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的商业帝国仍在稳步扩张。
“玉洁斋”推出了新款香皂和玻璃镜,风靡一时。
蜂窝煤工坊产量倍增,通过运河悄然向天津、保定等地扩散。
更重要的是,他利用逐渐成熟的物流网络和雄厚的资本,开始介入盐业。他并未直接挑战盐引制度,而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损耗”为名,从盐场大批量收购,然后通过自己的渠道快速分销,凭借效率和成本优势,迅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利润惊人。
财富如同滚雪球般增长,为他支撑起庞大的军工和新军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然而,正如温体仁所预料,巨大的利益引来了无数贪婪的目光。明面上的弹劾暂时平息,暗地里的中伤和舆论攻击却开始了。
先是市面上流传起一些顺口溜和话本故事,暗指“玉洁斋”的香胰子用了邪法,用了会损人肌肤根本;“蜂窝煤”炉子不透气,容易闷死人;甚至有人散布谣言,说王小伟借开办煤窑、工坊之名,暗中在挖掘龙脉,蓄养死士,图谋不轨。
这些流言蜚语起初只在市井传播,但很快便悄然流入了士大夫的圈子。一些被温体仁操控的文人清客,开始在诗会、酒宴上“忧心忡忡”地谈论这些“奇闻异事”,潜移默化地影响舆论。
随后,几份影响力不小的民间小报(类似明代邸报的民间出版物)开始刊登一些含沙射影的文章,质疑官营工坊与民争利,指责王小伟“操持贱业,有辱官箴”,“聚敛无度,恐非国家之福”。
这些攻击不高明,但却极其恶心,旨在从道德和舆论上抹黑王小伟,破坏他的声誉,动摇崇祯的信任。
王小伟很快意识到了这股暗流。他召集了麾下负责商业和情报的管事。
“温体仁开始玩阴的了。”王小伟冷笑,“他以为舆论战场是他的天下吗?”
他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 让“玉洁斋”和煤业工坊公开举办“工坊开放日”,邀请京城百姓、士子甚至官员参观,展示其洁净、规范的生产流程,用事实粉碎“邪法”谣言。
第二, 聘请几位有名望、生活清贫但为人正直的老儒生和郎中,作为“代言人”,撰写文章、现身说法,讲述蜂窝煤如何帮助贫苦百姓度过寒冬,香皂如何利于清洁、减少疾病。
第三, 暗中收购或资助一两家有影响力的民间小报,掌握发声渠道,与温党控制的小报打舆论战,不仅为自己辩白,更要主动揭露温党官员及其关联商人的不法行为(如囤积居奇、欺行霸市)。
第四, 将一部分商业利润,以“王都督捐输”的名义,公开资助京城的育婴堂、施粥厂,甚至拨款修缮沟渠、道路,实实在在地惠及民生,收买人心。
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战争,在京城悄然打响。王小伟要用事实、用利益、用民心,对抗温体仁的阴谋和谎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