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镜中,那座临时改建的後金战俘营景象,让王小伟的眉头紧紧锁起。
营地由一圈简陋的木栅栏围成,里面黑压压地挤满了不下数百人,大多衣衫褴褛,面带饥馑和恐惧。他们是遵化、三屯营等地失陷时被俘的明军士兵和无助的百姓。周围有约五十名後金兵看守,戒备森严,哨塔上弓箭手虎视眈眈。更远处,还有一支约百人的後金骑兵驻扎,随时可以支援。
硬闯,无异于自杀。
但看着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同胞,听着隐约传来的呵斥与哭泣,王小伟无法说服自己视而不见。
“头儿,人太多了,守得也严,不好弄啊。”李铁柱趴在旁边,声音沉重。经历了数次战斗,他对王小伟已是死心塌地,但也深知敌我力量悬殊。
王小伟沉默着,大脑飞速运转,如同精密的计算机,分析着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地形、时间、天气、敌人的作息规律、俘虏的状态……
“不能强攻,只能智取。”王小伟缓缓开口,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他们的弱点是人数相对俘虏较少,且需要定时运送饮水和食物。”
他仔细观察,发现俘虏营的饮水依赖于半里外的一条小河。每天早晚,後金兵会押着几十名俘虏,用皮囊和木桶去取水。
而运送食物的车队,则每隔两日从附近的後金据点送来一次。
“我们的机会,在水源,或者……在送粮的路上。”王小伟做出了判断。
他选择了水源。因为取水每日进行,规律更易把握,且守卫相对送粮队而言更少。
计划迅速制定:
一、 提前一夜,由王小伟亲自带人,在小河上游极其隐蔽处,挖掘陷坑,布置绊索,并准备大量潮湿易产生浓烟的柴草。
二、 李铁柱带两人,潜伏在取水队伍必经之路的侧翼林中,装备所有弓箭和缴获的後金号角。
三、 剩余队员,由一名机灵的老兵带领,潜伏在俘虏营另一侧的制造混乱点。
四、 次日傍晚取水时,首先由李铁柱等人发动佯攻,射杀押运兵,吹响後金号角制造恐慌。
五、 混乱起时,王小伟在上游点燃湿柴,制造浓烟,遮蔽视线。
六、 侧翼队员趁机大声鼓噪,模仿大队明军进攻的声势。
七、 趁守营後金兵注意力被吸引,阵脚动摇之机,王小伟带人直扑取水点,以最快速度解决那里的少量守卫,释放取水俘虏,并引导他们向上游预设的安全方向逃跑!
八、 得手后,绝不恋战,全体按预定路线撤离,到三十里外的一处秘密山谷集结。
计划大胆而冒险,环环相扣,极度依赖时机和执行力。
次日傍晚,寒风凛冽。取水的队伍果然如期而至,约三十名俘虏在十名後金兵的押解下,走向小河。
当队伍行至预伏地点时!
崩!崩!崩!
数支利箭从林中射出!三名後金兵应声倒地!
“呜——呜——”紧接着,後金进攻的号角声被吹响,显得突兀而混乱!
取水队伍顿时大乱!俘虏惊叫,後金兵惊怒交加,试图组织抵抗并向大营方向撤退!
几乎同时!
俘虏营另一侧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和锣鼓声(临时制作的),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进攻!
营内守军大惊,注意力立刻被吸引,纷纷冲向那个方向,箭矢盲目地向黑暗中射去!
而就在此时!
小河上游,浓烟滚滚而起,迅速弥漫开来,笼罩了取水区域!
“就是现在!”王小伟如同猎豹般从浓烟中窜出,手中弯刀划过冰冷的弧光!他身后的两名队员也怒吼着跟上!
负责押运取水的後金兵本就惊慌,又被浓烟遮蔽视线,顿时成了待宰羔羊!
噗嗤!噗嗤!
刀锋入肉的声音伴随着惨叫响起!王小伟动作快如闪电,每一次出手都必取性命!
“乡亲们!我是大明杀虏队!跟我走!”王小伟一边砍杀,一边用汉语大吼!
那些被俘的军民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求生的渴望!“是王将军!杀虏队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可能是之前听过传闻),众人顿时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疯狂地跟着王小伟向上游跑去!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当营地的後金守军意识到上当,驱散浓烟,组织兵力追来时,王小伟早已带着救出的三十多名俘虏,消失在了昏暗的山林之中。
是夜,秘密山谷。
成功汇合!杀虏队无一损失,还救出了三十七名战俘!缴获武器十余件。
被救的军民跪倒一片,泣不成声,感谢王小伟的救命之恩。
王小伟扶起他们,目光扫过这些面黄肌瘦、但眼中重新燃起火焰的同胞,心中一动。
他站上一块巨石,声音沉毅:“都起来!眼泪救不了命!鞑子还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你们是想继续当待宰的羔羊,还是想跟着我,拿起刀枪,让那些畜生血债血偿?!”
“我们跟您干!”
“王将军!带我们杀鞑子!”
“报仇!”
求生的本能和复仇的怒火,让这三十多人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
杀虏队的规模,瞬间膨胀到了五十余人!虽然新加入者体力孱弱,缺乏武器,但士气高昂!
王小伟立刻进行整编,将原杀虏队队员提拔为骨干,混编入新队伍,负责带领和训练。他将缴获和自制的武器优先分配,并组织人手连夜挖掘陷阱,制作更多简易武器。
他知道,这次行动动静不小,後金必然疯狂反扑。他们必须尽快转移,并让新队伍形成最基本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北京城。
王小伟袭击战俘营、救走数十人的消息,伴随着“杀虏队”规模的扩大,再次通过各种渠道零零星星地传回。
虽然依旧是片段,但“王小伟”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事迹也越来越清晰。
崇祯皇帝在深宫之中,看着关于王小伟最新“事迹”的奏报(甚至有一份来自被救战俘辗转带回的口信),手指微微颤抖。
这一次,不再是怀疑,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期盼。
在一片灰暗的败局中,这个如同传奇般崛起于草莽的小卒,仿佛成了照亮他心中阴霾的一束光。
“锦衣卫试百户……看来,还是给低了。”崇祯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王承恩!”
“奴才在!”
“再拟旨!擢王小伟为锦衣卫千户,仍许其便宜行事!告诉兵部、告诉孙传庭、告诉所有前线将官!若能联络上此人,务必给予支援!朕要看到他闹出的更大动静!”
圣旨再出!
“王小伟”这三个字,如同投入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湖面的巨石,开始在明朝上下层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议论。有人振奋,有人怀疑,也有人……暗自嫉恨。
而此刻的王小伟,正带领着他新扩充的队伍,穿梭在密林之中,寻找着下一个猎物。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直达九重,更不知道,一场针对他或者利用他的更大风波,正在悄然酝酿。
远方的地平线上,後金大军的主力,正在向北京步步逼近。
风暴之眼,正在形成。
(第三卷第八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