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郑国锋视察带来的震荡,并未随着车轮卷起的尘土一同消散,反而如同春雨渗入泥土,在青林镇权力结构的深层悄然发生着作用。表面上看,镇政府大院恢复了往日的节奏:电话铃声、打字机声、干部们匆忙的脚步声依旧;但细心的人能察觉到,某些固有的秩序正在被细微地撬动。
变化最先体现在对李腾的使用上。过去,他更像是一块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砖”,负责的大多是程序性、事务性的工作。但现在,党委书记周德海在一次简单的班子碰头会后,对王守礼交代了一句:“镇里需要好好梳理一下家底,琢磨琢磨未来的发展路子。成立一个经济发展思路调研小组,国忠同志挂个组长,具体工作让他牵头。办公室那边,李腾对情况比较熟,笔头也还行,让他作为骨干参与进去,重点负责特色产业和资源状况这块的调研。”
这番话语气平淡,却像一道无声的任命状。“调研小组骨干”,这意味着李腾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他开始被赋予思考和谋划的职责,接触的不再是简单的通知报表,而是关乎青林镇未来走向的核心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小组由镇长吴国忠亲自挂帅,李腾的参与,无形中将他与吴国忠推动经济发展的意图更紧密地绑定在一起。
王守礼回到办公室,向李腾传达了这一安排,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周书记点名让你参加经济发展调研小组,配合吴镇长工作。这是重要任务,把手头其他事情协调好,集中精力把调研做好。”
李腾心中一震,既有被重用的激动,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他郑重地点头:“是,主任,我一定尽力。”
很快,调研小组正式成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吴国忠亲自主持,气场十足。他强调了调研的重要性,要求“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提出实招”,并明确李腾负责牵头走访全镇现有的几家集体企业、有特色的村办作坊以及有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点,最终要形成一份有分量的特色产业调研分报告。
角色的转变立刻带来了工作状态的改变。李腾不再能长时间安稳地坐在办公室里。他的背包里多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开始频繁地往下面跑。
他再次去了镇东头的石灰窑。这一次,他不再只是旁观记录,而是带着问题,仔细查看了窑体的安全隐患,详细询问了生产成本、销售渠道和工人收入,甚至爬上堆料场,观察原料的品质。呛人的粉尘和灼热的空气让他咳嗽不止,但他坚持了下来。窑厂负责人起初还想敷衍,见这个年轻的镇干部问得如此专业和细致,态度也认真了不少。
他去得最多的,还是那个几乎处于停产状态的竹编厂。他不再满足于和唉声叹气的厂长聊天,而是花更多时间守在几位年迈的老师傅身边,看他们如何选竹、破篾、编织。他虚心请教不同竹材的特性、传统工艺的难点、花样设计的局限。起初老师傅们对这个“镇上的干部”还存有戒心,但见他态度诚恳,眼里有活,有时还会帮他们搬搬材料,递递工具,渐渐也打开了话匣子。
“小李干部,不是我们手艺不行,是这世道变喽。”一位姓刘的老师傅一边灵巧地编织着篮底,一边感叹,“以前咱们青林的竹编,靠的是结实耐用,样式是老了点,但买的人图个实在。现在外面花花绿绿的东西多了,年轻人看不上咱们这老土货了。厂里也没钱搞新花样,就这么耗着……”
李腾认真地听着,记录着,心里那个关于竹编厂改制的想法,在这些朴实的对话中,变得更加具体和迫切。他意识到,振兴这个产业,不仅仅是改变所有制,更需要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和市场思维。
除了调研,他还需要撰写大量的材料。调研笔记、阶段性汇报、问题分析……大量的文字工作占据了他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夜晚的党政办公室,常常只剩下他一个人,就着昏黄的灯光,伏案疾书。陪伴他的,只有窗外无尽的虫鸣和空气中弥漫的旧纸张与墨水的气息。
这种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极大地挤压了他的个人时间。他与张薇的见面变得稀疏而珍贵。有时,他只能趁着去中心小学附近调研的机会,匆匆跑到校门口,与刚好下课的张薇说上几句话。
“最近很忙吧?看你都瘦了。”张薇看着他眼下的青黑,心疼地说。
“嗯,镇里成立了调研组,任务比较重。”李腾歉意地笑笑,“可能最近都没什么时间陪你散步了。”
“没事,工作要紧。”张薇温柔地摇摇头,从包里拿出一个用手帕包好的鸡蛋,塞到他手里,“注意身体,别太累着了。”
简单的关怀,却让李腾疲惫的身心瞬间充满了暖意。他们偶尔的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和理想,也开始涉及李腾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感悟。张薇虽然不懂具体的政务,但她总能从人情事理的角度,给他一些纯净的启发和安慰。这种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让两人的感情在忙碌与分离中,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像经过淬炼的金属,变得更加坚韧。
然而,地位的微妙变化也带来了新的审视。当他拿着调研资料去找吴国忠汇报时,能明显感觉到吴镇长目光中的欣赏和期许愈发浓厚。吴国忠会仔细倾听他的想法,甚至就一些具体问题与他讨论,俨然将他视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自己人”和重要智囊。
相反,当他因工作需要,不得不与分管工业的副镇长钱卫东沟通时,感受到的则是几乎不加掩饰的冰冷与敷衍。钱卫东要么以“忙”为借口让他找下面站所,要么在他汇报时心不在焉,末了不咸不淡地来一句:“调研是好事,但最终还是要落到项目上和税收上。光写报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语气中的质疑与排斥,如同冰冷的墙壁,阻隔着任何有效的交流。
李腾对此心知肚明,但他选择默然承受。他牢记着王守礼的叮嘱和周大海的智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调研中。他用脚步丈量着青林镇的山山水水,用笔记录着每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用头脑思考着可能的发展路径。他知道,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唯有拿出更过硬、更扎实的成果,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赢得更广泛的认可,也才能不负这来之不易的机遇。青林镇的经济发展之路在探索中延伸,而李腾的成长之路,也在这探索中,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新阶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何以为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