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的倒台,如同在百兽街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万兽阁被商会暂时接管,内部整顿,声誉一落千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奇兽斋”如日中天的声望。
地脉龙蜥那震撼全场的龙威,林渊以雷霆手段反制暗杀并当众揭露阴谋的智慧与魄力,以及他那神乎其神的“定制合成”技艺,共同铸就了“奇兽斋”金字招牌的坚实基础。
风波平息后的“奇兽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 名声大噪,客似云来
店铺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前来光顾的已不仅仅是那些寻求御兽提升的散客或个人御兽师,更开始出现一些中小型佣兵团、商会护卫队,乃至一些世家旁系的代表。
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奇兽斋”能解决御兽的疑难杂症,更是其能“量身定制”、挖掘潜力的能力,以及那只匍匐在后院、偶尔散发出一丝令人心安龙威的地脉龙蜥所代表的强大实力与底蕴。
一位中型佣兵团的团长,在花费重金成功将其主力御兽——一头卡在黑铁极品多年的厚土犀,通过融合特定土系晶核,成功晋升为青铜下品并觉醒“地刺突袭”技能后,激动不已,当场与“奇兽斋”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奇兽斋”的业务量呈爆炸式增长,单一的“定制合成”已无法满足需求。
二、 业务拓展,体系初成
面对汹涌而来的需求,林渊与苏婉儿审时度势,开始对“奇兽斋”的业务进行梳理和拓展。
1. 分层服务:他们设立了不同层级的服务。基础的“优化调理”,针对普通御兽的暗伤修复、属性微调,价格亲民,走量盈利。中级的“潜能激发”,针对有晋升瓶颈的御兽,使用较为常规的融合材料进行突破。高级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合成”,需要林渊亲自出手,使用稀有材料,价格高昂,但效果也最为惊人。
2. 材料渠道稳固:借助苏家的人脉和日益雄厚的资金,苏婉儿开始着手建立稳定、多元的材料供应渠道。她不仅与多家信誉良好的材料商建立直接合作,甚至开始投资一些小型的材料产地和探索队伍,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同时,林渊对“非常规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成了一条独特的、低成本高效益的补充路线。
3. 标准化尝试:对于某些常见御兽的特定问题,林渊开始尝试总结出相对稳定、可复制的“标准化”合成方案。虽然效果不如完全定制,但胜在成功率稳定、成本可控,可以由经过他短期培训的助手(主要是一些表现出色、有意向学习融合基础的外院弟子)在苏婉儿的监督下执行,极大提升了效率。
三、 根基奠定,雏形已现
短短数月,“奇兽斋”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有两间门面的小店。苏婉儿盘下了旁边两家经营不善的店铺,打通扩建,使得“奇兽斋”的规模扩大了数倍。店内划分出了接待区、咨询区、展示区(展示一些成功的合成案例或奇特材料),以及数个不同等级的合成静室。
雇佣的人手也增加了不少,除了负责接待和日常管理的伙计,还招揽了几名魂力尚可、对融合之术感兴趣的年轻修士作为学徒助手,负责一些基础性的辅助工作和材料预处理。
林渊依然是核心与灵魂,掌控着最顶尖的合成技术与研究方向。但他已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逐渐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研究——继续钻研万兽图谱,解析上古残卷中关于“钥匙”与“混沌源能”的奥秘,以及尝试探索更复杂、更强大的合成路径。
地脉龙蜥的存在,如同定海神针,震慑着所有心怀不轨之徒。再也没有人敢用对付普通商户的手段来对付“奇兽斋”。甚至,一些原本对“血脉融合论”嗤之以鼻的势力,也开始重新评估其价值,态度从敌视转变为谨慎的接触与观望。
源源不断的利润,如同血液般注入这个新生的机体,支撑着林渊的研究、御兽的培养和店铺的扩张。一个以“奇兽斋”为核心,集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商业帝国雏形,已然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林渊站在扩建后的后院高台上,俯瞰着焕然一新的店铺和络绎不绝的人流。苏婉儿站在他身旁,脸上带着欣慰与憧憬。
“林兄,我们做到了。”苏婉儿轻声道。
林渊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挑战,来自商业上的,来自学院内部的,甚至来自更广阔的世界。但他已不再孤单,也不再弱小。
他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基石,拥有了并肩作战的伙伴,更拥有了通往更强力量的道路。
新生的巨头,已然崛起于百兽街。而它的未来,注定将搅动更大的风云。
(第四十五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御兽:我的合成不科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