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首相府的战情室,仿佛一个被无形力场禁锢的空间。厚重的丝绒窗帘隔绝了八月的暑气,却隔绝不了空气中几乎凝成实质的焦灼与期待。墙壁上,巨幅的欧洲军事地图如同一个巨大的棋盘,代表普鲁士军队的黑色箭头已如利剑般深深刺入波希米亚腹地,锋芒直指维也纳;而在意大利战线,代表己方的蓝色箭头虽在威尼斯边境与红色奥军陷入令人窒息的僵持,却如磐石般岿然不动,死死钉住了大量奥地利生力军,使其无法北援。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站在地图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波希米亚地区,眉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利萨海战的惨胜虽然确保了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加里波第的山地部队也在阿尔卑斯山区不断制造麻烦,但陆上主战场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以及“国王号”沉没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心理阴影,依旧像两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战争的天平,其真正的砝码始终悬在北线——普鲁士与奥地利主力之间那场尚未见分晓的世纪对决。每一天的等待,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首相阁下,柏林急电。萨多瓦,普鲁士…普鲁士大胜。”通讯官几乎是踉跄着冲进战情室,手中挥舞着刚刚译出的电文,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刹那间,战情室内所有军官、文员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呼吸为之停滞。亚历山德罗一把夺过电文,目光急速扫过那些足以改变欧洲格局的文字:“…7月3日,萨多瓦战役…普鲁士总参谋长老毛奇指挥…巧妙运用铁路机动和后装撞针步枪…分割包围…奥军主力崩溃…伤亡被俘逾四万…溃退…”
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亚历山德罗的心上,却不是痛苦,而是巨大的、几乎令他眩晕的释然和狂喜。他猛地抬起头,紧握电文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颤抖。“赢了…赢了!普鲁士赢了!决定性胜利!”他喃喃自语。
“万岁!”短暂的死寂后,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几乎掀翻了屋顶。军官们激动地拥抱、捶打着彼此的肩膀,文书们扔掉了手中的文件,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持续数周的焦虑和压力,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北线的胜利,意味着南线的僵局已毫无意义,奥地利的失败已成定局。
亚历山德罗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胜利的空气尽数吸入肺中。他走到窗边,望着都灵晴朗的天空,心中波涛汹涌。萨多瓦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制度和组织的胜利。普鲁士那高效的总参谋部制度、那依靠铁路实现的惊人机动性、那领先时代的后装步枪带来的火力优势…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的历史知识吻合,也与他一直试图在意大利推行的军事改革方向一致。
“俾斯麦…老毛奇…”他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庆幸,更有一种深刻的钦佩,“好手段,好眼光。”他钦佩的不仅是其军事才能,更是其政治远见。如此大胜之下,普鲁士军队兵临维也纳城下几乎毫无悬念,却并未急于攻城略地,这必然是柏林那位“铁血宰相”的意志——他知道,彻底羞辱甚至肢解奥地利,只会引来法国乃至俄国的强力干涉,将普鲁士拖入无止境的战争泥潭。见好就收,化敌为潜在盟友,集中精力应对未来与法国的必然冲突…这份冷静到近乎冷酷的战略布局,让亚历山德罗自叹弗如。
果然,接下来的数日,局势发展果如他和俾斯麦所料。萨多瓦惨败的消息传回维也纳,奥匈帝国上下如丧考妣,主和派立刻占据上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惊恐地发现,不仅北面普鲁士大军压境,南面意大利军队虽无决定性突破,却像牛皮糖一样死死缠住他的部队,海上通道也被彻底切断。双线作战的噩梦成为现实,奥地利已无力再战。
与此同时,巴黎的拿破仑三世坐不住了。他原本乐于见到普奥两强相争,甚至幻想能从中渔利,在莱茵河地区攫取领土。但普鲁士的胜利来得如此迅速和彻底,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一个过于强大的普鲁士不符合法国的利益,但一个被过度削弱、甚至可能爆发革命的奥地利同样会破坏欧陆平衡,让中欧陷入混乱。于是,法国迅速出面,“慷慨”地表示愿意进行“调停”,实则是为了阻止普鲁士获取过多战利品并扩大自身影响力。
老谋深算的俾斯麦敏锐地抓住了拿破仑三世的心思,顺水推舟,同意在法国的斡旋下进行和谈。他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强力压制了国王、国内军方和激进派要求进军维也纳、彻底粉碎奥地利的沸腾民意。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将奥地利彻底排除出德意志邦联,确立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绝对霸权——已经完美实现。此刻,体面地结束战争,安抚奥地利,避免给予法国直接军事干预的借口,并为未来那场注定要到来的普法战争中争取奥地利的中立甚至善意打下基础,才是最高明的政治棋步。一时的领土扩张,远不如长远的战略布局重要。
亚历山德罗通过外交渠道密切关注着这一切,心中对俾斯麦的政治手腕评价又高了几分。“真是个老狐狸…但也正是这份清醒,才可怕。”他低声自语。普鲁士的军事胜利令人震撼,但其背后支撑这种胜利的严谨的军事制度、高效的动员体系,以及俾斯麦那深谋远虑、超越单纯军事征服的政治眼光,才是真正值得意大利学习和敬畏的。
现在,压力完全到了奥地利一边。在普军兵临城下和意大利南线持续压力的双重煎熬下,维也纳终于彻底屈服,接受了战败的现实,同意在布拉格开启正式和谈。
消息传来,亚历山德罗知道,意大利为这场战争流血流汗,现在,到了该摘取果实的时候了。他立即召见外交大臣蒙特贝罗男爵。
“男爵,”亚历山德罗的目光锐利如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期待,“维也纳终于低头了。布拉格的和谈桌,将决定威尼斯的归属,乃至意大利未来在欧洲的地位。我需要你亲自带队,组建一支最精干、最灵活的外交使团,即刻准备奔赴布拉格。”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威尼斯的位置:“记住,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完整收回威尼斯地区。这是参战的唯一理由,不容任何折扣、任何变通,必须明确写入和约。”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但是,男爵阁下,胜利者有权获得更多。仅仅收回失地并不够。我们要充分利用奥地利的虚弱和迫切求和的心理,尽全力榨取更多利益:第一,战争赔偿。直接索要巨额金币可能刺激奥地利并引来法国干涉。可以变换形式,要求奥地利提供长期无息或低息贷款、免除意大利所欠部分旧债、或者以实物(如木材、矿产)进行抵偿。这笔钱对我们战后恢复和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贸易优惠。迫使奥地利在关税上做出重大让步,为我们的商品(特别是工业品、农产品)打开奥匈帝国市场的大门,签订有利于我们的商贸条约。
第三,外交关系。虽然曾是敌人,但未来欧陆格局莫测。在确保利益的前提下,谈判措辞上可以留有余地,避免过度羞辱,为未来可能的…关系转圜甚至有限合作,埋下微妙的伏笔。我们要学习的,是俾斯麦的务实,而非单纯的复仇。”
“准备去吧,男爵,”亚历山德罗最后拍了拍蒙特贝罗的肩膀,语气沉重,“去布拉格,打一场没有硝烟,但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更加复杂的战争。把威尼斯,还有意大利的未来,给我带回来。”
蒙特贝罗男爵深深鞠躬,眼中燃烧着使命必达的火焰:“必不辱命,首相阁下。”一场新的外交博弈,即将在布拉格展开。而意大利,终于从战争的被动参与者,成为了手握筹码、能够决定自身命运的棋手之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青铜账簿与铁王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