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来自世界传统文化保护基金会的邀请函,像一片轻飘飘的羽毛,却带着千钧重压,落在了凌云的案头。邮件里那些看似彬彬有礼的措辞——珍贵的濒危遗产、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守护、提供国际舞台展示——每一个字眼都像一根细小的针,刺在凌云的心上。
他们把他,把夏国浩如烟海、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当成了什么?博物馆里需要打着柔光、标着易碎品的陈列物?还是马戏团里需要被驯服、被展示的奇珍异兽?
林悦也看了邮件,气得脸颊发红:“他们这是什么意思?施舍吗?还是想看我们把老祖宗的东西当猴戏一样演给他们看?”
凌云没说话,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脑海中调出了系统界面。浩瀚如烟的文化资料在他意识中流淌,从甲骨文到唐诗宋词,从昆曲京剧到各地民谣,从景德瓷器到江南刺绣……这条文明的长河,何曾断流过?何曾需要外人来“保护”?
他脸上没有任何愤怒的表情,反而露出一丝近乎冷峻的笑意。
“回复他们。”凌云对助理说,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以我个人的名义。”
他的回复极其简短,没有客套的寒暄,直接附上了一段他自己录制的、不到三分钟的视频。
视频里,凌云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背景是一面素雅的墙。他没有看提词器,目光直视镜头,仿佛穿透屏幕,看着那些基金会的人。
“感谢贵基金会的邀请。”他开口,语气不卑不亢,“但对于将夏国传统文化定义为濒危艺术,并需要置于特定‘保护’框架下进行展示的观点,本人无法认同。”
他微微停顿,眼神锐利起来。
“夏国的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断。我们的文字还在书写,我们的诗歌还在传颂,我们的戏曲,还在无数的舞台上,被一代又一代的夏国人演唱、欣赏、热爱,并且——创新!”
他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清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它从未离开过孕育它的土壤和人民,它活着,并且活得很好。它不需要被‘保护’在玻璃罩子里,它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天地,被更多人看见、听懂,并为之震撼。”
“所以,”凌云最后说道,语气斩钉截铁,“对于贵论坛将我方定位为被保护对象的邀请,我正式拒绝。若有机会,我更期待能在一个平等、开放的舞台上,与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艺术进行对话与交流,向世界展示一个活着的、奔腾不息的华夏文明。”
“那,才是它应有的尊严。”
视频到此戛然而止。没有激烈的争吵,没有愤怒的驳斥,只有一种基于深厚底气的、平静而坚定的宣告。
这则回复视频,被凌云直接公开在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内瞬间就炸了锅。
“凌将军牛逼!这话说得太提气了!”
“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是!我们传承没断过,凭什么说我们濒危?”
“看得我热血沸腾!对啊,我们的文化是活的,不是标本!”
“拒绝得好!凭什么要去他们设定的框框里表演?”
那股被凌云点燃的文化自豪感,如同野火燎原,从网络烧到了现实。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仿佛为了印证凌云的话,全国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无数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节目和活动。
京城卫视率先推出大型综艺《国色生香》,不是老套地讲解历史,而是邀请当红设计师、音乐人、舞者,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将苏绣、景泰蓝、皮影戏等元素,融入时尚设计、流行音乐和现代舞蹈中,视觉震撼,美轮美奂。
星城卫视的《戏码头·新声》则聚焦戏曲,但不是让老艺术家唱独角戏,而是让年轻的戏曲新秀与流行歌手同台,用全新的编曲和舞台设计,演绎经典剧目,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网络上,更是百花齐放。
一个叫“古人今天吃什么”的博主,用严谨考据和幽默演绎,复原古代食谱,引得无数年轻人追更。
“国风街舞”大赛席卷各大城市,年轻人将武术、戏曲身段融入街舞,跳出了独一无二的东方力量感。
连许多中小学校,都纷纷组织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孩子们剪纸、画脸谱、学地方戏,玩得不亦乐乎。
这一切,都不是官方强行推动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来自民间的文化狂欢和创新活力。它们生动地证明着,凌云所说的“活着的文明”,绝非虚言。
这股来自东方的庞大文化热潮,通过互联网,也迅速传遍了全球。
起初,那些基金会的人还对凌云的拒绝感到不悦,认为他“不识抬举”。但当他们看到夏国国内这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那些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充满创意与活力的作品时,他们都沉默了。
他们想象中的濒危艺术,正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蓬勃旺盛的姿态,在世界的东方肆意生长、绽放。
国际上其他客观的媒体和观察家们也一片哗然。
“我们都被那个狭隘的保护概念误导了!夏国的传统文化根本不是需要怜悯的对象,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巨人!”
“看看那些节目,那些年轻人的热情!这哪里是濒危?这分明是文明的复兴!”
“那个基金会才是个笑话,他们用自己僵化的思维去丈量一个生生不息的文明,结果发现自己才是小丑。”
那个“世界传统文化保护基金会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国际文化界的笑柄和反面教材。他们那套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姿态,在夏国喷涌的文化活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且不合时宜。
这场由一封邀请函引发的风波,以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方式落下帷幕。凌云用他霸气的回应和国内汹涌的文化实践,狠狠给那些带着偏见的目光上了一课,为夏国传统文化正了名。
然而,树大招风。
就在国际舆论一边倒地赞赏夏国文化活力时,在某西方大国内部一个低调的智库会议上,一份关于东方文化软实力崛起及其潜在影响的评估报告,被摆上了桌面。
报告着重分析了凌云在其中起到的催化剂作用,并提醒注意其文化输出背后可能蕴含的价值观渗透。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眼神锐利的中年官员,他合上报告,对与会者说:
“先生们,我们或许低估了这件事的长期影响。一种自信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文化,其力量不容小觑。或许,我们需要调整一些……之前的策略了。”
风,似乎又要起了。只是这一次,风向变得更加复杂难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