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军
淮海战役的雪夜是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战壕里的冻土迸裂出蛛网般的纹路,每道裂缝都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是大地在流血。正清和正源蜷缩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间,那些僵硬的躯体突然发出细碎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生前的恐惧。正源用刺刀撬开美军罐头时,金属碰撞的声音如同丧钟,罐内的牛肉早已冻成泛着幽蓝光泽的铁疙瘩,啃咬时牙齿与肉的摩擦声,像是在刮擦某种远古巨兽的骨骼。而在这幽蓝光泽中,隐约浮现出与虞家祠堂密室内相似的符号。
一发炮弹撕裂夜空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正清看见无数细小的血珠悬浮在空中,像一串暗红的玛瑙项链。温热的液体溅到脸上,他转头望去,正源肩头炸开的血花正以诡异的速度绽放,那抹猩红比虞家春联的朱砂更鲜艳夺目,比松湖村漫山遍野的杜鹃还要妖冶。血花中隐约浮现出无数扭曲的面孔,发出尖锐的嘲笑。此时,正源伤口处的血滴落在地,竟汇聚成一个微型的罗盘,指针疯狂转动。
国民党军溃败至吴淞口时,江水被染成了墨色。撤退的命令像瘟疫般在军中蔓延,那些裹挟着 “撤往台湾” 的指令在风中扭曲变形,化作张牙舞爪的厉鬼。军中 “兄弟可留其一” 的规矩,如同命运的绞索。两块大洋的盘缠在掌心发烫,仿佛是用兄弟的鲜血铸成。正源望着正清,发现弟弟眼中倒映的自己,正逐渐分裂成两个模糊的影子,一个留在大陆,一个漂向孤岛,而断裂处渗出的不是血,而是浓稠的黑雾。这黑雾中,似乎隐藏着虞家血脉分离的诅咒。
二哥正源的声音像生锈的铁钉,生生楔进正清的耳膜:“老三,带着咱家的祖脉活下去,回去好好照顾年迈的父母。” 染血的家书塞进怀中时,纸张突然化作活物,在他胸口扭动。正清低头,看见信上火漆印的饕餮纹正在膨胀,獠牙间渗出暗红汁液,竟与祠堂梁柱上的雕刻同时发出低沉的嘶吼。此时,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二胡声,与这嘶吼声相互呼应。
密集的枪声炸响,世界瞬间扭曲成万花筒。正清抱着二胡在死人堆里翻滚,琴弦突然疯长,缠住一具无头尸体的脖颈。那尸体的喉管处涌出墨色雾气,琴弦在雾气中震颤,发出的呜咽声与大兵们临终前的呻吟如出一辙。他恍惚看见所有尸体的伤口都开出黑色曼陀罗,花瓣上凝结的不是露水,而是兄弟俩儿时玩耍的倒影。而这些黑色曼陀罗的花蕊中,闪烁着与虞明出生时屋顶紫烟相似的光芒。
1949年夏季的吴淞口,江水吞吐着破碎的月光。战场上的虞正源掏出的油纸包散发出腐肉与硝烟混合的气息,半块牛肉干泛着诡异的幽光,边缘竟长出细小的肉芽。 “这是从美军俘虏身上扒的,带着路上吃。” 正源的耳语里混着某种古老咒语的韵律,“记住,咱虞家祖训里说的‘二十一脉’,等太平了,去无锡梅村找……” 话未说完,催行的哨声撕开江面的雾霭,化作千万把银刃,割裂了兄弟间最后的目光。此时,江面上突然浮现出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心隐约有一座祠堂的虚影。
正清望着二哥正源的背影被浓雾吞噬,手中的两块大洋突然发烫,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血字,像是无数冤魂在呐喊。他拖着溃烂的双脚前行,每走一步,地面就长出荆棘,缠住他的脚踝。二胡琴筒裂开的细纹里渗出琥珀色液体,滴落在地便开出虚幻的莲花,花瓣上浮现出正源的面容,转瞬即逝。而这些莲花凋谢后,留下的花籽在地上组成了一个神秘的坐标。
虞正清一路以拉二胡乞讨维持生计。当他踉跄着抵达无锡地界,琴筒的裂纹已爬满整个木质表面,却依然能拉出勾魂摄魄的调子。虞大富被琴声吸引时,手中的族谱突然无风自动,封皮烫金纹路竟化作活蛇,游向正清怀中的家书。两具 “活物” 在空中缠绕,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松湖村祠堂特有的檀香,与战火的硝烟奇异交融。这一刻,时空扭曲,正清仿佛看见吴淞口的浓雾、无锡的街巷、松湖村的祠堂,在琴声中重叠成命运的漩涡。此时,无锡的天空中出现一道七彩光桥,连接着松湖村的方向。
苏州无锡梅里镇的石板路吸饱了难民的血泪,在虞正清脚下发出黏腻的呜咽。他的二胡琴筒裂缝里渗出暗红树脂,琴弦泛着诡异的磷光,当弓毛擦过弦线,第一个音符便化作黑色蝴蝶,振翅撞碎了路边的月光。《二泉吟月》的旋律如毒蛇游走,钻进路人的耳膜,有人的眼泪滴落在地,竟开出白色的曼陀罗,花瓣上浮现出各自颠沛流离的噩梦。而这些白色曼陀罗的根茎,正朝着虞家祠堂的方向生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溟渊水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