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京城自除夕开始的节日气氛在这一夜达到了顶峰。
天色未暗,各处街巷已是灯火如龙,人声鼎沸。
朝廷特许解除宵禁三日,百姓士绅,男女老幼,皆可上街观灯游玩,共庆佳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形容的便是此等盛景。
镇国公府内也应景地挂起了各色精巧的花灯。
从常见的荷花灯、兔子灯,到工艺复杂的走马灯、琉璃灯,点缀在亭台楼阁、回廊树木之间。
与廊下悬挂的大红灯笼交相辉映。
虽不似街上那般喧闹,却也自有一番府邸内部的喜庆与光华。
秦易今日难得没有处理公务。
先是陪着身体渐愈的姐姐秦可卿在暖阁里说了好一会儿话,仔细询问了她的饮食起居。
又听她念叨了些府中琐事与往年旧例。
从秦可卿处出来,他便信步去了绮霞轩。
内室里暖香融融,晴雯正侧卧在榻上,轻轻拍抚着已经睡着的儿子秦铄。
小家伙裹在柔软的锦被里,只露出一张红扑扑、胖嘟嘟的小脸。
呼吸均匀,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偶尔咂巴一下小嘴,睡得十分香甜。
晴雯哼着不成调却异常温柔的摇篮曲,目光须臾不离孩儿。
周身都弥漫着一种宁静满足的母性气息。
见秦易进来,她忙要起身,被秦易以手势止住。
“爷今日不去街上看看灯么?听说今年宫里的鳌山灯阁格外壮观,街市上也热闹得很。”
晴雯压低声音,轻声问道。
“外面人多眼杂,摩肩接踵,并无甚好看。”
秦易在床边的绣墩上坐下,目光落在儿子恬静的睡颜上,冷硬的眉眼不自觉柔和了几分。
他如今身处权力漩涡中心,不知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
在这种人群密集、易于混入刺客的场合露面,无异于将自己置于险地,智者不为。
这时,平儿端着一个红漆小托盘进来,上面是一碗刚出锅、冒着腾腾热气的浮元子。
雪白的糯米团子在清汤中沉浮,隐约可见内里深色的桂花糖馅。
“爷在府里看看灯,清静又安全。”
平儿笑着将碗放在小几上。
“香菱那丫头倒是心心念念想出去瞧热闹,被我拦住了,正赌气在自个儿房里鼓捣她的新点心呢,说是要做个‘灯球糕’出来。”
秦易闻言,不禁莞尔。
“她既有这兴致,明日安排几个稳妥的嬷嬷和小厮陪着,白日里去东西两市或几个有名的灯市口转转便是,银子支给她,喜欢什么灯就买。晚上终究不太平,不能由着她性子。”
“是,爷考虑得周到,我明日一早就安排。”
平儿笑着应下。
荣国府。
贾母为了驱散新年以来笼罩在府上的晦气与沉闷。
强打着精神,命下人在大观园内主要路径和亭台水榭处点起了若干花灯。
虽远不及元妃省亲时那般璀璨辉煌,彻夜如昼。
但在朦胧清冷的月色与尚未完全消融的皑皑白雪映衬下。
稀疏的灯火点缀着玉砌冰雕般的园景,倒也别有一番清幽寂静、如梦似幻之美。
宝玉挨打后将养了半个来月,伤势已大致痊愈,只是行动间仍有些不便。
他被这难得的节日气氛勾起了些兴致,又见姊妹们都在。
便也随着贾母、王夫人等人入园赏灯散心。
黛玉依旧是由紫鹃小心翼翼地扶着,默默走在人群最后。
看着前面宝钗、探春、湘云等人围着贾母说笑。
偶尔也与宝玉搭几句话,她却只觉得心如止水,仿佛一个误入繁华场的局外人,与周遭的热闹格格不入。
行至沁芳闸桥边,此处地势略高。
隐约可听见围墙外街市上传来的鼎沸人声、杂耍卖解的吆喝声。
更能看到远处夜空中不时炸开的绚丽烟花。
以及那一片璀璨烂漫、如同星河倒泻般的灯火之光。
更有那不知是哪家勋贵府邸或豪富之家,在家中搭了戏台。
隐隐有丝竹管弦与歌姬清越的唱腔随风传来,更添了几分盛世繁华的魅惑。
宝玉听得心驰神往,倚着桥栏,叹道:“若能翻出这围墙去,到那街上、茶楼里,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算不辜负这良辰美景,元宵佳节啊!”
探春在一旁忙拉住他的衣袖,低声道:“二哥哥快别说这痴话了!你身上的伤才好些,若是让老爷知道你又存了这心思,怕是又是一顿好打!老太太、太太也断然不肯放你出去的。”
众人正说笑间,忽见宁荣街尽头传来一阵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与呵斥开道之声。只见一队约二三十人、身着玄色劲装、腰佩制式军刀的精锐护卫,步伐统一,神情冷肃,将街上的游人纷纷驱赶至两旁,清出一条宽敞的道路来。紧随其后的,是一辆四驾并驱、车身以玄色为底、饰以繁复暗金色云雷纹、体积庞大、造型古朴厚重的马车,车帘以厚重的墨绒制成,低垂紧闭,车辕上坐着两名目光炯炯、太阳穴高高鼓起的车夫,显是身负武功。马车前后另有骑士护卫,仪仗森严,虽无过分喧哗,但那无声无息间散发出的威严与压迫感,却让喧闹的街市瞬间安静了不少,行人纷纷避让,窃窃私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红楼:开局吕布战力的我强夺金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