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的纷扰在林凡的运筹帷幄下,暂时被压制下去。专利诉讼进入了漫长的司法程序,舆论风波也渐渐平息。生活的主旋律,似乎又回到了阿桂充满童言稚语的世界里。
三岁的阿桂,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不仅词汇量激增,逻辑思维能力也像破土的小苗,开始展现出令人惊奇的生长态势。他的“大道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因果和拟人,开始涉及更复杂的观察和思考,时常语出惊人,让大人们忍俊不禁,又若有所思。
一天晚饭,苏晚晴做了清蒸鲈鱼。阿桂盯着鱼眼睛看了一会儿,突然问:“妈妈,鱼鱼死了,疼不疼?”
苏晚晴一愣,柔声解释:“鱼鱼没有像我们一样的神经,感觉不到疼的。”
阿桂似懂非懂,用小勺子戳了戳鱼肉,又问:“那它会不会想它的妈妈?”
这个问题让餐桌上的大人都安静了一瞬。林凡放下筷子,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睛,认真回答:“也许吧。所以我们要感谢它,不浪费,好好吃。”
阿桂点点头,郑重地吃了一口鱼,小声说:“谢谢鱼鱼。”
周末,楚月带阿桂去公园玩。看到环卫工人在扫落叶,阿桂跑过去仰头问:“爷爷,叶子为什么要掉下来?”
老爷爷笑着回答:“秋天到了,树要睡觉啦。”
阿桂皱着小眉头:“可是扫地好累呀。叶子不能自己回家吗?”
楚月乐了,抱起他解释:“叶子落下来,变成肥料,明年大树才能长得更好呀。爷爷扫地,是让公园更干净,大家玩得更开心。”
阿桂想了想,对环卫工爷爷说:“爷爷辛苦!阿桂不乱丢垃圾!” 童稚的承诺,让老爷爷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对自然现象,他有了更“科学”的追问。下雨了,他不再只说“天公公哭”,而是问:“爸爸,云朵里的水宝宝是怎么挤下来的?是太阳公公太热,把它们蒸上去的吗?” 林凡只好翻出儿童百科全书,连比带划地讲解水循环的简易版。阿桂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一知半解,但那股求知欲让人欣慰。
最让林凡感慨的,是阿桂开始表现出初步的共情和道德判断。看到绘本里的小动物受伤,他会眼圈红红地要求妈妈“轻轻翻”;看到小朋友抢玩具,他会跑过去说“要分享,轮流玩”;甚至有一次,林凡因为工作压力大,回家后脸色不太好,阿桂会悄悄走过来,把最心爱的小汽车塞到爸爸手里,小声说:“爸爸,车车给你玩,开心点。”
这种细腻的观察和体贴,常常击中林凡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商场上的刀光剑影,在儿子纯真的关怀面前,瞬间化为乌有。
当然,三岁娃的“逻辑”也时常让人哭笑不得。不肯吃药时,他会振振有词:“药药苦,舌头哭。吃糖糖,舌头笑。所以吃糖糖就好啦!” 晚上不肯睡觉:“月亮婆婆还没睡,星星也没睡,阿桂是小朋友,小朋友要玩!” 道理一套一套的,让人无法反驳。
星光社的朋友们成了阿桂“哲学探讨”的最佳听众。秦雪见来的时候,阿桂会举着掉下来的乳牙问:“秦姨姨,牙牙为什么掉?它去找新小朋友了吗?” 叶清音来访,他会指着智能音箱问:“叶姨姨,它没有嘴,为什么会唱歌?是肚子里有小精灵吗?” 面对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大人们总是极尽所能地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认真回答,呵护着这份可贵的好奇心。
阿桂的“社交哲学”也在升级。他开始理解“好朋友”和“普通朋友”的区别。他会说:“磊磊是好朋友,因为他分饼干给我吃。”“朵朵也是好朋友,她帮我找蜡笔。”“小宇抢我玩具,今天不是好朋友,明天如果他道歉,还是好朋友。” 爱憎分明,却又宽容大度,带着孩童特有的纯粹。
一天傍晚,林凡抱着阿桂在院子里看夕阳。天空被染成绚丽的橘红色,阿桂安静地看了好久,突然冒出一句:“爸爸,太阳公公下班了,把颜色送给云朵阿姨了,对不对?”
林凡被这诗意的想象触动,亲了亲儿子的额头:“对,阿桂说得真美。”
阿桂得意地晃着小脑袋,又说:“等阿桂长大了,也上班,赚好多好多颜色,送给爸爸妈妈!”
童言稚语,却像一股暖流,瞬间充盈了林凡的心房。他紧紧抱着儿子,觉得所有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补偿。
阿桂的每一个“为什么”,每一次“新发现”,都是他认知世界、构建价值观的宝贵足迹。林凡和苏晚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成长的奇迹,用耐心和爱,回应着他探索世界的每一步。他们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对话,正是在为阿桂未来的人生大厦,奠定最坚实的基石。
夜深了,阿桂抱着绘本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林凡轻轻替他掖好被角,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心中充满感恩。孩子的成长,是生活赠予他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他面对一切挑战时,最温暖、最坚定的力量源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林凡的都市传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