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浊的洪水,在吞噬了老分洪区后,仿佛耗尽了最后的狂暴,势头渐缓,最终在不远处的滞洪区停滞下来,形成了一片漫无边际、死寂的黄色汪洋。水位,终于开始缓慢地、却坚定地回落。前线传来消息,柳林镇段江堤保住了,下游乡镇安然无恙。消息传来,指挥部里没有欢呼,只有一片劫后余生般的虚脱和沉默。每个人都清楚,这份“保住”的代价,是何等惨重。
战斗,并未结束,只是转换了战场。
洪水退去的地方,留下的是淤泥、废墟、溺毙的牲畜尸体和一片狼藉。数以万计从分洪区和危险地带转移出来的灾民,挤在县城各学校、体育馆以及临时搭建的帐篷区里,焦虑、恐慌、失去家园的悲痛,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确保这数万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不爆发疫情,成为比守堤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宋知远从前线指挥部撤回县城,立刻投入到灾民安置和卫生防疫的总指挥工作中。他眼里的血丝更重了,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但指令依旧清晰。李腾作为他身边最核心的协调人,仿佛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在各个安置点、职能部门和指挥部之间穿梭。
县第一中学操场,是最大的一个安置点,密密麻麻的蓝色帐篷像雨后蘑菇般铺满了整个球场。空气中混杂着消毒水、汗水和食物混杂的气味。李腾正在这里协调民政部门分发新一批运抵的方便面和矿泉水,他拿着电喇叭,努力维持着秩序,嗓子已经哑得几乎发不出声。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每个人都有!老人和孩子优先!”他一遍遍地喊着,声音破碎。
就在这时,他在排队领取物资的人群边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薇。她穿着一身简单的运动装,脖子上挂着市委宣传部的工作证和一台相机,正蹲在地上,耐心地和一个抱着婴儿、满面愁容的年轻母亲交谈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李腾愣了一下,随即心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张薇作为报道组成员会来灾区,却没想到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相遇。
张薇似乎感应到他的目光,抬起头,也看到了他。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关切,以及一种无需言说的理解。张薇朝他微微点了点头,嘴角努力牵起一个安慰的弧度,随即又低下头,继续她的工作。
没有时间寒暄,甚至没有时间交换一个眼神。他们就像两条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河流,在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上短暂交汇,然后又各自奔涌向前。李腾继续嘶哑地指挥着分发物资,张薇则用她的笔和镜头,记录着灾民的困境、干部的努力、志愿者的奉献,将这些真实的故事,通过内参和公开报道传递出去,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援助。
下午,市长高长河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志远等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红星县,视察灾民安置情况。 车队直接开到了第一中学安置点。
高市长走下考斯特,面色凝重。他仔细查看了帐篷的防风防雨情况,询问灾民能不能吃上热饭,有没有干净水喝,医疗点设置在哪里。宋知远和李腾在一旁陪同,宋知远简要汇报着安置工作的总体情况,而李腾则随时准备补充具体的数字和细节。
当高市长走到临时医疗点前,查看药品储备和接诊记录时,正好看到张薇结束了对一位生病老人的采访,收起笔记本,准备离开。陈志远适时地在一旁低声向高市长介绍了一句:“高市长,这位是我们部里派下来负责救灾报道的张薇同志,她爱人是……宋县长身边的李腾。”
高长河的目光在张薇身上停留了片刻,又转向不远处正在协调一批消毒物资卸车的李腾。他看到李腾满身尘土,嗓音嘶哑,却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他也看到张薇专业而投入的工作状态。
高市长微微颔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身旁的宋知远和陈志远感慨了一句,声音不大,却足以让近处的人听清:“大灾面前,考验的是担当,也见证着真情。你们红星县的干部,不错;家属,也支持到位。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这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
这句话,看似是对红星县工作的整体肯定,但“干部不错,家属支持到位”这几个字,落在宋知远和陈志远耳中,自然包含了对其手下得力干将李腾及其妻子张薇的认可。宋知远面色平静地点头回应,陈志远则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高市长一行离开后,安置点的工作依旧繁重。夜幕降临,李腾终于有机会喘口气,他走到安置点边缘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想找点水喝。却看到张薇也坐在那里的一块石头上,就着昏暗的灯光,整理着今天的采访笔记。
李腾走过去,挨着她坐下,递过去一瓶拧开的矿泉水。
“喝点水。”
张薇接过,仰头喝了几口,长长舒了口气。
“你也注意嗓子。”她看着李腾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干裂的嘴唇,心疼地说。
“没事,顶得住。”李腾摇摇头,看着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今天怎么样?”
“走访了几个家庭,听了不少故事,有绝望,也有希望。”张薇合上笔记本,语气有些沉重,“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都被那场水冲走了。那个抱着婴儿的妈妈,丈夫在外打工,家里房子和田都没了,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腾沉默着,望着远处帐篷里透出的点点灯火,以及灯火下那些茫然无措的身影。他知道,张薇记录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这边压力也很大,”李腾的声音低沉,“物资消耗太快,后续补给跟不上;安置点人多,卫生状况堪忧,就怕闹瘟疫;还有灾民的赔偿和重建,更是天文数字……”
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交流工作上面临的具体困境。没有抱怨,只有对现实清醒的认知和共同的忧虑。
“我看到你们下午分发物资,秩序比以前好多了。”张薇试图说点积极的,“宣传跟进后,市里、甚至省里的一些慈善组织也开始关注我们县,援助物资正在路上。”
“嗯,多亏了你们正面引导。”李腾点点头,“舆论稳,人心才能稳。”
正说着,李腾腰间的对讲机又响了,是卫生局负责人紧急报告,在城西的一个安置点,发现有十几人出现腹泻、发烧症状,怀疑是水源性问题,请求支援和指导。
李腾立刻站起身,对张薇说:“我得去处理一下,可能……是痢疾或者伤寒的前兆。”
张薇也立刻紧张起来:“你快去!注意防护!我这边……我看看能不能从宣传角度,加强一下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
“好!”李腾应了一声,深深看了张薇一眼,转身快步消失在夜色中。
张薇看着丈夫匆忙而坚定的背影,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打开笔记本,就着微光,开始构思一篇关于如何在大灾之后防范疫病、保护生命健康的科普稿。她知道,她的战场在这里,用她的方式,与李腾,与所有奋战在救灾一线的人们,并肩作战。
夜色深沉,安置点的灯火与天上的繁星连成一片。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无数个像李腾和张薇这样的“小家”,为了“大家”的安宁,舍弃了团聚,在不同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责任和信念,编织着一张守护生命的巨网。他们或许疲惫,或许焦虑,但目光所及,皆是同心所向。洪水退去,留下疮痍,也淬炼出更加坚韧的人心与更加牢固的纽带。这场“同心”战役,远比对抗洪水更加漫长,也更能衡量一个政权及其干部的真正成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何以为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