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工程”的主战场——那座宛若未来宫殿的EASt装置控制大厅内,气氛日益炽热。每一次实验启动的倒计时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大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温度和约束时间的曲线一次次向上攀升,不断冲击着物理学的极限。能量输出的纪录如同被打破的运动员奖牌,不断被刷新,那象征聚变点火的“圣杯”似乎已触手可及,在远处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在这举国体制的宏大征程中,星火科技负责的“等离子体先进控制与诊断系统”和“耐辐射智能传感器”如同精密的神经网络和坚韧的感官,深入EASt的每一个核心部位。它们实时捕捉着等离子体最细微的脉动,以远超人工的精度和速度进行着反馈控制,化解了一次次可能导致能量溃散的不稳定性。工程指挥部发来的嘉奖函语气一次比一次热烈,赞誉星火的技术为“工程稳步推进的关键保障”和“实现长远目标的基石”。
然而,何月山的心,却有一大半飘离了这片喧嚣与荣耀的主战场。他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星火科技自筹资金、在相对偏僻的实验厂房内建设的那个规模小得多的“炎黄一号”实验装置。这里没有EASt那庞然如巨环的躯体,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结构精妙、线圈缠绕显得极其复杂的紧凑型装置。它存在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即时的能量增益,而是作为一个大胆甚至堪称叛逆的技术验证平台,用来测试那些在主流托卡马克路径看来过于“激进”甚至“离经叛道”的新概念、新方法。
这其中,重中之重便是何月山通过【技术推演(中级)】那超越时代的直觉所模糊捕获的灵感,并随后亲自组织最精干、最忠诚的核心团队秘密攻坚的“紧凑型强场仿星器”方案。
与传统托卡马克依靠等离子体自身电流和外部线圈共同形成的环形磁场进行约束不同,仿星器的理念更为“霸道”和精巧——它完全依靠外部那些扭曲成特殊形状的复杂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来禁锢和驾驭灼热的等离子体,就像用无形的、精心编织的力场绳索捆绑住一颗微缩的太阳。这种设计理论上可以避免托卡马克装置固有的、由等离子体电流引发的某些不稳定性问题(如致命的破裂事件),从而实现真正稳态的、持续运行的聚变反应堆。然而,也正因为其磁场位形的极端复杂性,仿星器的线圈设计、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别,工程实现难度犹如登天,使得这条路径长期以来进展缓慢,被视为“理论上优美,工程上噩梦”的替代选项。
何月山提出的“紧凑型强场”思路,是一次融合了多项前沿技术的豪赌。他巧妙地结合了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突破所带来的强磁场优势(更强的磁场意味着可以在更小的尺度上约束更高压强的等离子体)、借助【逻辑分析】能力优化并交由AI深度学习的极端复杂线圈设计(以找到最优化的磁场形态并解决工程制造难题)、以及一种基于新型波加热与动能注入结合的创新等离子体加热方案。他试图用这种“力大砖飞”结合“巧夺天工”的方式,在相对较小的装置尺度上实现接近甚至超越大型装置的高性能等离子体约束。
这无疑是一次高风险的技术赌博。一旦失败,星火科技投入的巨额资金和宝贵的人力物力将瞬间打水漂,甚至可能成为业界笑柄,动摇公司的根基。但何月山的信念无比坚定:在聚变这条征途上,循规蹈矩、一味跟随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超越和引领。必须敢于探索那些看似荆棘密布、却可能通往捷径的不同路径。“炎黄一号”就是他投下的问路石,也是他准备刺向旧有格局的一柄利剑。
“炎黄一号”的实验过程注定充满荆棘与挫折。那套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超导线圈系统多次发生故障,微米级的安装偏差就可能导致磁场形态严重偏离设计,每一次冷却和通电测试都如履薄冰。等离子体启动屡屡失败,不是无法顺利电离形成,就是瞬间碰撞到壁材湮灭。采集回来的数据常常充满无法解释的噪声和异常,让团队备受煎熬。那段时间,何月山几乎以实验室为家,与工程师们一起通宵达旦地排查问题,用【逻辑分析】抽丝剥茧定位故障,用【技术推演】模拟各种可能性,修改设计,调整参数。他的大脑如同超频运行的处理器,将两种能力运用到了极限,积分也在悄然飞逝。压力如同实质,笼罩着整个团队,但何月山沉稳如山的身影和总能指出问题关键的洞察力,成为了团队坚持下去的主心骨。
失败、分析、迭代、再失败、再优化……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艰苦鏖战,命运的齿轮终于开始了转动。
在一次关键的实验中,团队根据最新AI算法生成的、前所未有复杂的多级线圈电流波形进行了精确加载。当启动按钮按下,装置低沉嗡鸣,控制屏上,代表等离子体存在的信号稳定亮起,并且没有像以往那样剧烈抖动或骤然消失。一秒,两秒……十秒……一百秒!显示屏上,等离子体持续稳定运行的时间记录突破了100秒大关!并且其约束性能指标——三重积(密度、温度、约束时间的乘积)达到了同期同类小型仿星器装置的世界领先水平!
控制室内先是一片死寂,仿佛不敢相信屏幕上的数据,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地热泪盈眶。这短短的一百秒,凝聚了他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虽然距离实用化的聚变能源依然遥远得如同星辰,但这次成功无疑是一道划破黑暗的曙光!它雄辩地证明了“紧凑型强场”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并非纸上谈兵!何月山下令对此消息进行最严格的保密,仅在星火科技最核心的极小范围内传达,但这巨大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士气,让他们看到了颠覆未来的可能性。
然而,更让何月山内心掀起惊涛骇浪的,并非这里程碑式的稳态运行本身,而是在这次成功实验的海量数据中,他凭借【逻辑分析】的敏锐,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异常现象:在某种特定的磁场位形和等离子体参数下,装置测量的能量输出曲线,出现了一个微小但持续存在的盈余!这个盈余量虽然微弱,远远低于投入的能量,但它顽固地存在着,无法用现有的聚变理论、任何已知的能量损失机制或测量误差完美解释!
这个现象立刻引起了何月山的高度警觉和无限遐想。他立刻组织最核心、签署了最高保密协议的理论和实验团队,暂时搁置其他工作,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反复的、苛刻的交叉验证,并设计了一系列精密的实验试图复现和捕捉这一现象。
经过数周废寝忘食的彻夜奋战,当所有可能的误差来源都被逐一排除,当相同的现象在严格控制条件的重复实验中被再次观测到,结论逐渐清晰:这不是测量误差!这极有可能是一种从未被正式报道过的、可能涉及某种尚未被人类认知的新型能量产生或转化机制的现象!虽然目前能量增益极其微弱,微不足道,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物理原理一旦被阐明,或许将为聚变能研究、甚至基础物理学开辟一条全新的、更加高效的途径!
这个发现的价值,无法估量!它可能是打开一扇全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就在何月山摩拳擦掌,准备调动更多资源,组建更大规模的团队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时,徐若薇带着凝重的神色,带来了一个紧急消息:oIAA联盟那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似乎捕捉到了“炎黄一号”的某些异常动向(可能是通过团队人员在国际学术会议提交的模糊摘要、特殊材料的采购清单,或是其他隐秘的供应链信息)。他们正在通过外交、学术乃至商业渠道向国内相关方面施压,措辞严厉地质疑星火科技“偏离国家主流托卡马克技术路线、浪费宝贵的研发资源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阴险地暗示其技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企图将“窃取技术”的脏水泼过来。
对手的嗅觉极其灵敏,出手狠辣而精准,试图在他们真正取得决定性突破前,就将这颗可能彻底改变全球聚变竞争格局的幼苗扼杀在摇篮里。
何月山听完,眼中寒光一闪,非但没有惊慌,反而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笑意。他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恶意的攻击,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一个将计就计、化被动为主动的战略窗口。
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决定:不再严格保密,而是有限度地、选择性地公开部分“炎黄一号”的阶段性成果,尤其是那个异常能量现象的初步发现!他要将oIAA的质疑,直接转化为全球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很快,一篇由何月山亲自操刀、与星火聚变团队核心成员共同署名、经过字斟句酌精心措辞的论文预印本,悄然发布在了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开放获取平台上。论文严谨而详细地介绍了“炎黄一号”装置在紧凑型仿星器工程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包括其独特的线圈设计、控制方法和实现的100秒稳态运行等硬核数据,充分展示了星火的工程实现能力。在论文的最后部分,作者以极其谨慎和开放的学术态度,提到了在特定实验条件下观测到的“未能完美拟合现有理论的异常能量盈余现象”,并坦诚表示其成因尚未明了,真诚呼吁全球物理学界同行关注、探讨并尝试独立验证。
这篇论文如同一颗悄无声息却威力巨大的炸弹,瞬间引爆了全球聚变界和理论物理学界!
“紧凑型强场仿星器”的工程进展已经足以让所有人震惊,它证明了这条技术路径并非痴人说梦,而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竟然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走到了世界前列。而那个语焉不详却引人无限遐想的“异常能量现象”,更是点燃了无数科学家的大脑。猜想、争论、质疑、兴奋的情绪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会议室和学术论坛上蔓延。虽然成果还需要更多实验来重复和验证,但其展现出的巨大创新性和潜在颠覆性,让星火科技和何月山这个名字,再次被推到了全球科学探索最耀眼的聚光灯下。
oIAA联盟之前发出的那些基于政治和打压目的的诋毁与质疑,在这份硬核、公开、透明的科学发现面前,顿时显得苍白无力、心胸狭隘且动机不纯。反而让国际科学界清楚地看到了,在中国,除了国家主导的大科学工程,还有像星火科技这样充满活力、敢于探索、开放合作的企业在前沿领域奋勇争先。
国家相关部门也迅速抓住时机,顺势表态,坚决支持星火科技的探索性研究,强调“多种技术路径并行探索是走向终极聚变能源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层面为星火正名,化解了之前的压力。
局面瞬间逆转,攻守易形。
更重要的是,这篇论文像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对仿星器、新型聚变概念以及基础物理前沿问题感兴趣的顶尖科学家和青年才俊。无数合作提议、交流访问申请、技术讨论信件如同雪片般飞向星火科技。
何月山站在“炎黄一号”充满未来感的控制大厅里,望着主屏幕上那团稳定运行、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等离子体,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敬畏和对人类未来的无限期待。他知道,“炎黄一号”和那个尚未解开的能量之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科学实验装置,它成为了星火科技在即将到来的、与oIAA联盟的全面生态决战中,最出人意料、也最强大的破局之钥和无形的技术威慑力量。
科学的边界仿佛就在眼前模糊地波动着,而他有幸,正站在边界之上,已经触摸到了那扇可能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门后的风景未知,或许遍布荆棘,或许蕴藏着改变宇宙认知的真理。
脚下的路,通往的已是人类未曾想象过的远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后我靠国贡系统封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