思敏捷、善于属文”着称,颇得孙耀宗的赏识,被视为有望在本次大典编纂中脱颖而出、进而获得升迁的“潜力股”。

“才思敏捷……善于属文……”林霄心中默念:“怕是更善于揣摩风向、粉饰太平吧。这等人物,若在太平年月,或可做个合格的词臣,但在如今这暗流涌动之际,其心性如此,将来若居要职,恐非社稷之福。小辫子+1,记下了。”

他并未立刻对稿件提出质疑,而是如同往常一样,取过自己那本厚厚的、外观与普通读书笔记无异的特制册子,翻到特定页数,用只有自己能完全理解的混合了简体字、拼音首字母和特殊符号的密写方式,简要记录了发现的问题:“镇江稿,吴思贤,蒜山典故取舍存疑,略元志辨正,或有迎合‘忠贤’叙事之嫌。另,文风偏好浮华,略民生疾苦。其人学术严谨性待察。”记录完毕,他合上册子,将其与一堆待校的书稿混在一起,毫不起眼。

这只是编纂日常中的一个微小插曲,却让林霄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是在这看似纯粹的文化事业中,也充满了各种微妙的人心算计与利益纠葛。

这座翰林院,乃至整个大明官场,就像一片看似平静的墨海,其下却暗藏着无数或明或暗的旋涡与礁石。而他,这条意外闯入的“鲶鱼”,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既要利用这墨海隐藏自身,也要小心不被其下的暗流吞噬。

数日后,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消息,通过苏婉那绝密的渠道,悄然传递到了林霄手中。这次并非丝帕或信笺,而是一本看似寻常的、市面常见的《千家诗》刻本。在特定几首诗的行间,用极细的针尖刺出了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小孔洞,组成了一套复杂的密码。林霄耗费了半夜功夫,才在灯下借助放大镜和密码本,将其破译出来。消息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

“北线密报:燕王府近与辽东都司某参将往来密切,疑以‘互市’、‘协防’为名,行物资转运之实。另,北平城中近日有陌生番僧活动,形迹诡秘,似非中土人士。陛下近日常独处武英殿,翻阅北疆舆图至深夜,侍奉内侍皆屏退,神色凝重。东宫近来请安,陛下问及《汉书》七国之乱篇目,意有所指。”

这寥寥数语,如同几块沉重的巨石,投入林霄本就不平静的心湖。

燕王府与辽东军官的勾结,意味着朱棣的触角已经开始向更广阔的北方边镇延伸,试图构建一条更为隐蔽的物资补给和情报网络。陌生番僧的出现,则暗示朱棣可能不仅在积蓄武力,还在寻求某种宗教或意识形态上的支持,甚至是与域外势力有所勾连?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而朱元璋的反应,更让林霄感到一股寒意正顺着脊椎爬升。皇帝深夜独览北疆舆图,询问太子关于七国之乱的典故,这几乎已经是赤裸裸地将朱棣与汉初造反的藩王类比,其内心的猜忌与杀机,恐怕已酝酿到了临界点。这位开国皇帝,显然并未完全被朱标的“好转”和太孙的册立所安抚,他对北疆那个强大儿子的警惕,与日俱增。一场父子之间、君臣之间的终极摊牌,似乎随时可能因某个意外事件而引爆。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风,已经刮得如此之急了吗?”林霄放下破译后的纸条,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夜色深沉,远处隐约传来巡夜更夫梆子声,悠长而空洞。初夏的夜风带着微暖的花香,吹在他因紧张而有些发凉的脸上,却丝毫无法驱散心头的沉重。

他将纸条就着灯焰点燃,看着那跳跃的火苗将墨迹与纸张一同吞噬,化为灰烬。然后,他回到书桌前,再次打开了那本厚厚的“黑料本”。这一次,他翻到了专门记录北疆动态和朝堂风向的密写部分。

他需要将苏婉传来的信息,与自己近日从官方文书、同僚闲聊乃至编纂大典时接触到的零散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印证。例如,兵部近期是否有关于辽东军备异常的奏报?钦天监的档案中,是否有关于北平地区异常天象或地理变动的记录?那些被调往山西、大同的将领,其家族背景、政治倾向如何?所有这些碎片,都可能拼凑出更接近真相的图景。

同时,他也必须开始思考,当那场预料中的风暴真正来临之时,自己该如何应对。是继续坚守在翰林院这个相对安全的位置,静观其变?还是需要提前做出某些安排,比如……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琼州基地,又该做好怎样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天下板荡、海疆不宁的局面?

他的笔在纸上缓缓移动,时而记录,时而停顿,眉头紧锁。墨迹在灯下晕开,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他知道,自己记录的不仅仅是“黑料”,更是在这暗潮汹涌的时代洪流中,为自己和所关心的人寻找一线生机的路线图。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窗外,东方天际已微微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林霄终于停下笔,揉了揉酸涩的双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他将“黑料本”小心翼翼地藏回暗格,吹熄了油灯。

室内陷入黎明前的黑暗。林霄和衣躺在床榻上,却毫无睡意。他的脑海中,交替浮现出朱标忧戚的面容、朱元璋阴鸷的眼神、朱棣雄健的背影、苏婉坚毅的目光,以及琼州海岛上那三艘在月光下操练的新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唐:从种土豆开始仙武帝尊lol之电竞天王不朽圣尊危险激情:总裁的VIP情人武炼阴阳我家魔王升级中我的老婆是双胞胎(超级兵王在都市)穿越时空之殖民全球杀手房东俏房客暗黑破坏神之毁灭盖世仙尊内【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医路逍遥吞噬古帝太古龙神诀狂医废材妃叶辰萧初然小说免费阅读上门龙婿嘉佑嬉事光明纪元
经典收藏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腹黑嫡女:相公求你休了我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大秦:开局错把始皇当亲爹幻之盛唐寒门巨富洗尽铅华诸国志绝世极品兵王三国之兴强汉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大清挖坑人大明凰女传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最近更新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双经问渡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医女楚汉行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暗尘明月楼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三国:争霸江山美人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 墩墩大大亚亚头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txt下载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最新章节 - 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