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峪雪夜捷报传至京师,朝野震动。崇祯大喜过望,在朝会上对王小伟不吝溢美之词,赏赐有加。温体仁党羽面面相觑,如丧考妣。
退朝后,温体仁府邸密室。气氛凝重,几个核心党羽愁眉不展。
“相爷,王贼又胜一阵,圣眷更隆,如之奈何?”
温体仁却不见丝毫沮丧,反而慢悠悠地品着茶,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莫测的笑意:“胜了?胜了不好吗?”
众人愕然。
“他胜了,陛下高兴,国库和内帑的钱就会继续像流水一样投入新军和那个无底洞般的研究所。他胜了,边关暂宁,朝野上下就会放松警惕。”温体仁放下茶杯,眼神渐冷,“可他只有一个人,一支几千人的新军。大明九边的窟窿,有多大?辽东的东虏,是几千杆新铳就能吓退的吗?”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陛下现在看他哪都好,是因为他能打胜仗,能弄来钱。可若有一天,他发现这胜仗代价高昂到难以承受,这弄钱的手段惹得天怒人怨呢?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相爷的意思是?”
“他不是能赚钱吗?肥皂、煤业、琉璃,日进斗金。好啊!”温体仁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和阴狠,“那就让他赚得更多!让他把这生意做得再大些!大到朝野上下,无数双眼睛都盯着这块肥肉!大到他自己都管理不过来,必须用人,必须分利!”
“我们的人,可以想办法渗进去。贪腐、事故、以次充好……只要出一桩大丑闻,就是他王小伟管教不严、与民争利、苛待工匠的铁证!到时候,我们再在朝堂上发难,就不是弹劾煤窑那么简单了。我们要让他把这些生意,全都‘吐’出来,由朝廷……或者说,由我们的人来‘代管’。”
“此外,”温体仁补充道,“他不是重视工匠吗?那就从工匠入手。重金收买那个李三蛋或者他身边的亲信,窃取技术秘方。若收买不成,便制造意外……研究所若失了核心匠人,看他如何向陛下交代那几十万两白银的去处!”
一条条毒计,从温体仁口中缓缓道出,不再是直来直去的攻击,而是迂回包抄,瞄准王小伟的根基——经济和人才。
王小伟凯旋回京,受到的欢迎空前热烈。但他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温体仁在朝会上的“平静”和“祝贺”,反而让他更加警惕。
他深知,政客的沉默比咆哮更可怕。他命令“夜不收”加强对温党核心成员及其家眷、门生故吏的监视,同时让负责商业的管事提高警惕,严格审计,对新招募的人员进行背景审查。
同时,他向崇祯上了一道密折,并未居功自傲,反而大谈新军火器耗费巨大,此次作战亦暴露出后勤、协同等诸多问题,请求皇帝允许他进一步“开源节流”,并加强对军工技术的保密管理。
崇祯正对他信任有加,自然准奏,甚至觉得他胜不骄、虑事周全,愈发满意。
王小伟这是顺势而为,既要扩大自己的实力和财源以应对未来更大的风暴,也要给自己加上一道“保险锁”。他知道,与温体仁的战争,刚刚从明处转入了更凶险的暗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