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一刻值千金。
三月初七,日头已升得老高,新房内红帐低垂。
张勤先醒过来,见苏怡还闭眼睡着,呼吸匀长,便没惊动她。
窗外鸟鸣啁啾,阳光透过窗纱,在锦被上投下细碎光斑。
又过了一刻钟,苏怡才轻轻动了动,睁开眼,正对上张勤的目光。
她微微侧过脸:“什么时辰了?”
张勤起身撩开帐子看了看日头:“怕是已近午时了。”
因无需向公婆请安,两人便不急着起身。
苏怡坐起来,长发披散在肩头。
她拿起枕边的木梳,慢慢梳理着。
张勤看着她,忽然道:“我帮你绾发试试?”
苏怡抿嘴一笑,将梳子递给他。
张勤笨拙地拢起她的长发,试了几次都绾不紧,发丝总是滑落。
苏怡也不催促,只静静坐着。
最后勉强绾成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素银簪子固定。
张勤松了口气:“手生得很。”
苏怡对镜照了照,轻声道:“绾得挺好。”
两人梳洗完毕,已近晌午。
刚走出房门,就见苏管家领着全宅仆役丫鬟整齐站在院中。
师父和师姐师兄则是在边上笑吟吟的看着。
见他们出来,众人齐刷刷躬身行礼:“给郎君、夫人请安!”
苏福上前一步,捧上一本名册:“夫人,这是宅中上下人等名册,请夫人过目。”
这名册之前张勤也不管,只是交在苏福手中。
苏怡接过名册,略一翻看,温声道:“有劳福伯。”
“今日是我进门头一天,给大家备了些见面礼。”
她示意身后丫鬟端上一个托盘,里面是早已备好的红封,按等差包着铜钱。
张勤在一旁道:“夫人既进门,往后家中琐事,皆由夫人掌管。你等需尽心侍奉。”
仆役们依次上前领赏,个个喜形于色。
厨娘王婆子笑得见牙不见眼:“谢夫人赏!老奴这就去备午饭,做了夫人爱吃的笋蕨羹。”
周小虎也跑过来,有模有样地行礼:“小虎给叔叔婶婶请安!”
苏怡笑着摸摸他的头,另塞给他一包芝麻糖。
午饭摆在后院花厅。
席间,苏福将家中账本、钥匙一一呈给苏怡过目。
苏怡仔细问了日常用度、仆役分工,又吩咐将库房绢布取出几匹,给众人添置春衣。
日后还是苏福掌管这些账目,只是多了个张夫人把关而已,而这张夫人和郎君还是都主外。
饭后,张勤对苏怡道:“医馆那边,师姐回来会多待几天,刘师兄也来了,这几日你还是将养着,明日我随你回魏府。”
苏怡点头:“我下午便去瞧瞧。药材账目还需核对。”
阳光暖融融地照进花厅。
张宅上下因这位新主母的到来,显得格外井然有序,虽然本来也是井然有序。
这座宅子,从此有了真正的女主人。
三月初八一早,张勤和苏怡收拾停当,准备回门。
苏管家早已备好回门礼:两坛新酿的米酒、四只风干的腊鹅、几匹鲜亮的绸缎,还有一盒杏林堂自制的安神香丸。
两人乘车往魏府去。
马车刚到魏府门口,就见几个眼尖的小丫鬟跑进去报信。
“小姐和姑爷回来啦!”不一会儿,魏府中门大开,管家带着一众仆役丫鬟在门前迎候,个个脸上带笑。
张勤先下车,又转身扶苏怡下来。
两人刚站定,管家就领着众人齐声贺道:“恭迎姑爷、小姐回门!”
话音刚落,几个年轻丫鬟就嬉笑着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
“姑爷小姐百年好合!”
“姑爷,讨个红封沾沾喜气!”
“小姐今日气色真好!”
苏怡抿嘴一笑,从随身带的绣囊里抓出一把用红绳串好的铜钱,分给众人。
张勤也让来福抬过一筐新蒸的枣糕,分给府中下人。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道谢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裴氏闻声从内院出来,见这情景,笑道:“这帮小猢狲,就等着讨你们红封呢!”
她拉着苏怡的手仔细端详,“怡儿,这两天睡得可好?姑爷可还体贴?”
苏怡脸颊微红,低声道:“义母放心,一切都好。”
魏徵也从书房出来,对张勤道:“进来坐吧,别在门口站着。”
众人到正堂坐下,丫鬟奉上茶点。
裴氏关切地问了些婚礼细节,又对张勤道:“怡儿性子静,往后还需你多担待。”
张勤恭敬道:“师母放心,弟子定当好好待怡儿。”
午间,魏府备了丰盛的家宴。
席间,裴氏不住地给苏怡夹菜:“这是你爱吃的笋蕨羹,多吃些。”
又对张勤道:“听闻你献的练兵之法,陛下已交兵部议处,这是好事。”
宴毕,裴氏将苏怡单独叫到内室,塞给她一个小锦盒。
“这是娘给你的体己,好生收着。”
苏怡打开一看,是几件精致的金玉头面。
日落时分,张勤和苏怡告辞回府。
魏府管家又带着众人送到门口,齐声道:“恭送姑爷小姐,常回来看看!”
回程的马车上,苏怡靠着张勤肩膀,轻声道:“娘给了我一盒首饰,说是她的嫁妆里分的。”
张勤点头:“师母是真心疼你。”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规律的声响。
三月初十,张勤准备去司农寺和太医署走一趟。
成婚这几日告假,也该去点个卯,给同僚们发些喜饼。
虽然平时也极少去坐班,尤其是杏林堂开业以来。
苏怡点头:“是该去。我让厨房多备些枣糕,你用食盒装好带去。”
早饭后,张勤带着韩老伯提了两大食盒新蒸的枣糕,先往司农寺去。
进了衙门,值房里的主簿、录事们见他来了,都笑着起身拱手。
“张丞大喜!听说新夫人是魏公义女,真是郎才女貌!”
张勤让韩老伯打开食盒,给每人分了两块用红纸包着的枣糕,笑道:
“一点心意,沾沾喜气。这几日寺中可有事务?”
主簿接过枣糕,道:“眼下春耕,各州报来的粮种调配文书多了些,不过都按旧例处置了。”
临近晌午,从司农寺出来,张勤又转道太医署。
署中医官、博士见了他,也都道贺。
周署令捻须笑道:“张丞新婚燕尔,本该多歇几日。”
“你献上的练兵章程,听说兵部已下文让各卫所参详,这是你的功劳。”
张勤照样分了枣糕。
一位老博士打趣道:“张丞如今成了家,往后试制新药,可有贤内助帮手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