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卷过燕山支脉的荒凉丘陵。杀虏队十八人,如同吸附在巨大猛兽身上的虱子,渺小却顽固,不断寻找着下口的机会。
王小伟将现代特种作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深知己方力量薄弱,绝不以卵击石,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和情报的不对称性,进行非对称作战。
第一战:断指之痛。
一支十人的后金押粮队,护送着五辆大车,行进在一条狭窄的山谷中。李铁柱侦查回报,押运的只是普通粮食,但护卫相对松懈。
王小伟没有选择伏击杀人,而是将目标锁定在粮食上。
他亲自带领三名箭法最好的队员,占据高地。其余人则在谷口制造动静,吸引押运队注意力。
当后金兵被谷口的声响吸引,队形出现混乱时。
“射马!射头马!”王小伟低喝。
三支利箭精准射出!领头的两匹驮马悲鸣着倒地,还有一箭射中了押运队小头目的坐骑!
队伍瞬间大乱!车辆堵塞山谷!
“放火!”王小伟下令。
早已准备好的、蘸了兽油的火箭射向粮车!干燥的粮食迅速被点燃!
“撤!”
不等后金兵组织起有效反击,杀虏队早已按预定路线,迅速消失在错综复杂的山岭之中。身后只留下冲天火光和後金兵气急败坏的吼叫。
此战,未杀一人,却焚毁粮车五辆,极大延缓了这支後金偏师的补给,并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第二战:夜幕惊魂。
一个小型後金营地,驻扎在背风的山洼里,约三十人,似乎是一个通讯中转站。
王小伟决定进行心理战。
深夜,万籁俱寂。王小伟带领两名最灵巧的队员,如同鬼魅般摸到营地边缘。
他们并不杀人,而是用匕首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的两个暗哨,将尸体拖走隐藏。
然后,他们将几只捕获的野兔血淋淋地挂在营地的栅栏上。
接着,在营地不同方向,模仿狼嚎和夜枭叫声,此起彼伏。
最后,王小伟用缴获的後金弓,将一封用满文和汉文写的简短警告信(“杀人者,大明杀虏队!”)射入营地中央!
营地内顿时被惊动,火把亮起,人声鼎沸,後金兵们惊慌失措,胡乱向黑暗中放箭,整整一夜不得安宁,士气大挫。
杀虏队则早已远遁。
第三战:雷霆一击。
机会终于来了。李铁柱发现了一支真正的肥羊——一个後金的“巴克什”(文书官)在二十名精锐白甲兵的护卫下,正在视察一条刚刚打通的小型补给线。
王小伟判断,此人身份不低,护送力量虽强,但并非无敌。且其行进路线会经过一段极其险要的“一线天”隘口。
他决定冒一次险,目标——斩杀这名巴克什!
他提前一天带人潜入一线天两侧崖顶,布置了简陋却致命的陷阱——用藤蔓绑缚的巨大滚木礌石。
当那名巴克什在护卫簇拥下进入隘口时。
王小伟一声令下!
轰隆隆!巨大的滚木礌石从天而降!瞬间砸得後金兵人仰马翻,队形大乱!
“杀!”王小伟身先士卒,如同猛虎般从崖顶索降而下,直扑那个被保护在中间、惊慌失措的巴克什!
李铁柱等人则用弓箭精准点名那些未被滚木击中的、试图组织抵抗的白甲兵。
战斗爆发得突然,结束得也快!
王小伟以惊人的速度冲破阻拦,刀光闪过,那名巴克什的人头已然飞起!
“扯呼!”
毫不恋战,得手即走!等附近其他後金部队听到动静赶来时,只看到满地狼藉的尸体和那颗双目圆睁的巴克什头颅。
一颗代表後金中级文官的头颅,被悬挂在隘口最显眼处,旁边依旧刻着那行字——“杀人者,大明杀虏队!”
短短数日,杀虏队如同幽灵般在後金军的后方活动,袭击哨探、焚毁粮草、骚扰营地、甚至斩杀了有身份的官员。虽然每次战果看似不大,但积累起来,却让後金军不胜其烦,不得不分出更多兵力来保护后勤线和清剿后方。
“杀虏队”这个名字,伴随着种种令人惊悚的传闻(比如来去如风、刀枪不入、专吃人心肝等),开始在後金军中悄悄流传,带来了一种无形的恐慌。许多後金小队再也不敢轻易分散行动,运输队更是提心吊胆。
而王小伟,则在一次次战斗中,不断磨练着这支小队伍的默契和战术。他言传身教,将简单的伏击、伪装、渗透、撤退技巧灌输给每一个队员。这支小小的队伍,正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迅速蜕变,虽然人数未有增加(甚至又减员两人),但战斗力却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北京城,紫禁城。
崇祯皇帝再次拿到了关于“王小伟”和“杀虏队”的零星奏报。这一次,不再是孤证。几份来自不同渠道(夜不收、溃兵、甚至个别侥幸从後金控制区逃出的百姓)的消息,都提到了有一支小股明军在敌后活跃,袭扰建奴,似乎首领就叫王小伟,还提到了“焚粮”、“斩酋”等事。
虽然细节模糊,但相互印证,使得王小伟的存在和战绩,逐渐变得真实起来。
崇祯看着这些奏报,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在一片败退声中,这一点点微弱的火星,显得格外珍贵。
“还没找到此人吗?”他问侍立一旁的王承恩。
“回皇爷,还没有确切消息。敌后混乱,信息不通。但已严令各路夜不收及残兵,留意此人动向,若能联系,务必予以支持,引导其向京师靠拢。”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回答。
崇祯沉默片刻,忽然道:“拟旨:蓟镇溃卒王小伟,忠勇可嘉,于敌后奋勇杀敌,扬我军威。着……擢升为锦衣卫试百户(虚衔,无实职,但地位提升),仍于敌后相机杀贼。若能斩获更多,朕不吝封赏!”
这是一步闲棋,也是一招妙棋。用一个虚衔,激励一个可能存在的忠勇之士,同时也能向天下表明皇帝的态度——即使溃败,仍在奖励战功,仍在鼓励抵抗!
圣旨通过秘密渠道,开始向混乱的前线传达。虽然一时半会儿可能送不到王小伟手中,但“王小伟”这个名字,第一次正式进入了帝国的赏功体系。
王小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官升”锦衣卫百户。他正趴在一处冰冷的山坡上,用千里镜观察着远处一个更大的後金营地。
那里,似乎关押着大量被俘的明军士兵和百姓。
他的眼神,变得愈发冰冷。
下一个目标,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袭扰。
(第三卷第七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