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胤王朝的第七个年头,“微擎盛世”的荣光早已洒满中原大地。
黄河两岸,良田万顷,稻浪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枝头;京城内外,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边境线上,烽烟不起,各族百姓互通有无,一派和睦景象。就连偏远的西南山区,也因新政推行的“梯田术”和“引水法”,告别了常年饥馑,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安稳富足的笑容。
这一日,永宁王府的后花园里,林微正陪着宇文擎摆弄着从西域引进的“高产棉种”。这种棉花耐旱耐涝,纤维细长,是林微将现代育种知识包装成“上古神农秘术”培育而成,如今已在北方推广开来,让百姓们告别了“冬寒无衣”的困境。
“阿微,今年北方的棉花长势极好,秋收后,国库的布匹储备至少能翻一番。”宇文擎手中捏着一片嫩绿的棉叶,眼中满是欣慰,“到时候,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通过苏瑾的商队,销往西域和南洋,换取更多的奇珍异宝和粮食种子。”
林微笑了笑,伸手拂去棉叶上的露珠:“粮食和布匹,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这两样富足了,天下才能真正太平。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据新政监察院上报,北方一些地区今年雨水偏少,虽然有水利工程保障,但还是要警惕旱情和病虫害。”
她的话音刚落,青竹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色凝重:“小姐,王爷,新政监察院急报!北方幽州、冀州、并州三地,出现了大量蝗虫,已经开始啃食庄稼!”
林微心中一沉:“蝗虫?数量多少?波及范围有多大?”
“据初步上报,蝗虫起初只是小规模出现,但最近几日数量暴增,已经蔓延到了三个州的十几个县。”青竹递上密函,“当地官员已经组织百姓捕杀,但蝗虫数量太多,根本杀不完。百姓们都慌了,有的甚至开始逃亡。”
宇文擎眉头紧锁:“北方是我朝的粮仓,若是蝗虫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林微快速翻阅着密函,心中已经有了初步判断。这不是普通的蝗灾,普通蝗虫不会在短时间内数量暴增,而且蔓延速度如此之快。她立刻想到了现代的蝗灾防治知识,但在这个时代,不能直接说出,必须包装成“上古驱虫秘术”。
“青竹,立刻传我命令!”林微当机立断,“让新政监察院立刻统计蝗灾波及的具体范围和受灾程度;让苏瑾调动所有商队,紧急调运石灰、草木灰、硫磺等物资,运往北方三地;让墨渊带领镇邪司的人前往北方,探查蝗灾是否有邪祟作祟;同时,传旨给北方三地的官员,组织百姓开挖深沟,将蝗虫引入沟中掩埋,并用草木灰和石灰撒在庄稼周围,防止蝗虫靠近。”
这些正是现代蝗灾防治中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初步手段,石灰和草木灰能起到驱避蝗虫的作用,深沟掩埋则能有效减少蝗虫数量。
“我跟你一起去北方。”宇文擎说道,“北方三地是军事要地,也是粮仓,我去可以稳定军心和民心,同时调动当地的驻军,协助百姓抗灾。”
林微点了点头:“好。你负责组织人力物力,捕杀蝗虫,安抚百姓;我负责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查明蝗灾爆发的原因。我们兵分两路,尽快控制住蝗灾。”
两人不敢耽搁,立刻起身前往皇宫,向陛下和太子禀报情况。
此时的皇宫,也已经收到了北方的急报。陛下年事已高,身体不如从前,听到蝗灾的消息,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太子站在一旁,神色凝重,正在与几位老臣商议对策。
“林爱卿,宇文爱卿,你们来了!”陛下看到两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北方蝗灾,事关重大,你们可有应对之策?”
林微躬身说道:“陛下,臣已经下令调运物资,组织百姓捕杀蝗虫,同时派遣墨渊探查蝗灾是否有邪祟作祟。臣与宇文擎王爷,请求即刻前往北方,亲自指挥抗灾。”
太子连忙说道:“林爱卿,宇文爱卿,北方条件艰苦,蝗灾凶险,你们亲自前往,太过危险。不如留在京城指挥,让下面的官员去执行即可。”
“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林微摇了摇头,“蝗灾蔓延极快,必须尽快控制。臣与宇文擎王爷亲自前往,才能稳定民心,调动各方力量。而且,此次蝗灾异常,臣担心背后有奸人作祟,必须亲自查明。”
陛下点了点头:“好!就依你所言!朕任命你为抗灾总指挥,宇文擎王爷为副指挥,节制北方三地的军政大权,务必尽快控制住蝗灾,保住百姓的庄稼!”
“臣遵旨!”林微和宇文擎齐声领命。
就在这时,吏部尚书王伦(注:王怀安的侄子,靠着稳健的作风和支持新政,逐步晋升为吏部尚书)站了出来,躬身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林大将军,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爱卿但说无妨。”陛下说道。
王伦说道:“北方蝗灾,百年不遇,臣以为,这或许是上天示警。近年来,林大将军权倾朝野,女子干政,虽开创了盛世,但也违背了祖制。如今蝗灾爆发,正是上天对我朝的警示。臣恳请陛下,让林大将军交出部分兵权,同时明确皇位继承之事,以顺天意,平息蝗灾。”
这话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几位保守派老臣纷纷附和:“王尚书所言极是!女子干政,天不容之!蝗灾正是上天的惩罚!”“太子殿下早已成年,理应早日登基,稳定朝纲!”“林大将军虽然有功,但权力过大,恐生祸端!”
林微心中一凛,果然,有人借蝗灾发难,想要削弱她的权力,同时逼迫陛下明确皇位继承。陛下年事已高,太子虽然成熟,但威望不如宇文擎,一些保守派老臣担心太子登基后,新政会继续推行,损害他们的利益,便想借此次蝗灾,拥立其他皇子,或者逼迫林微放权。
宇文擎脸色一沉,正要反驳,却被林微拦住了。
林微看着王伦和几位保守派老臣,眼神平静却带着一丝锐利:“王尚书,各位大人,此言差矣。蝗灾乃是天灾,与女子干政、皇位继承无关。若说上天示警,那前朝男子执政,蝗灾、旱灾、水灾频发,难道也是上天的警示?”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臣推行新政,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王朝长治久安。近年来,粮食增产,百姓富足,边境安宁,这都是新政的成效,也是陛下英明领导、太子殿下悉心辅佐的结果。如今蝗灾爆发,我们应该同心协力,抗击蝗灾,而不是在这里互相攻讦,借天灾谋取私利!”
“至于兵权,臣手中的兵权,是陛下赐予的,是为了守护王朝,守护百姓。如今蝗灾爆发,北方三地需要兵权来组织抗灾、稳定民心,臣若是交出兵权,抗灾工作如何开展?百姓的安危如何保障?”
林微的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让王伦等人一时语塞。
陛下也点了点头:“林爱卿所言极是!如今蝗灾当头,当以抗灾为重!皇位继承之事,朕自有安排,无需各位爱卿操心!王伦,你身为吏部尚书,不思如何协助抗灾,反而在这里挑拨离间,罚你三个月俸禄,即刻前往北方,协助林爱卿和宇文擎王爷抗灾!”
王伦脸色一白,只能躬身领命:“臣遵旨。”
其他保守派老臣见状,也不敢再多言。
林微和宇文擎不再耽搁,立刻告辞陛下和太子,前往北方。
二
三日之后,林微和宇文擎抵达了幽州治所蓟城。
刚进入幽州境内,就能看到一片凄惨的景象。道路两旁的庄稼,被蝗虫啃食得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蝗虫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如同乌云一般。百姓们拿着扫帚、锄头,疯狂地捕杀蝗虫,脸上满是绝望和焦虑。
“这蝗虫数量太多了,根本杀不完!”一位老农看到林微和宇文擎,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林大将军,宇文王爷,救救我们吧!再这样下去,我们今年就颗粒无收了!”
林微连忙扶起老农,心中一阵刺痛:“老丈,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控制住蝗灾,保住大家的庄稼!”
她立刻召集当地官员和将领,召开紧急会议。
“各位,现在蝗灾蔓延迅速,情况危急。”林微看着众人,语气凝重,“我已经让人调运了石灰、草木灰、硫磺等物资,很快就会抵达。从今日起,所有人分为三组:第一组,由宇文擎王爷带领驻军和青壮年百姓,开挖深沟,将蝗虫引入沟中,用土掩埋,或者用硫磺点燃熏杀;第二组,由当地官员带领妇女和老人,将石灰和草木灰撒在庄稼周围和蝗虫必经之路,驱避蝗虫;第三组,由我带领新政监察院的人和镇邪司的人,探查蝗灾爆发的原因,寻找彻底消灭蝗虫的办法。”
“林大将军,这些办法真的有用吗?”一位官员怀疑地问道,“蝗虫数量太多,这些东西恐怕难以奏效。”
“有用。”林微坚定地说道,“这是上古传下来的‘驱虫秘术’,石灰和草木灰能驱避蝗虫,深沟掩埋和硫磺熏杀能大量消灭蝗虫。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严格按照我的命令执行,一定能控制住蝗灾。”
众人虽然半信半疑,但看到林微如此坚定,也只能按照她的命令行动。
宇文擎立刻带领驻军和青壮年百姓,开始开挖深沟。深沟宽三尺,深两尺,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蝗虫飞过,纷纷坠入沟中,百姓们立刻用土掩埋,或者撒上硫磺点燃,浓烟滚滚,蝗虫纷纷被熏死。
当地官员带领妇女和老人,将石灰和草木灰撒在庄稼周围。果然,蝗虫闻到石灰和草木灰的气味,纷纷避开,不再靠近庄稼。
林微则带着墨渊和新政监察院的人,深入蝗灾最严重的地区,探查蝗灾爆发的原因。
她发现,这些蝗虫与普通蝗虫不同,体型更大,繁殖速度更快,而且不怕普通的驱避物。更奇怪的是,蝗虫的蔓延路线,似乎是有规律的,专门朝着高产田和水利工程完善的地区飞去,像是有人在背后引导。
“墨渊,你用镇邪秘术探查一下,这些蝗虫身上,有没有邪祟的气息?”林微说道。
墨渊点了点头,闭上眼睛,催动体内的灵力。片刻后,他睁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邪祟的气息。这些蝗虫虽然异常,但都是普通的生物,只是受到了某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才变得如此凶猛。”
林微心中更加疑惑。如果不是邪祟作祟,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蝗虫异常爆发?而且蔓延路线如此规律?
就在这时,她胸口的神印突然微微发烫,一股奇异的感应传来。她能感觉到,在蝗虫群的深处,有一股微弱的意识,似乎在与她沟通。
“这是……蝗神的气息?”林微心中一动。她想起了《禹迹秘录》中记载的上古神灵,其中就有蝗神,掌管着天下的蝗虫,负责清理田间的杂草和枯萎的庄稼,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自然环境,蝗神就会发怒,降下蝗灾,惩罚人类。
林微立刻催动神印之力,尝试与那股意识沟通。神印发出柔和的金光,笼罩住蝗虫群。渐渐地,那股意识变得清晰起来,一个苍老而愤怒的声音,在她的脑海中响起:“人类,贪婪无度,过度开垦,破坏山林,污染水源,侵占我族栖息地!我今日降下蝗灾,是为了惩罚你们,让你们知道,自然不可违!”
林微心中明白了。原来,蝗灾的爆发,是因为北方三地近年来推行新政,开垦了大量的荒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虽然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侵占了蝗虫的栖息地。蝗神愤怒,才降下蝗灾。
“蝗神大人,”林微在心中回应道,“人类开垦荒地,修建水利,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饥馑之苦,并非有意破坏生态平衡。我们愿意弥补过错,恢复山林,保护水源,归还蝗虫的栖息地。恳请蝗神大人收回蝗灾,给人类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蝗神的声音带着一丝犹豫:“改过自新?你们人类向来贪婪,今日承诺,明日便会忘记。我如何相信你们?”
“蝗神大人,我以神印起誓,若此次蝗灾平息,我们必将推行‘休耕制’和‘造林法’,让部分土地休养生息,恢复山林植被,保护生态平衡。同时,设立‘自然保护区’,严禁过度开垦和污染水源,归还蝗虫的栖息地。”林微坚定地说道,“若违背誓言,神印自毁,我林微愿受天打雷劈之罚!”
神印发出强烈的金光,印证着林微的誓言。蝗神感受到了神印的力量和林微的诚意,愤怒的声音渐渐平息:“好!我相信你一次!但我需要看到你们的行动。三日之内,若你们能停止过度开垦,开始恢复山林,我便收回蝗灾。否则,蝗灾将蔓延至整个中原,让你们颗粒无收!”
“多谢蝗神大人!”林微心中一喜。
沟通结束后,林微立刻召集宇文擎、墨渊和当地官员,召开紧急会议。
“各位,此次蝗灾的原因,我已经查明。”林微说道,“是因为我们过度开垦荒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侵占了蝗虫的栖息地,蝗神发怒,才降下蝗灾。蝗神已经答应,若我们停止过度开垦,开始恢复山林,三日之内,便收回蝗灾。”
众人闻言,一片哗然。
“林大将军,您是说,蝗灾是蝗神降下的惩罚?”一位官员惊讶地问道。
“正是。”林微点了点头,“我已以神印起誓,承诺推行‘休耕制’和‘造林法’,设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生态平衡。蝗神大人已经答应,只要我们在三日内采取行动,便收回蝗灾。”
宇文擎立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们立刻停止所有新开垦的荒地,组织百姓开始植树造林,恢复山林植被。”
“不仅如此。”林微说道,“我们还要推行‘轮作制’,让土地轮流耕种,休养生息;同时,严禁砍伐原始森林,严禁污染河流湖泊,保护水源和野生动物。这些不仅是为了平息蝗神的怒火,更是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只有生态平衡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蝗灾、旱灾、水灾等天灾。”
这些都是现代生态保护的理念,林微将其包装成“上古养生秘术”,让众人更容易接受。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虽然对蝗神的说法半信半疑,但看到林微如此坚定,而且之前的防治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便愿意按照她的命令行动。
接下来的三天,北方三地的百姓们,一边继续捕杀蝗虫,一边停止开垦荒地,开始植树造林。林微亲自带领百姓,在山坡上种下了大量的槐树、榆树和柳树。这些树木不仅能保持水土,还能为蝗虫提供新的栖息地。
同时,林微下令,推行“休耕制”和“轮作制”,规定每亩土地耕种三年,休耕一年;严禁砍伐原始森林,违者重罚;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河流湖泊和野生动物。
三日之后,奇迹果然发生了。
原本遮天蔽日的蝗虫,开始纷纷向北方飞去,远离了庄稼地。没过多久,蝗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被啃食过的庄稼茎秆。
百姓们看到这一幕,纷纷跪倒在地,朝着天空叩拜:“蝗神显灵!林大将军神威!”
林微心中松了一口气。蝗灾终于平息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就在蝗灾平息的当天,新政监察院的人查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北方三地的蝗灾,虽然根源是生态破坏,但蔓延速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
三
新政监察院的官员,在调查中发现,北方三地有几个地方的蝗虫,是被人用特殊的药物喂养过,才变得如此凶猛,繁殖速度如此之快。而且,这些地方的官员,都是保守派老臣的亲信,他们故意隐瞒蝗灾的消息,拖延防治时间,甚至引导蝗虫朝着高产田和水利工程完善的地区飞去,目的就是为了放大蝗灾的影响,让林微的抗灾工作陷入困境,从而在朝堂上发难,削弱林微的权力,逼迫陛下更换皇位继承人。
“这些人,真是丧心病狂!”宇文擎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为了权力,竟然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放大蝗灾,让无数百姓陷入苦难!”
林微的脸色也变得异常冰冷。她没想到,保守派老臣竟然如此狠毒,为了达到目的,竟然不惜勾结地方官员,用药物喂养蝗虫,放大蝗灾。
“墨渊,立刻带人,将这些勾结保守派、放大蝗灾的地方官员,全部捉拿归案,严加审讯,查明背后的主使!”林微下令道。
“是!”墨渊躬身领命,立刻带领镇邪司的人,前去捉拿涉案官员。
与此同时,京城的朝堂上,保守派老臣们得知蝗灾平息的消息,心中大为不满。他们没想到,林微竟然真的能平息蝗灾,而且还得到了“蝗神”的认可。
王伦在北方抗灾期间,暗中联络保守派老臣,想要继续发难。他回到京城后,立刻联合几位保守派老臣,再次向陛下上书,称林微“勾结蝗神,使用妖术,蛊惑百姓,恐生祸端”,再次要求陛下削弱林微的权力,明确皇位继承之事。
陛下看着奏折,心中颇为不满。林微平息蝗灾,立下大功,这些人不仅不嘉奖,反而还在背后诋毁,实在是过分。但他也知道,保守派老臣势力庞大,而且皇位继承之事,确实需要尽快明确,否则夜长梦多。
太子也感受到了压力。他知道,一些保守派老臣并不支持他,他们更倾向于拥立其他皇子,或者逼迫宇文擎登基。而林微手握兵权,威望极高,她的态度,对皇位继承至关重要。
就在这时,林微和宇文擎带着涉案官员的供词,返回了京城。
金銮殿上,林微将涉案官员的供词,以及他们用药物喂养蝗虫、放大蝗灾的证据,一一呈给陛下。
“陛下,这些地方官员,勾结保守派老臣,用药物喂养蝗虫,故意放大蝗灾,其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臣的权力,逼迫陛下更换皇位继承人。”林微语气冰冷,“供词中已经明确交代,背后的主使,就是王伦等几位保守派老臣!”
王伦等人脸色大变,纷纷跪倒在地:“陛下,臣冤枉!这都是林微栽赃陷害!臣绝没有勾结地方官员,放大蝗灾!”
“冤枉?”林微冷笑一声,“供词上有你们的亲信官员的亲笔签名和手印,还有你们传递消息的密函,证据确凿,你们还想狡辩?”
她转身对陛下说道:“陛下,保守派老臣为了权力,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放大蝗灾,危害王朝的安危。若不严惩,难以服众,也难以保证王朝的长治久安。”
陛下看着供词和证据,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臣,竟然如此狠毒。
“王伦!你们好大的胆子!”陛下怒拍龙椅,“为了权力,竟然勾结地方官员,放大蝗灾,残害百姓!你们可知罪?”
王伦等人浑身颤抖,不敢再狡辩。他们知道,证据确凿,再狡辩也无济于事。
“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才做出这等蠢事!臣知错了,求陛下饶臣一命!”王伦等人连连叩首。
林微看着他们,眼中没有丝毫怜悯:“陛下,这些人罪大恶极,若不严惩,难以平民愤,也难以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人。臣恳请陛下,将王伦等人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流放边疆,永世不得回京!涉案的地方官员,全部斩首示众!”
“臣附议!”宇文擎立刻说道。
“臣附议!”张廉等寒门官员,以及支持新政的老臣,纷纷附和。
保守派老臣们见状,也不敢再为他们求情。
陛下深吸一口气,最终点了点头:“准奏!来人,将王伦等人拿下,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流放边疆!涉案地方官员,全部斩首示众!”
“谢陛下英明!”林微和一众官员齐声谢恩。
王伦等人瘫倒在地,面如死灰,被禁军拖了下去。
解决了王伦等人的问题后,陛下看着林微和宇文擎,语气缓和了一些:“林爱卿,宇文爱卿,此次蝗灾,你们立下了大功。不仅平息了蝗灾,还揭露了保守派的阴谋,稳定了朝纲。朕心甚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皇位继承之事,朕也已经考虑好了。太子早已成年,沉稳贤明,深得民心,而且一直支持新政,是皇位的不二人选。朕决定,三个月后,举行禅让大典,将皇位传给太子。林爱卿,宇文爱卿,你们身为王朝的功臣,务必辅佐太子,继续推行新政,守护好这万里江山。”
林微和宇文擎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说道:“臣遵旨!臣定当辅佐太子,推行新政,守护王朝,不负陛下所托!”
太子也连忙跪倒在地:“儿臣谢父皇信任!儿臣定当勤勉政事,推行新政,造福百姓,开创更加繁荣的盛世!”
满朝文武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英明!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金銮殿上,一片欢腾。保守派的阴谋被挫败,皇位继承之事也得以明确,新政的推行,再也没有了阻碍。
退朝后,宇文擎看着林微,眼中满是欣慰:“阿微,一切都结束了。保守派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清除,太子即将登基,新政也将继续推行。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治理天下了。”
林微笑了笑:“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太子登基后,我们还要继续推行‘休耕制’和‘造林法’,恢复生态平衡;还要完善教育体系和科举制度,选拔更多的有识之士;还要加强边境防御,维护四海安宁。我们的路,还很长。”
宇文擎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不管路有多长,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与你一起,守护这万里江山,守护这太平盛世。”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默契和爱意。
四
三个月后,太子举行禅让大典,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永熙”。
新帝登基后,尊先帝为太上皇,退居后宫颐养天年。他继续重用林微、宇文擎、苏瑾、墨渊等人,大力推行新政,将“休耕制”“造林法”“轮作制”等生态保护政策,推广到全国。
在林微的建议下,新帝还设立了“农桑司”,专门负责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设立了“太学院”,培养更多的有识之士,为王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苏瑾的商队,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财富,还将大胤王朝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了西域、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同时,他也从国外引进了更多的粮食种子、经济作物和先进技术,促进了王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墨渊领导的镇邪司,在各地建立了分支机构,有效地防范了邪祟作乱,保护了百姓的安全。同时,他还根据林微的建议,将现代的卫生防疫知识,包装成“镇邪秘术”,推广到全国,减少了瘟疫的发生。
宇文擎则继续镇守边疆,他不仅维护了边境的安宁,还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边境地区,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和睦景象。
林微则作为护国大将军、新政总设计师,辅佐新帝治理天下。她将现代的管理知识、经济理论、科技成果,不断地融入到新政中,包装成“上古秘术”,让王朝的发展越来越快。
几年后,大胤王朝的盛世达到了顶峰。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丰收,百姓们丰衣足食,再也没有了饥馑之苦;工业和商业繁荣发展,京城、扬州、广州等大城市,成为了世界级的商业中心;文化教育普及,各地学堂林立,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王朝的发展贡献力量;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河流湖泊清澈见底,野生动物数量增多,蝗灾、旱灾、水灾等天灾,也很少再发生。
四海之内,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学习大胤王朝的文化和制度。大胤王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
这一日,林微和宇文擎并肩站在皇宫的观景台上,俯瞰着脚下的万里江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京城,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近处的御花园,花香四溢,鸟语花香,一片宁静祥和。
“阿微,你看,这就是我们一起守护的江山,一起开创的盛世。”宇文擎紧紧握住林微的手,眼中满是骄傲和爱意。
林微笑了笑,眼中满是欣慰:“是啊。从一个穿越而来的假千金,到如今的护国大将军,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出这么多事。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支持和陪伴。”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宫宴上,我被迫表演才艺,一曲《赤伶》惊艳四座。那时候,我只是想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好活下去。没想到,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从宅斗到王府风云,从朝堂翻覆到逐鹿中原,再到如今的盛世华章。”
宇文擎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温柔:“我也没想到,自己会爱上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女子。你的智慧、你的勇气、你的善良、你的坚定,都深深吸引着我。能与你携手并肩,守护这万里江山,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就在这时,青竹急匆匆地跑来,手中拿着一封密函:“小姐,王爷,太上皇病危,新帝请你们立刻前往后宫!”
林微和宇文擎心中一惊,连忙跟着青竹,前往后宫。
后宫的寝殿内,太上皇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新帝和后宫嫔妃们,围在床边,脸上满是悲痛。
看到林微和宇文擎,太上皇艰难地伸出手:“林爱卿,宇文爱卿,你们来了……”
林微和宇文擎走到床边,躬身说道:“太上皇,臣等在。”
太上皇看着他们,眼中满是欣慰:“朕……朕知道自己不行了。看到你们辅佐新帝,开创了如此盛世,朕心甚慰……”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林爱卿,你是我大胤王朝的功臣,是千古难遇的奇女子。朕知道,很多人对你‘女子干政’有意见,但朕相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王朝……”
“新帝年轻,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朕希望,你们能继续辅佐他,守护好这万里江山,让盛世延续下去……”
林微和宇文擎眼中满是泪水,齐声说道:“臣等遵旨!臣等定当不负太上皇所托,辅佐新帝,守护王朝,让盛世延续!”
太上皇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他缓缓闭上眼睛,手无力地垂下。
“太上皇!”
“父皇!”
寝殿内,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太上皇驾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为太上皇送行。他们感激太上皇的英明领导,感激他重用林微、宇文擎等人,开创了如此盛世。
按照祖制,太上皇的葬礼举行了三个月。三个月后,新帝正式亲政,林微、宇文擎等人继续辅佐他,推行新政。
时光荏苒,又过了十年。
新帝已经成熟稳重,能够独当一面。林微和宇文擎也渐渐退居幕后,将权力交给了年轻一代的官员。
他们在京郊修建了一座农庄,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农庄里,种满了各种庄稼和蔬菜,养了鸡、鸭、鹅等家禽。林微依旧喜欢研究农业技术,宇文擎则喜欢钓鱼、打猎,偶尔也会和林微一起,去各地巡视,看看百姓的生活。
这一日,林微和宇文擎坐在农庄的院子里,看着远处的青山绿水,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阿微,你看,那边的孩子们,正在放风筝。”宇文擎指着远处的田野,笑着说道。
林微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个孩子在田野上奔跑,手中的风筝在空中飞翔,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真好。”林微笑了笑,“百姓们安居乐业,孩子们无忧无虑,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活。”
宇文擎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是啊。只要百姓们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他们的传奇,已经被载入史册,被天下百姓铭记。而他们开创的盛世华章,也将永远流传下去,照耀着这片土地,直到永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