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镜头,落在雪地上半面烧焦的红旗上。旗布被弹孔和烈焰撕扯得残破不堪,却依旧死死缠绕在光秃秃的旗杆顶端,迎着死鹰岭上终年不散的风雪,倔强地飘扬。
“cut!”
“杀青了!”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嘶哑的声音在空旷的雪原上炸开,带着一种近乎虚脱的狂喜。
整个剧组,像一根绷到了极限的弦,骤然松开。
没有预想中的欢呼雀跃。更多的人是直接瘫坐在了雪地里,大口喘着粗气,白色的哈气在冰冷空气中一团团炸开。有人低头抹着脸,分不清是融化的雪水还是别的什么。几个月的煎熬,零下二三十度的折磨,每一天都像是在地狱门口打转。此刻终于结束,那股支撑着他们的气力仿佛瞬间被抽空,只剩下沉甸甸的疲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悲伤与自豪的情绪,沉在心底。
张磊(伍千里)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趴在冰冷的雪窝里,听到杀青二字,身体几不可查地晃了一下。他没有立刻起来,反而把脸更深地埋进雪里,冰冷的刺痛感让他确认,这一切真的结束了。他不是伍千里,他是张磊,他活着,从这片战场上活着下来了。肩膀抑制不住地开始发抖,不是冷的,是那股憋了太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缝隙,决堤般涌出。
凌云走过去,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
张磊抬起头,眼睛通红,里面布满了血丝,还有未散尽的杀气和悲痛。他看着凌云伸出的手,愣了一下,才伸出自己冻得通红皲裂的手,紧紧握住。
那只手冰冷,粗糙,却异常有力。
两人都没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凌导,”副导演拖着几乎冻僵的腿挪过来,脸上却带着光,“素材太……太他娘的震撼了!我敢说,这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东西!”
凌云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这片他们奋战了无数个日夜的冰雪战场,扫过那一张张疲惫却闪烁着异样光彩的脸。“抓紧初剪,我要最快时间看到成片雏形。”
回到临时搭建的驻地,身体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凌云把自己关在剪辑室里,三天三夜,几乎没合眼。
屏幕上,画面飞速掠过。
伟人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斩钉截铁,目光穿透时空。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漫天风雪中发起决死冲锋,义无反顾。
冰雕连保持着战斗姿态,凝固成一座座血肉丰碑,无声,却比任何呐喊都更撼动人心。
烽火连天,血色残阳,还有那面始终不倒的、残破的红旗……
这些画面,惨烈,带着一股原始的、未经雕琢的磅礴力量,一次次冲击着凌云的神经。他知道,他手里握着的,不只是一部电影,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是一群人的魂魄,更是一把能点燃什么的火种。
“不能再等了。”凌云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眼睛里布满血丝,却亮得吓人。“把宣传片放出去。”
“现在?不等成片送审?”副导演有些迟疑。
“就现在!”凌云语气斩钉截铁,“用最原始的版本,不要任何修饰,原汁原味!”
他亲自操刀,从海量素材中挑选出最具冲击力的片段——伟人决策的凝重,战士们冲锋的决绝,冰雕连的悲壮,红旗飘扬的不屈……没有配乐,只有在最后配上战歌音乐只有原始的环境音,风雪的呼啸,炮弹的尖啸,战士们的怒吼与牺牲前的闷哼。最后,画面定格在那面残破的红旗上,颜色一点点褪去,变为黑白。
宣传片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简单的标题——《他们》。
深夜,零时。
凌云的个人账号、寰宇文化、凌云音乐基金以及所有与国风文化、凌云工作室关联的平台,同步更新。
没有预热,没有通告,就像一颗无声的冷水,滴入了滚烫的油锅。
起初是寂静。互联网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格迥异的视频搞懵了。
几分钟后,第一个评论出现:“……这是什么?”
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我……我看哭了……”
“冰雕连!那是冰雕连啊!”
“我的天,这画面……我喘不过气来了。”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吗?我们课本上学过,可从来没这么……这么疼过!”
“绷不住了兄弟们……”
评论区像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湖面,涟漪瞬间扩大,化作滔天巨浪!
转发数指数级飙升。热搜榜首直接被《他们》宣传片、冰雕连、铁血长津湖等相关词条霸占。
官媒罕见地迅速下场,人民报转发并配文:“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各大电视台、新闻门户网站紧急跟进报道。
网络平台服务器一度濒临崩溃。
一种久违的、近乎原始的情感,在无数屏幕前奔涌。年轻人看着那些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面孔,在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化作永恒,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年长者则红了眼眶,那段记忆并未远去,只是被深藏,此刻被这血与火的画面彻底唤醒。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不知是哪个城市的广场上,有人带头唱了起来。
起初只是零星几声,很快,如同星火燎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声音开始汇聚,变得整齐,变得洪亮,带着哭腔,更带着一股压抑了太久、终于爆发出来的力量!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歌声穿透夜空,在城市的上空回荡。
这歌声仿佛是一个信号。
第二天,东南军区某训练基地。电影杀青后,大部分演员和文工团、合唱团成员并未立刻离开。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
凌云站在队列前方,看着下面一张张面孔。石磊眼神坚毅,身姿挺拔,仿佛依旧是那个七连的兵。他身后,是所有参与拍摄的主要演员,以及接到紧急调令前来支援的军区文工团、合唱团成员,足足数百人。他们统一换上了临时赶制出来的、仿志愿军制式的棉军装,虽然单薄,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
没有舞台,没有灯光,背景就是他们奋战过的、模拟长津湖环境的那片苍茫雪原和嶙峋山岭。
几台摄像机在不同角度架设好,红光闪烁。
凌云深吸一口气,那空气冰冷刺肺,却让他头脑异常清醒。他转过身,面向所有人,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脸,看到了紧张,看到了激动,更看到了那股被电影、被历史、被这铺天盖地的反响所点燃的火焰。
“同志们,”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昨天,我们让世界看到了《他们》。今天,我们要让世界听到——《我们》!”
他猛地举起右臂,握紧拳头。
身后,一名文工团老指挥家,头发花白,神情肃穆,用力挥动了手臂。
前奏响起!
不是乐器,是所有人脚掌重重跺在地面上的声音,沉闷,整齐,如同战鼓擂响,震得脚下的积雪都在微微颤动!
“咚!咚!咚!”
紧接着,凌云开口,他没有用任何技巧,几乎是嘶吼出声,声音带着沙哑,却有一股撕裂一切伪装的力量: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数百个喉咙同时炸开!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不再是歌唱,是宣誓!是咆哮!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石磊脖子上青筋暴起,用尽了在部队拉歌时所有的力气,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直接迸发出来。他身边的演员们,文工团的艺术家们,合唱团的年轻人们,全都一样,摒弃了所有所谓的演唱技法,只剩下最原始、最纯粹的情感宣泄!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声音滚滚向前,如同钢铁洪流,不可阻挡。冰冷的空气被炽热的声音搅动,薄雾仿佛都在声浪中震荡、消散。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最后一句,张磊和所有人一起,将拳头狠狠砸向自己的胸口,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那不是表演,那是承诺!是继承!
歌声落下。
余音却在山谷间,在每个人心头,久久回荡,震耳欲聋。
现场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和一些人压抑不住的、低低的啜泣。
摄像机的红灯依旧亮着,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
这段没有任何修饰、在冰天雪地里完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合唱视频,随同杀青消息,被凌云再次亲手发布到了网上。
标题只有两个字:
《回答》。
视频发布的瞬间,点击量如同火箭般蹿升!
评论区彻底沸腾!
“燃炸了!!!”
“这才是我们该听的声音!”
“听得我浑身发抖,热泪盈眶!”
“他们在向谁回答?向历史?向先辈?还是向现在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
“我宣布,从今天起,这就是我的手机铃声!”
“民族血性!这就是我们夏国的脊梁!”
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网络上,在现实中,悄然形成。谈论历史不再是羞耻,崇拜英雄成为风尚,那股源自血脉深处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如同沉睡的火山,终于开始喷发,炽热的岩浆席卷四方。
文化复兴的浪潮,在这一刻,被推向了真正的高峰!
凌云站在驻地的高处,看着远处城市璀璨的灯火,那里,正回荡着同样的歌声。他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炽热的、蓬勃的力量,那是信仰被点燃后的光芒。
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成功了么?似乎是的。
但不知为何,他心头没有半分轻松,反而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霾。这光芒如此炽盛,必然会灼伤某些习惯了在黑暗中窥视的眼睛。
他们,会甘心吗?
(pS:这是和电影有区别的,不是完全按电影来的,不然就盗版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