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工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通往终极梦想的邀请,何月山没有丝毫犹豫。这不仅关乎国家战略,更是他重生以来深埋于心的最高追求。
他立刻动身前往合肥,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一个戒备森严的会议室里,参加了“金乌工程”的首次高层研讨会。
与会者皆是国内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超导技术、大功率电源等领域的泰斗和顶尖专家。何月山作为唯一来自民营企业、且如此年轻的代表,起初引来了一些疑虑的目光。
然而,当会议进入技术讨论环节,何月山的表现很快让所有专家刮目相看。
他不仅能够快速理解EASt(东方超环)等现有装置的技术原理和瓶颈,更能从系统控制、人工智能优化、新型传感器等角度,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思路。【超维逻辑分析】让他能瞬间抓住问题的核心,【深度学习】知识让他能构想出基于神经网络的等离子体形态预测与控制算法,【芯片设计】基础则让他对需要耐极端辐射环境的专用传感器的设计有着深刻见解。
他的发言,既有理论高度,又极具工程实现的可行性,一次次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局限。
“何总提出的这个利用AI进行实时扰动预测和前馈控制的思路,或许能解决边界局域模(ELm)控制的难题!”一位等离子体控制专家兴奋地说。
“这种基于新型碳化硅材料的辐射硬化传感器设计,确实比我们现有的方案更优!”一位材料学家表示赞同。
会议结束时,何月山已经赢得了全体专家的尊重。工程总师当场拍板,邀请星火科技正式加入“金乌工程”,承担“等离子体先进控制与诊断系统”和“耐辐射智能传感器”两个关键子项目的研发任务!
任务极其艰巨,时间紧迫,要求极高。但何月山毅然接下了军令状。
回到公司,他立刻进行了战略调整。宣布成立“星火尖端技术事业部”,由他亲自挂帅,从各研发部门抽调最顶尖的精兵强将,同时面向全球招募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尤其是海外华人专家),全力投入“金乌工程”的研发。
公司资源向新事业部大幅度倾斜。徐若薇和周倩负责稳住主营业务的基本盘和利润,保障“金乌”项目的资金需求。邓康的芯片团队则接到了新的挑战——设计能够承受聚变装置内部极端环境(高温、强辐射、强磁场)的专用ASIc芯片。
【技术推演(中级)】被频繁用于这两个高难度项目的技术路径选择,积分如开闸洪水般消耗。【知识灌注】功能也开始谨慎使用,何月山将部分非核心的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知识和辐射防护知识,分享给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加速他们的入门和理解过程。
过程无比艰难。聚变装置的控制复杂度远超工业控制器,对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别。传感器需要在比炼狱还严酷的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经常相差甚远。
何月山和他的团队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和合作单位,日夜不停地攻关。压力巨大,但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从事的,是一项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业。
一年后,星火团队交出了第一份答卷——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等离子体形态实时预测与控制系统初版,以及一批耐辐射传感器的工程样机。
在EASt装置上进行联合实验那天,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
当装置启动,高温等离子体在磁场约束下生成,星火的系统开始工作。大屏幕上,原本需要人工经验频繁干预才能勉强稳定的等离子体形态,在AI算法的控制下,竟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持续稳定时间打破了纪录!而部署在装置内部的传感器,成功传回了大量宝贵的实时数据!
实验大厅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星火!好样的!”
何月山看着大屏幕上那团被成功束缚的“太阳”,眼眶也湿润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艰辛都值了。
“金乌工程”因为星火科技的加入,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消息传到最高层,引起了高度重视。星火科技获得了国家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政策、以及某些特殊资源的调配权限。
星火科技,这家年轻的民营企业,正式成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何月山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这距离真正的聚变发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踏上了这条征途。
站在新的高度,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他开始思考更多:如何将聚变研究衍生出的超导技术、新材料技术、大功率能源管理技术反哺工业?如何利用AI加速其他基础科学的研究?……
他的目光,已经超越了商业,超越了国界,投向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系统界面里,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高级技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似乎也不再那么遥远。
重生归来,从复仇雪恨,到技术立业,再到如今迈向星辰大海。
何月山知道,他的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星火燎原,终将照亮人类文明的未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