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血战的惨烈结局,像一块巨大的阴云,笼罩着刚刚惊魂稍定的北京城。满桂战死、祖大寿重伤、关宁军名存实亡、孙传庭部元气大伤……噩耗一个接一个传来,让城中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然而,山西总兵黑云龙如同神兵天降般的出现,以及其成功地袭扰清军后路,迫使皇太极暂时放松了对北京的紧逼,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黑云龙率领的五千精锐边军(主要是大同兵),虽长途跋涉,但士气高昂,军容严整。他们并未能直接突破清军重围入城,而是在清军外围不断游弋袭扰,攻击其粮道和小股部队,像一根毒刺,让皇太极如鲠在喉,不得不时刻分心防备。
城内的压力骤减,崇祯皇帝和一干朝臣总算能稍稍喘口气。
乾清宫内,崇祯看着关于黑云龙部队的奏报,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
“黑云龙……忠勇可嘉!当重重封赏!”崇祯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声道,“王承恩,拟旨,擢升黑云龙为都督同知,赏银千两,令其继续袭扰虏酋后路!”
“是,皇爷。”王承恩连忙应下。
“还有……孙传庭、王小伟、祖大寿等将,血战有功,亦当抚慰……”崇祯说到这儿,语气有些复杂。他既需要这些将领卖命,又难以完全信任他们,尤其是他们与袁崇焕千丝万缕的联系。
温体仁察言观色,立刻上前道:“陛下,孙传庭等将确系血战,然永定门外之败,损兵折将,亦有过错。尤其是那王小伟,虽勇猛,然终究年轻资浅,骤登高位,恐非国家之福。如今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重整防务。臣建议,可令孙传庭总督城外所有勤王兵马(包括黑云龙部),统筹对敌。至于封赏,待击退虏酋后,再行论功不迟。”
这番话,既打压了王小伟,又看似重用孙传庭,实则将城外所有烂摊子和风险都甩给了孙传庭,可谓老奸巨猾。
崇祯此刻心乱如麻,也觉得温体仁所言“老成持重”,便点头道:“就依卿所奏。令孙传庭总督各镇援军,务必挡住虏酋!城内防务,由京营总督和兵部负责。”
一道新的旨意发出,将巨大的压力和有限的权力交给了孙传庭。
孙传庭在临时安置的营房内接到旨意,看着身上包扎的伤口和身边所剩无几的将领,唯有苦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城外能战之兵除了黑云龙部,就只剩他自己的残部和一些零散勤王军,如何抵挡皇太极主力?
但他没有选择,只能领旨谢恩。
“守诚,你的伤势如何?”孙传庭看向一旁同样包扎着伤口、沉默不语的王小伟。
“皮肉伤,无碍。”王小伟摇摇头,目光沉静,“督师,如今局势,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当以守城为主,依托黑总兵在外袭扰,消耗虏酋粮草士气,待其自退。”
孙传庭叹道:“本督何尝不知。只是陛下……唉,恐怕盼着我等速胜啊。”他压低声音,“而且,袁元素之事……如今军中流言纷纷,士气低落,亟需一场胜利来稳定人心。”
王小伟沉默片刻,道:“或许,可再行险一搏。”
“哦?守诚又有何妙计?”
“虏酋连番激战,粮草消耗巨大,其后营必然空虚。我可再率一支精锐,夜间缒城而下,与黑总兵取得联络,引导其部,寻机再给皇太极的粮草来一下狠的!若成功,或可逼其退兵!”
孙传庭眼睛一亮,但随即担忧道:“此计虽妙,但太过凶险!你伤势未愈,城外虏骑遍布……”
“督师,如今局面,不行险招,难以破局。”王小伟语气坚定,“我对城外地形和虏军营垒布置较为熟悉,是最合适的人选。”
孙传庭看着王小伟坚毅的眼神,知道无法劝阻,重重点头:“好!本督予你两百死士!一切小心!”
是夜,月黑风高。王小伟精心挑选了两百名擅长夜战和渗透的精锐,用绳索悄然缒下城墙,如同暗夜中的群狼,无声无息地融入了城外漆黑的荒野。他们的目标,是找到黑云龙的部队,并寻找清军粮草囤积地的破绽。
与此同时,紫禁城内,崇祯皇帝却在一场特殊的召见中。
召见的对象,竟是王小伟部下的一名重伤员——在永定门血战中被斩断一臂的李铁柱。他是被作为“英勇负伤”的典型,特许抬入宫中面圣,以示皇帝恩宠。
李铁柱何曾见过这等阵仗,躺在担架上,吓得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利索。
崇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壮士不必惊慌,你奋勇杀敌,负伤致残,乃国之功臣。朕问你,你跟随王卿许久,可知其平日为人如何?与……与袁崇焕可有往来?”
李铁柱虽然粗莽,却不傻,一听皇帝这话,顿时激动起来,挣扎着想爬起来:“皇上!王大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官!他对弟兄们没得说!赏罚分明,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袁督师……袁督师是大的官,我们小人哪能知道……
李铁柱虽然粗莽,却不傻,一听皇帝这话,顿时激动起来,挣扎着想爬起来:“皇上!王大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官!他对弟兄们没得说!赏罚分明,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袁督师……袁督师是大的官,我们小人哪能知道……但王大人每次打仗,都是为了杀鞑子,救百姓!从宣府边墩开始,他就是这么干的!他要是跟鞑子有勾搭,何必一次次玩命?皇上!您可千万别听人瞎说啊!王大人是忠臣!是天大的忠臣啊!”
他言辞朴拙,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但那份发自肺腑的激动和赤诚,却做不得假。尤其是他提到“宣府边墩”,那是王小伟起点最低、最为艰苦之时,更凸显其奋起之不易和忠诚之纯粹。
崇祯看着李铁柱断臂处渗出的血迹和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再听着这番毫无文饰却力重千钧的辩护,心中那坚冰般的猜忌,终于被撬开了一丝缝隙。
是啊,若王小伟真有不臣之心,何必从一饿殍小卒拼杀至今?何必一次次深入绝境、浴血搏命?那些战功,那些伤痕,可是实打实的!相比之下,温体仁等人除了奏章上的攻讦,又做了什么?
崇祯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朕知道了。你且好生养伤,朕不会亏待有功之臣。”他挥了挥手,让人将李铁柱小心抬下去,厚加赏赐。
李铁柱的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震天的爆炸声和隐约的喊杀声!
崇祯和殿内大臣皆是一惊!
“怎么回事?!”
“可是虏酋又来攻城了?”
很快,一名满脸烟尘的京营将领狂奔入殿,激动地禀报:“陛下!大喜!王……王同知他……他刚刚率领死士缒城而下,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然点着了鞑子南面的大粮仓!火光冲天啊!黑云龙总兵的骑兵也趁机掩杀过去了!”
“什么?!”崇祯猛地站起身,冲到殿外,果然看到城南方向夜空被映得通红,巨大的火柱冲天而起,甚至能隐隐听到清军大营传来的混乱喧嚣!
“好!好!好!”崇祯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拳头紧握,“王小伟!真乃朕之福将!悍勇绝伦!”
温体仁等一干大臣面面相觑,脸色难看至极。他们刚刚还在暗示王小伟不可靠,转眼对方就又立下奇功,这简直是当着皇帝的面打他们的脸!
崇祯兴奋地来回踱步:“传旨!重赏王小伟所部!令孙传庭、黑云龙抓住战机,全力出击!”
然而,皇太极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枭雄。粮草被焚虽让他肉痛且暴怒,但他并未因此彻底混乱。他迅速调派亲军稳住阵脚,并派出精锐骑兵拦截黑云龙部的突袭,同时严令各营紧守营寨,防止明军大规模反击。
城外很快又陷入了新的混战和僵持。王小伟见目的已达到,并不恋战,在黑云龙部的接应下,再次成功摆脱追兵,撤回城下,被守军用吊篮拉上城墙。
虽然他没能一举逼退清军,但这场成功的夜袭焚粮,再次沉重打击了清军的士气和后勤,也让皇太极彻底认识到,眼前这座帝都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啃下的硬骨头。更何况,各地勤王军还在陆续赶来,时间并不站在他这一边。
而城内,王小伟的这次成功,彻底扭转了他在崇祯心中的形象。皇帝此刻看王小伟,简直如同看卫青、霍去病再世。连续不断的胜利,尤其是在袁崇焕下狱、明军遭受重创之后,显得尤为珍贵和耀眼。
第二天一早,崇祯竟然不顾劝阻,执意要在皇极殿(今太和殿)召见刚刚经历血战和夜袭的王小伟!
消息传出,朝野再次震动!皇极殿乃举行重大典礼和接见重臣之地,皇帝在此召见一个年仅二十多岁、出身微末的将领,意义非同寻常!
王小伟接到旨意,简单处理了伤口,换上了一身略显宽大的崭新锦衣卫指挥同知官服,在无数或羡慕、或嫉妒、或敬佩、或审视的目光中,步入了巍峨的皇极殿。
这是他第一次面圣,也是第一次踏入这象征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殿堂。殿内金碧辉煌,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王小伟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按照礼仪官的指引,稳步上前,跪倒在御阶之下:“臣,锦衣卫指挥同知王小伟,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崇祯看着阶下这个年轻、挺拔、眉宇间带着疲惫却难掩锐气的将领,心中满是激赏,竟亲自起身虚扶:“王爱卿平身!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看看我大明的功臣!”
王小伟谢恩起身,抬头迎向皇帝的目光。
四目相对。崇祯看到的是一双清澈、坚定、带着军人特有的果决和沉稳的眼睛,看不到丝毫谄媚和畏惧,也看不到骄横和野心。
“好!果然是一表人才,英雄出少年!”崇祯赞叹道,“王爱卿,你屡立奇功,忠勇可嘉,于国有大功!朕心甚慰!今日召你前来,一是褒奖你的功绩,二是想听听你对我军目前局势的看法,但说无妨!”
这一刻,温体仁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王小伟说出什么不利于他们的话。
王小伟略一沉吟,朗声道:“谢陛下垂询。如今虏酋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兵疲,粮草屡遭焚毁,士气已堕。各地勤王军正陆续赶来,形势正逐渐向我大明有利方向发展。然,虏酋皇太极诡计多端,用兵狡诈,绝不会轻易退去,必做困兽之斗。臣以为,我军当下应以稳为主,固守京城及周边要点,继续派精骑袭扰其后勤,消耗其实力。待其粮尽兵疲,进退失据之时,方可集结主力,寻求决战,一举破之!”
他这番话,既有对局势的清晰判断,又有稳妥的方略,丝毫不提敏感的人事和朝政,只就军事论军事,显得极为老成持重。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爱卿所言,深合朕心!稳扎稳打,正合兵法!”他越发觉得王小伟不仅勇猛,更有大将之才,比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或者一味畏战的朝臣强太多了。
“王爱卿,朕欲让你协助孙传庭,总督各路勤王军马,统筹对虏战事,你以为如何?”崇祯竟然直接提出了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任命意向!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让一个如此年轻的将领协助总督军务?这简直闻所未闻!
温体仁等人脸色大变,刚要出列反对。
王小伟却抢先一步,躬身道:“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然臣年轻资浅,骤担重任,恐难服众,亦非国家之福。孙督师老成谋国,经验丰富,乃最佳统帅人选。臣愿为一先锋,听候孙督师调遣,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他竟然拒绝了!而且拒绝得如此得体,既表明了谦逊,又维护了孙传庭的权威,更表达了自己忠于王事、不求权位的态度。
崇祯先是一愣,随即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不居功,不揽权,知进退,这品质在朝堂上是何等珍贵!
“好!好!不矜不伐,真乃纯臣也!”崇祯龙颜大悦,“既如此,朕便加你太子少保衔,仍领锦衣卫同知,实授‘提督京营戎政’(负责京营训练操演之职,有实权),望你尽心竭力,助孙传庭早日破贼!”
太子少保是从一品荣誉虚衔,提督京营戎政则是实实在在的兵权!这意味着王小伟不仅地位尊崇,更获得了直接掌管一部分京城武装力量的权力!
这份恩宠,可谓极重!
“臣,叩谢陛下天恩!必当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王小伟再次跪拜谢恩。他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虽然京营烂透了,但有了这个名分,他或许能做一些事情。
温体仁等人眼睁睁看着王小伟圣眷日隆,心中嫉恨交加,却一时找不到理由反驳。
这次特殊的召见,极大地提升了王小伟的地位和声望,也暂时压下了朝中关于他的非议。
然而,王小伟心中清楚,皇帝的宠信如同空中楼阁,危机远未解除。城外的皇太极,朝中的阴谋家,都在暗中窥伺。
他拿到了部分兵权,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更加谨慎和有力。
走出皇极殿,阳光刺眼。王小伟眯起眼睛,望向城外。
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第四卷第六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